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年级组长是引领班级班主任教学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各班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人,对引导班级学生正常开展各项班级工作有重要推促作用。新课改背景下,班级管理工作发生巨大改变,年级组长要能够引领班主任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创新教育管理方式,一切从学生的需求出发,结合班级实际情况开展针对性举措以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最终帮助班主任更好地完成教学组织和教学目标。
关键词:初中教育 班级管理 有效策略
初中阶段是班级管理的黄金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塑造正确三观的决胜期,班级管理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动态过程。然而,有效的班级管理并不是班主任一个人就能轻松实现的,它离不开年级组长与各科教师的辅助,本文笔者基于自身的教育管理实践,从以下方面探析班级管理教学的有效性措施。
一、转变教育角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班主任也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传统的班主任角色是班级管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绝对权威,学生在班级活动组织中更加依赖于班主任的决策,很少有自己的主见,创造意识薄弱,有的班主任不具备民主意识,认为班级事务就应当一切听自己的。在实际教学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班级自主管理,就需要转变班主任角色,充分发挥班级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在班级活动中的主人翁地位。
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价值,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的各项事务中,放手让学生担任主角、施展才华,以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这将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和巩固,使班级管理更加民主、开放、高效。为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选拔班干部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权,让他们从学习成绩、组织能力、目标意识等多个角度去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和投票。这样一来,既顺人心,又树班干部的威信。此外,针对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具体事务,我则吩咐班干部带领学生自主完成,并在私下对其进行观察,以便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还能够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这样,学生便由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从而有利于实现班级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级凝聚力的形成巩固和良好班风学风的营造。
二、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协作意识
班级管理目标的落实、班级良好环境氛围的建立、班级凝聚力的提升是需要班主任积极的组织开展多样化的活动来实现的,只有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进来,共同的将班级管理当做自己份内的事情,才可以有效的促进班级管理工作高效的开展与实施。现阶段的初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以自我为主的性格特点,教师要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几点要求。其一,主题突出。班级管理活动要围绕着一个明确的主题来进行,在一个主题下深挖其内涵,引导学生更为深入全面的去体会和感受,促进学生更好的认知。例如,以班级的规则制度探讨为例,可以让班主任定期开展主题班会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规则自主制定的过程中强化学生主人翁意识,然后各班班主任开会整合归纳,共同制定明晰的规章制度。其二,形式多样。多样化的形式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新鲜感,带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自然有利于活动较好的开展和实施。笔者作为年级组长,要能够组织各班班主任定期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如科技创新、主题戏剧表演、英语朗读大赛或其他文娱活动。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教师要能够定期组织班级的学生参与到学校或教师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中,通过丰富多样的活动参与提升学生的凝聚力,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三、发掘学生优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
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学习水平都不一样,初中班主任要能够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鼓励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引导学生改进和完善自身的不足之处,有效提升其各项素质的提升,而不是一味按照既定的模式束缚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关注班级每一位学生,能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优势,因材施教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发展。
比如,某班的张明丽同学,综合成绩中上,偏科严重,数学与物理成绩较差,但语文作文水平却在年级名列前茅,无论是平时的习作练习还是应试作文,都能发挥自身实力,展现风采。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一定要发现其学习长处并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激发其学习热情,更好发挥学生的潜能。又如,班级经常调皮捣蛋的张鑫同学,很是令老师头疼,偶然中教师发现了其美术天分,并在年级黑板报的竞赛中让其发挥优势配合其他同学进行设计,当黑板报获得名次后,教师特意表扬其在整合团队合作中做出的贡献,在鼓励和挖掘其闪光点的同时,教师还可以逐渐将其注意力引导到学习层面,帮助学生树立具体的学习目标,并利用优势转化其学习行为中的不良习惯,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四、科任教师配合,全面关注学生成长
科任老师与学生的相处时间较长,在教学过程中能从不同侧面了解学生的情况,如上课是否专心,对所教的知识是否理解吸收,是否适应教师教学方式,作业完成情况怎样等,年级组长在了解班主任教师在班级管理过程的发现的问题外,还可以及时与科任教师取得联系,将老师们掌握的情况集中汇总整理后,还可以让科任教师积极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的配合中,在教师信息互通有无的过程中全方位了解学生情况,实现教学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初中阶段开设的学科较多,科任老师也数量众多,也拥有学科层面的优势,可以充分挖掘自己学科教材中内涵的德育因素,寓德于教,能在课堂中适机给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情操及修养方面的教育。其次,很多学生在与学科教师交流时无思想负担和心理焦虑,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疏导。最后,教师之间还能够针对学生的情况做全面的分析了解,能共同研究对策及时应对处理相关问题,让学生自信满满地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
五、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家校协作机制
信息技术是当前教育流行的一种教育趋势,信息技术带来的社交软件如QQ、微信等通信工具有操作简单且传递速度快的特点,针对当前很多家长工作繁忙,不能及时与教师面对面沟通的问题,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学生情况时可以充分利用当前的社交软件,在家校互动中促使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比如,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家校通定期发送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信息给家长,班主任单独建立班级群整合各科作业信息发送给家长,让家长在加重督促孩子完成温故知新,在检查作业的同时帮助孩子预习第二天的课程。又如,针对班级某位学生的个别情况,也要能够线上一对一联系到家长,通过与家长共同分析学生的情况,关注孩子在家的思想动态和学校的行为表现,促使教育合力发挥最大功效。
综上所述,班级是学校教育和学校行政管理的最基层组织,整个学校教育功能发挥主要在班级活动中实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年级组长包括班主任及科任教师都应当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克服当前班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转变教育角色,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协作意识;发掘学生优势,因材施教引导学生;科任教师配合,全面关注学生成长;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家校协作机制等有效手段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冷霞.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7):255.
[2]肖丽霞.如何创建有效的初中班级管理模式[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7):21.
[3]李宁.初中班级管理策略探究[J].学周刊,2018(12):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