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在各学科的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立足小学数学,对微课的制作和应用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关键词:微课;小学数学;制作;解决问题
“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时长一般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我任小学数学教师多年,一直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在教学中也在不断的学习,对于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多有研究,以下本文仅结合本人的经验总结了在制作的过程中的一些新得和体会,以及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还望能够对大家有一些微小的启发。
一、制作微课的小总结
微课可以适用在教学的范围很广,可以应用于上课的引入,也可以应用与课中,如就某个知识难点或重点进行精心整理,可以发布在学生的QQ群,或学生的家长群或者发布在某个平台上,让学生课前或课后都能学习;也可以用于课尾,进行这节课的总结,里面可以呈现大量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微课既然有这么好用,那么它的制作过程如何呢?一般借助手机或电脑的软件,有CamtasiaStudio软件、PPT等;也可以利用一些网站进行制作,比如优芽网等。本人用CamtasiaStudio软件制作比较多,从一开始录一个要花大半天,再剪辑大半天,到后来能半小时录好并剪辑一个。首先教师一般用PPT教学比较多,因此制作好PPT,内容尽量丰富,能吸引眼球,设计好动画,切记满屏都是文本,屏幕尽量简洁,但最好图文并茂,才不会视觉疲劳。接着录制时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开始录制,在录制的过程中发现出现口误,或自己不满意的地方,停十秒,再继续,因为我们无法一次达到完美,但可以通过后期的剪辑把我们错误的地方剪辑掉。录好保存完,最后开始剪辑,建议拖动轴上的倒三角形,一小段一小段的听,遇到错误的地方,因为有停留十秒,可以让你剪辑无误,又很好剪,若停留时间太短,会无法下手,甚至会将没错的地方剪掉。切记,剪掉之前听一下确认再剪。等剪辑好生成视频即可。
二、微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以解决问题为目的,让内容素材多元化
在数学教学中除了以服务于课堂教学,更应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在制作微课时应重视微课所展示的内容,将知识点进行合理的设计,让微课具有内容素材的多元化。
1.故事型微课激起学习兴趣
小学生抽象思维弱,有意注意维持时间短,以故事形式展开学习的切入点非常吸引孩子,有助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下,接受新知识,例如“小导弹的故事”以小导弹的自序来进行抽象符号的教学。“认识分数”从西游故事来初步学习分数的认识。因此以故事来设计微课在激发兴趣方面有独到的效果。
2.技巧型微课针对学生出现错误
纠错是数学教学中经常会出现的现象,错误出现的原因通常有多方面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前期学习知识而产生的前置影响,可能是讲授新课过程中方法不当,又或者是授课老师在这方面认识不足而导致错误较多。通常一旦产生大批出错时,都会耗费老师大量的课时来纠错,这一现象对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极大的精神考研,因此在面对此类问题,让老师们将自己在解决某一方面问题上的经验技巧提炼成微课,进行分享,让更多老师和学生受益,用以避免在纠错上耗费巨大精力。如“乘法分配律”“数据的表示和分析”“周长与面积的题组练习”等。总之,对于解题技巧型微课,只要是可行的,能巧妙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就是极大的成果,不拘泥于数学推理和严密的理论逻辑。
3.演示型微课针对抽象概念的情境展示
在常规的教学中,面对抽象概念,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方式是语言描述,外加课件动态展示,但往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空泛的语言并不能做到让学生人人过关,因此将此类需要演示的内容做成微课,会降低教学抽象概念难度,例如点动成线,线移动成面,面旋转成体。
4.激趣型微课提高本学科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材的编写,从内容上重视了数学好玩这一部分的体现,每一册课本都有关于生活中的数学、数学好玩的内容。这部分知识在教材中目的是为了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这部分内容中设计微课其观赏性会大大高于日常教学内容。例如“数图形的学问”“奥运中的数学”“有趣的推理”都在打开数学思维,拓展思考问题宽度上有较大帮助。
(二)以分享交流创新为基础,让受众呈现多元化态势
微课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它的出现自带关键词—分享、交流、创新。基于网络的分享会让微课的受益者呈现多元化态势,在自媒体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微课的产出者也会多元化,因此受众多元化也是微课应用中应考虑的一大因素
1.师生传播,服务于教学
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必然是主要的微课产出者,教师制作的微课有系统的讲授、贴近学生实际学习水平,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教师在教学中筛选适合班级教学现状的微课,用班级平台推送给学生,服务于教学,以在自己的课堂中实现高效率的教学。
2.生生传播,互相启发,贴近生活
自媒体时代,学生也应是微课的产出者,数学教学为了从传授解题技巧上升到思维过程,让学生有讲自己思维的平台与能力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会做题,不代表你想得好,想得好,不如你讲得精彩,在这方面课题一直在三个实验班坚持“课前微课小练”环节的实验,在每节数学课前五分钟,由小导生在黑板上出示题目,邀请任意同学上讲台讲解,这一环节的坚持让学生有了讲解思维的能力。而课后的“开放性作业”则是让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在班级平台上晒出自己的开放性作业视频,班级同学互相学习,贴近了生活,同时也是一次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的“课前微课小练”与“开放性作业”的实践,提升了学生自主思维,同时也使得微课的产出者由老师变成了学生,谁能说这不是微课呢?这只是没有经过录制和制作的小微课,不亚于教师制作微课对教学的助力!
3.师师传播,促进教研进程
如果说学生间的传播靠班级平台,是小范围的带动和互相启发,那么教师间的传播则是促进教研进行的助推器。正常的教研活动,文字性报告可观性不强,效果差,组织真实课堂,耗时耗力,经常是车马劳顿,却效率不高。一节好的数学课,抛却教师个人能力部分,好的思想决定了高度,而一节课中最精华的设计,利用微课呈现,绝对是可行。让好的思想、好的设计变成微课在教师间传播,这就是在网上搭建了一个移动的教研室,教师微信群、公众号、个人分享,这些地方突破了学校围墙,这样的教研活动,绝对效率极高。
4.学校家庭,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三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其中又家庭教育的不可控因素最多,家长的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年龄大,无人辅导;或者忙于工作,只“管”不“教”的。微课在教学中的使用能极大的缓解家庭教育的矛盾,家长与孩子的共同学习,更是能促进家庭生活的氛围。让家庭教育问题,从原来的只说不管,到现在给方法,教路子,真正帮助家长解决问题。
总而言之,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微课的应用只要遵循:分享、交流、创新,这几个关键词,全方位的提升微课设计技巧,多元化的应用策略,就能让技术走进课堂,形成真正的智慧课堂!
参考文献:
[1]汪文娟.浅谈微课在小学高段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OL].学周刊,2019(04):119-120[2019-01-15].
[2]汪文娟.浅谈微课在小学高段数学自主学习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9(04):119-120.
[3]童涛.谈微课在小学高段数学教学中的巧妙使用[J].才智,2018(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