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表演艺术。“数学与魔术”课程是将数学知识、方法、思想与有趣的魔术表演结合起来,将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通过充满魔力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可以在真实、有趣、充满惊叹的魔术情景中感受数学的神奇与美妙。学生能尝试表演,解密数学魔术中的玄机和奥秘,在玩数学魔术的同时学会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和沟通能力。“数学与魔术”课程,能激活学生乐学的因子,让孩子们从此爱上数学。
一、为何开发“数学与魔术”课程?
“数学与魔术”课程是实现国家课程优质化策略创新的产物。数学是国家课程中一门基础性课程,数学课程优质化就是让每一个儿童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儿童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良好的数学教育要极大地升华儿童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情感与态度,优化儿童数学学习的过程。“数学与魔术”的课程形式与特质让数学课程实现让每一个儿童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从儿童差异出发实现不同儿童在数学上获得差异发展,使学科课程优质化。
春江中心小学的办学理念是“享受如春教育,培育有根新人”。“数学与魔术”课程充分体现了“如春教育”的学校文化。春江中心小学的“如春”文化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程的学习中焕发如春的生机,享受如春的愉悦,获取如春的滋养。而具有趣味性与艺术特质的“数学与魔术”课程恰是在“如春教育”的理念下催生的。
“数学与魔术”课程是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生学习能力发展两大需求对接的产物。教师在新课改理念指引下,要转变教与学的方式,营造和谐、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提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对学生而言,学习数学魔术可以丰富、改善他们对数学学习的态度、认识、理解和感受,促进孩子们爱学、乐学、善学,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笔者和飞龙实验学校的张逸老师合作,共同制订了“数学与魔术”课程目标。目标为:学生能掌握简单的数学魔术,理解数学魔术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在玩数学魔术的同时学会数学地思考问题;学生能积极地动手实践,勇于探究,并能主动创编一些简单的数学魔术,在发展兴趣的同时获取多元学习经验与策略;提升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实现将学校如春文化的办学理念转化为学校课程创新与实施的文化产品;自主创生并不断积累数学与魔术的课例资源,形成春江中心小学、飞龙实验小学数学与魔术教学资源库;在课程开发实践中,呈现不同学生在数学与魔术课程学习中获取不同发展的显著成效与优质案例。
二、如何实施“数学与魔术”课程?
我们以为,“数学与魔术”课程的实施必须坚持生本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教育性原则、差异性原则。生本性原则指校本课程开发是为了改变学校教育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发展水平、发展需求的课程运行模式。我们坚持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趣味性原则指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照顾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与魔术课程内容丰富多彩,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魔术,富有趣味性。教育性原则指通过数学与魔术课程实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培养孩子积极向上、勇于探究的精神。差异性原则指让不同的学生获取不同的发展是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数学与魔术,对于那些感兴趣、愿思考的学生而言,学习起来会更有兴致。而对于那些学习水平暂时落后但感兴趣的孩子而言,需要慢慢来,因为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应考虑不同学习水平的孩子,给予不同的学生以不同的要求和适切的指导。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让学生兴致盎然,学有所获。
我们为学生制定了丰富多彩、序列化的“数学与魔术”课程学习菜单。以六年级为例,我们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为“神奇的数学魔术导学课、听牌术、长短猫、读心术、召唤术、简单魔术创编、十全十美、期末展演周。”下学期的内容为“消失的小房子、红与黑、魔箭头、找女生、请问芳姓、简单魔术创编、魔术展演周(春小吉尼斯)。”其中很多数学魔术是参考台湾吴如皓老师的数学魔术,也有一些是我们师生共同学习创编的结晶。除了在校的选修校本课程,我们还提供了居家赏析学习课程,通过微视频的方式,录制一个个数学魔术视频,通过微信上传,让学生宅家学习与表演,或进一步创编。
在“数学与魔术”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考虑到小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他们对很多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的特点,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坚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我们定期组织学生观摩、赏析、比拼,让学习先进的学生通过春小“吉尼斯”展示;发挥校园文化阵地的育人功能,利用橱窗、展板、墙报等宣传学员们学习数学与魔术取得的成就,培养孩子们的自豪感。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建立数学与魔术图书角,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相关书籍,组织学生撰写数学与魔术学习心得,提炼数学与魔术的表演艺术与方法。组织数学与魔术展演周,让学员们轮流登上“吉尼斯”舞台进行展示,吸引更多学生的眼球,激活他们乐学数学的因子。组织教师、家长与学生进行魔术对抗赛,让数学与魔术深入人心。此外,在各类校级重大活动平台和家长学校平台中展示和表彰春小最佳的数学魔术表演大师,以此引导全体学生深深地爱上数学与魔术,并转化为挚爱数学、学好数学的一种动力。
当然,“数学与魔术”,玩的是数学魔术,享受的是学习快乐,生长的是学生智慧,要让学生乐意参与,还需要老师提供更多的“干货”。我们创设了很多让学生表演魔术的机会,如魔术比拼、魔术师考级等。游戏式魔术:老师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数学游戏,学生参与并学习游戏式魔术背后的数学知识。视频观摩:教师选择内容(内容一般为简单数学魔术),让学生多次观摩、自主训练,感悟数学魔术背后蕴含的数学思想,学会表演简单的数学魔术。魔术比拼:老师安排某一时间,组织学生进行数学与魔术表演大比拼,比一比,谁是春小最佳魔术师。表演汇报:利用大型节日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舞台上表演数学与魔术。魔术师考级。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魔术师考级,顺利通关的发放魔术师通行证。
三、如何实施学生期待的“数学与魔术”课程学习评价?
我们制订了“数学与魔术”课时学习评价表(如下图),对学生在课中、课后的学习、表演进行评价。我们从三个维度设计评价指标,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家长评价相结合,提高评价的信度与效度。学生自评:学生对照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成效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学生互评:学生之间根据各自的表现对同学进行中肯的评价。其中,学生成果展示多样性,将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既考评学生的魔术表演状态,也考评学生自编的简单的数学魔术推广价值。
本课程期末考评不采用书面考评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日常参与“数学与魔术”学习的态度及表现进行评价,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活动记录和学习成果等。他们的学习成果有哪些呢?参与一次魔术对抗,参与一次校级展演,撰写过5份魔术表演艺术与方法、撰写过至少2份学习心得。每学期末,我们对每个参与“数学与魔术”课程的学生进行综合考评,评选出“一级魔术师”、“二级魔术师”、“三级魔术师”和魔术爱好者并进行公示,这是学生最期待的一刻,我们以各种评价与激励机制引领、鼓励学生持续学习、自信表演。
“数学与魔术”课程,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在创编中突破,在展示数学魔术的同时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表达世界,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沟通能力,真正地激活了学生乐学的因子,让孩子们从此爱上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