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各方面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这便是生本理念的基本内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就要认真分析数学学科的特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困境,据此探索科学新颖的教学方法。争取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从而促进高中生数学素养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本理念;高效课堂;教学方法
在高考的压力下,很多教师往往更注重知识的灌输,很少花费精力反思和调整教学策略,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感受。这不仅限制了学生数学素养的发展,也会积累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反感情绪。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落实生本理念,不仅要考虑到学生能力的发展,还要注意迎合学生的兴趣,保护其学习动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更好地实现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
1.融合趣味元素,愉悦学生心情
高中生虽然学习观念比较成熟,但其学习态度还是难免会被个人兴趣所左右。而高中数学枯燥复杂的特点更加明显,再加上教师教学手段过于老旧,学生自然无法提起学习的兴致。并且,高中生的学习任务十分繁重,他们几乎没有娱乐的时间,神经一直紧绷着。久而久之,学生便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会引发学生的厌学情绪。所以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适当融合趣味元素,比如动画、故事、生活等等。争取借助这些元素的趣味性中和数学课堂的枯燥,从而愉悦学生的心情,并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掌握。
例如:在学习《指数函数》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描述如下故事情境:“灰太狼打算做生意,于是便向喜羊羊借10万本金。喜羊羊答应了,跟他说:‘你必须从下月一号开始还钱,第一天还1毛,接下来每一天还的钱数都是前一天的2倍。一共还30天。’灰太狼连连答应,可是到了第二个月月末,灰太狼发现自己已经欠下了天文数字……”故事讲完后,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但是对灰太狼欠下天文数字感到怀疑。于是我便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写出钱数和天数之间的关系式,借此引出指数函数。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凸显数学生动有趣的新面貌,并让学生以轻松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探究,从而真正实现生本课堂的构建。
2.师生积极对话,保证认真参与
生本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应该是教师积极和学生对话、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但是不难发现,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往往呈现一种消极被动的学习态度,他们不会主动思考和提问,只是不假思索地接受知识的灌输。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便是教师盲目追求课程进度和教学成绩,加强了灌输力度,忽略了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这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让学生形成不劳而获的习惯。
因此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加强和学生的对话,争取和学生共同思考和探究。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认真听讲,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学习《等差数列》一课时,我便尽量以问代讲,借此加强和学生的对话。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一个简单的数列:1,3,5,7,9……然后我提问道:“这个数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继续写下去吗?”学生很容易便找到这个数列中的规律,并对数列进行补充,于是我便顺势提出“等差数列”概念。当学生对等差数列的定义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继续问道:“如果想要知道这个数列的第二十项,你有什么方法?”这时有学生提出把数列补充到第二十项,于是我继续问道:“有没有什么简便算法?”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便开始探究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保持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3.加强任务驱动,凸显主体地位
高中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积攒了一些学习经验,正处于进一步提高数学综合素养的重要时期。所以在这一阶段,教师不能再采取灌输式教学法,而是要多给学生提供思考和探究的机会,加强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锻炼,争取给学生打造充分发展的空间。并且,高中生即将走向更高学府,将会面临更复杂的数学知识,而他们不可能时时都得到老师的帮助和指导,这便体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把课堂探究任务适当转移给学生。这样才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与提升。
例如:在学习《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一课时,我便让学生合作探究。首先我指导学生分组,并设置问题:什么是一元二次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和对应的函数图像的零点有什么关系?你能据此判断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和对应函数图像的零点之间有什么关系吗?然后我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开始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先是认真阅读教材,了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定义和形式。接着在问题的提示下,学生便从一元二次方程开始探究,通过举例、验证探究出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深入到课堂探究的各个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而提升生本课堂的价值。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生本理念的内涵和作用,据此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日后在数学领域的发展铺就坦途。
参考文献:
[1]魏欣静.以生为本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J].学周刊,2018(21):95-96.
[2]吴霞.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1):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