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元化教学法是一种体现在高中化学中的课堂教学方法。旨在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发现课本中潜藏的知识点和内容,以及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知自己之前所存在的问题。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合理的引导和推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延续能力。这对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高中化学;多元化教学;方法应用
文章将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分别为实验教学、解题方法、课堂创新、文化引导、问题探索和理念发展。希望借助以上方法能够改变当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其形成高效、健康、科学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一、以实验促进教学
当前,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改变为现在的引导式教学和探索式教学。旨在通过该方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素养。这一方法是在新课改以人为本的理念下发展开来的,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可以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途径。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创新实验方法的模式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与完善,以此来强化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进而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态度。
例如: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摒弃传统模式中口述或者是视频讲解,以及单纯实验的教学方法,进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都能够动手操作,都能够亲身体会。在此,教师切不可出现“怕麻烦”以及“怕发生危险”的想法。只要教师做好前期工作的安排与部署,那么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自然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错误。在这一方法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方法首先可以得到一个较大的改变,其次,学生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更使其动手和动脑能力能够得到了有效地结合。这对于提高学生的化学理论认知水平,以及化学实验操作能力均有较大的提升与帮助。当学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之后,此时学生的大脑中已经对实验教学内容有了一个较深的理解。
二、以解题促进教学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元素原子守恒定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教师需要借此对学生进行深入的引导与培养,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化学元素,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探索化学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元素种类的分析,让学生明白化学的元素种类是定量的,但是其组合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现象也不同。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现象。在实验中,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少量盐酸时,两者发生反应,但没有气泡产生,继续向溶液中滴加盐酸至过量,这时,会产生气泡,即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通过两种实验现象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反应所涉及的元素种类不变,但元素组合的方式即化合物发生了改变。由此可见,以解题促进教学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到化学学习过程中关于元素原子守恒法的知识与内容。
三、以创新促进教学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培养,不仅能强化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还能改变学生学习化学的习惯与方法。在此,教师可以通过“娱乐”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学生在一种寓学于乐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化学文化,掌握化学知识。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硫酸”相关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通过抢答的方式回答课堂问题,并且在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还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这样,可以迅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信心。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化学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稀、浓硫酸共性的提问,或者可以通过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解释浓硫酸置于空气中为什么会发生质量的改变等。以此为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始终保持在一个高度集中的状态,而且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非常期盼听到教师的鼓励与表扬。该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效率。
四、以文化促进教学
化学是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人类时代进步的催化剂。所以,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时候,教师需要结合化学文化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索,以此来了解化学的本质,分析化学的作用,明确化学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电解质”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讲述人类对酸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17世纪之前,人们对于酸碱的认识还停留在感性阶段,没有进行科学地的分析,17世纪后,波义尔、拉瓦易对酸碱进行科学的定义,阿伦尼乌斯提出了电离学说,20世纪初产生了酸碱质子理论。结合化学文化讲解化学知识,一方面可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使其深入了解化学知识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教师可以基于化学文化进行提问,如“酸和碱是怎么被人们了解的?写出碳酸氢钠的电离方程式并根据相关信息判断是否属于两性物质?”可见,化学文化的融入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感悟。
五、以问题促进教学
从现代认知的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思维的根源在于人类看待问题的情景,而且是人类在了解到问题之后致力于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目的。所以,问题情境就是人类观察到的问题内容,但是又不是个人的心理认知。在人类已经掌握的知识范畴中,却又无法对新问题进行解决时的一种心理活动。若想要彻底摆脱这种心理负担,我们就必须要制定一个之前从未有过的、且较为灵活的方法对其进行创造性的处理与解决。
例如:教师在进行“腐烂的水果”或者“铁生锈”的实验教学时,可以对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大家知道为什么铁器会生锈吗?到底是什么原理呢?水果逐渐变质腐烂到底是为什么呢?”通过发问,学生的大脑中会形成一种既定的概念。此时,教师便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这两种化学反应的简单讲解,当讲解完成之后,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认知状况进行虚拟仿真实验的设计。在实验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开展,如给学生播放一些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这两种化学反应的原理。或者也可以通过问题情境创设的方式,让学生在仿真实验的基础上对化学反应进行观察,或者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情况,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所以,虚拟仿真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对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六、以理念促进教学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教师务必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全新的教学策略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提升。这样,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也可以实现个人思维发散以及化学综合素养的不断发展与提升。另外,教师还可以对学生进行三维目标的教学,借此来改变传统模式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策略与方法,进而为学生打造一个通俗化的,简单化的,容易理解的课堂学习环境。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化学知识培养与引导的时候,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培养。在这一培养模式中,教师需要将课堂教学过程中相关的知识内容、抽象的化学概念以及复杂的化学公式进行拆分处理,进而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视频教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动态画面演示教学。以此让学生对课本上既定的概念作出动态性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后期的化学学习中便会对该概念与理论有一个具体的认知与判断,进而避免学生仅为对抽象化的内容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而影响个人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随着21世纪的到来,我国的基础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与变化,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变成了一种面向实践、面向国际的系统教育模式,涉及到了一系列的配套教育模式与措施。特别是在教育观念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完善、教学体系的优化等方面,都已经从传统的教学概念中脱离出来,向着全新的方向大步迈进。
参考文献:
[1]张程.分层教学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05):216.
[2]李博,杜华.中英化学教材关于化学史呈现方式的比较分析[J].林区教学,2020(02):79-82.
[3]隋苗苗.化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培养[J].林区教学,2020(02):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