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肖祥文
[导读]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经过课改实验,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果和经验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经过课改实验,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果和经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课堂效益。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也是这几年数学组研究的主要问题,那么如何理解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有效的课堂是追求有效果、高效率、强效益,让学生主动全面发展的课堂。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解、认识及实际应用。
        一、    在新课程理念下正确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或自制的教具等多种教学手段,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多种方式掌握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和课堂效益。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改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教育理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课堂教学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形式更加丰富了,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畅通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深厚了……在欣喜之余,我们发现了许多公开课、研究课,课堂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教学的有效性并不理想,一节课下来,教师的教学内容设计有许多不合理,许多学生的行为习惯没得到很好的培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不足呢?归根到底,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力度不强,有许多教师没有真正理解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学目标准确、教学中是否达成目标是衡量有效课堂教学第一标准
        有效课堂是实现教学目标达成的课堂,强烈的目标意识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对新课程教学目标及课堂教学目标把握得越好,教学就越有效。所以,我认为准确确定一节数学课的教学目标并加以完成是一节课有效的第一标准。教师在教学中要体现有效性,首先在这节课中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是否准确。其次,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关注了学生。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了学生的认知特点,你只有设计了关注学生的目标而不是关注知识的目标,才有有效。
        (二)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
        教学中包括三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其中课堂内容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能够兑现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学内容的选择必须与教学目标相匹配,控制课堂教学内容的多少,设计教学内容的难度,都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三)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追求教与学的有效性的前提
        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有效性,教师要真正追求教与学的有效性,教师的观念要发生根本的转变,我认为,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要从“陈旧的、落后的教学观念”转变为“具有现代思想的教育理念之中”。 从教时间比较长的许多教师在教学中,总喜欢牵着学生鼻子走,生怕学生学不懂,学不会,大多数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中总跳不出灌输式教学的框子,这种教育方法已不适应现代教育了,教师要摒弃落后的教育观点,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在教育教学中自主选择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三、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长期教学实践,我认为实施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课前激趣的有效性
        在许多公开课时,时常会看见课前教师要求学生静息,教师等待上课铃声上课,我在上课时,充分利用了这几分钟的时间,在开课前就揭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如在上《圆的认识》时,我在网上找了许多漂亮的自行车让学生观察,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提前揭发。我有时还利用脑筋急转弯、智力接龙、各种手势游戏等多种方法。教师应用好了课前教学激趣,可以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让学生以良好的状态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课堂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创设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点燃学生的智慧的火花。情境创设要体现以下三个特征:一、趣味性。情境创设有没有趣味是这节课开课的关键,如在上《分数的再认识》时,我用多媒体设计了猪八戒分西瓜的故事,在上《统计》时,我安排了教师投球游戏等。这样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趣味中思考、发现数学知识。二、针对性。创设出好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三、可操作性。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感悟数学内涵。如在上《人民币的认识》,我设计了同学们在商场内购物的情境,让学生学习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三)课堂质疑的有效性
        课堂质疑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数学课堂中,为了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不断变换表达的,如:猜一猜,老师要提出什么问题;你是智慧老人,你会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是老师,你会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你知道些什么,你还需要解决什么问题,请你对大家谈一谈;你发现了什么?你对这人问题有什么疑问吗?等多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主动质疑,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课堂评价的有效性
        对学生进行评价是使学生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实现预定发展目标。在课堂评价中我主要采用了真诚的言语鼓励评价:如很好,很棒,不错,会动脑筋,真精彩等;多彩的视觉刺激评价:如在黑板上评红旗,画笑脸娃娃,在黑板上画上花篮等;温馨的体态暗示评价:如对表现好的孩子竖起大拇指无声的示意;孩子回答完问题后,与之握握手、摸摸他的头、对他进行肯定或安慰。通过评价,让学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课后反思的有效性
        有效 在于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节课后,教师一定要注重反思,并作好教学随笔,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总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追求更大的教学效率与教学效益。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意识、自我教育能力和教学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学生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地把握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