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公平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初中数学教师也要积极组织分层教学活动,针对学生的个体需求来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其实现个性化成长,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现有基础上取得学习进步,让各个学生均可实现学习成长。本文将从合理划分学生层次、设计分层课时目标、灵活设计分层作业三个角度来分析初中数学教师应该要如何组织分层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一直是以“一刀切”、“题海战术”为主的,教师会统一对待所有学生,希望学生可以自主调整学习状态,跟上教学进度。然而,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智能结构优势,最为直接的反映是初中生在数学考试中的成绩差异。在此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主动组织分层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切实展开数学分析,按照学生个人的认知差异来设计、组织数学教学活动,保证每一个初中生都能在数学课上实现全面进步。如此,初中生也可以积累有效学习经验,逐渐形成学习自信,确保学生真正受益,综合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合理划分学生层次
划分学生层次是组织分层教学活动的基本前提,但是在划分学生层次时,单纯依赖考试成绩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出学生的应试水平,而这一要素与学生在考试之际的身体健康情况、考试心情等有直接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分层教学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初中数学教师要综合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具体效益,全面分析初中生的数学素养结构,确保学生可以在合理的层次结构中实现全面进步。
在划分学生层次时,笔者会综合观察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行为,结合学生的考试成绩水平来确定具体的分层结果。第一层学生是指数学考试成绩普遍低于班级平均水平,且数学学习能力低下,学习效能感不强,学习态度消极、敷衍的学生,也就是大家口中的“差等生”;第二层学生是指考试成绩处于班级中游水平,能够规范完成各个数学学习任务,且能跟上教学进度,积累了一定自主学习经验的学生;第三层学生是指具有一定创新能力、发现能力的学生,他们是大家眼中的“佼佼者”,不仅能够有效完成课时任务,还具备实现自我发展的数学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偶尔会展开一些数学小实验,能够主动将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积极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且能由此归纳解题经验,具备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关键能力。
二、设计分层课时目标
课时目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师以“一刀切”来要求全体学生,导致学生无法按照个人认知特点去学习数学知识,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能感,无法促使学生实现长远发展。对于这一点,分层教学法则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客观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各层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发展潜能来设计合理的课时目标,让各层学生均可积累有效学习经验。为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学生分层结果来调整课时目标的难度水平,由此设计分层的目标结构。
就如在“反比例函数”一课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层次化的课时目标,希望各层学生均可主动参与数学课堂探究活动。针对第一层学生,基础层次的课时目标为:能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掌握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是反比例函数的方法,把握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忒单。针对第二层学生,中等层次的课时目标为:能够绘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使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针对本班第三层学生,高难度的课时目标为:能够探索生活中的反比例函数,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且能自主构建反比例函数模型,由此分析变量与常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三、灵活设计分层作业
作业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以大量习题为依托,目的是检测初中生对于数学知识的认识情况与迁移能力,便于学生归纳丰富的解题技巧,使其查漏补缺,积累丰富的解题经验。但是,初中生的认知能力、知识内化效率都不同,所以他们需要在不同难度、侧重点不同的题库中针对性地训练自己的解题能力。对此,初中数学教师要灵活设计层次化的作业结构,确保各层学生均可稳步提升解题能力。
就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一课教学中,笔者会与本班各层学生认真交流,由此判断学生的数学认知情况,据此设计层次化的数学作业。针对第一层学生,笔者主要是设计了一元一次函数的计算题,便于学生及时巩固理论知识。针对第二层与第三层学生,笔者则设计了一些应用题,便于学生自主构建一元一次方程式并求解方程式的答案,但是标注了应用题的审题、解题难度,以便让各层学生自主选择。
总而言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组织丰富的分层教学指导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数学课上实现自主学习,确保学生一生受益,使其坚定理想信念,努力提高数学认知能力。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全面观察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情感、学习效果,科学划分学生层次,自主设计分层目标,积极丰富分层作业,全面培养初中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魏巍.尊重个性、分层施教、共同发展——初中数学走班制分层教学中的有效教学对策[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6):55-56.
[2]董长生.以生为本——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