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猜测能力的培养与实践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谢眉眉
[导读] 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许多伟大的发现定理都是通过猜测
        [摘要]在数学的发展历史中,许多伟大的发现定理都是通过猜测,然后经过验证才出现的。。所以,猜测是学生能够在数学课堂中学到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从长远角度看,其对于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至关重要。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猜测能力,然后通过实验验证猜测,得出结论,能够发展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学;猜测能力;数学学习
        数学猜测(或猜想)是在不清楚其是真是假的情况下,通过一定的数学事实来推测的一种想法假设,当被提出时暂时未被证明或反证,人们认为他是真的(例如,霍奇猜想、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周氏猜测等),当这些猜测(猜想、假设)被人们论证证明后,它便成为了定理。猜测主要是通过类比推理以及偶然出现的巧合而被提出的。数学家们一般会通过采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来验证证明自己的猜想。例,世界近代数学的三大难题之一的哥德巴赫猜想,这是由著名的数学家哥德巴赫在1742年提出的,在1966年中国数学家陈景润通过猜测方法进一步证明了该猜测,证明了“1+2”被称之为陈氏定律,是目前最能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定律。
        一、猜测对小学数学学习的培养价值
        (一)猜测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
        数学猜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路,使学生养成良好并缜密的思维习惯。但是鉴于小学生原有的文化背景和生活经验的不同,在遇到问题提出猜测的时候,也会各不相同,这个时候就要求我们耐心、积极地倾听学生的猜测。诗人郭沫若曾经提出,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猜测(猜想)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思维方式,学生数学猜测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猜测能力的培养是思维的培养
        数学猜测事实上是一种直觉思维,也是一种常见的探索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思维。猜测不是毫无理由的瞎想,是经过一定的实施经验得到的,猜测具有目的性、直觉性、偶然性以及逻辑性。数学猜测不一定是全部合理的。猜测是务必经历严格的事实论证,才可能成为定理。小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也应该充分挖掘猜测策略的运用空间,发现数学学习的规律并验证,体悟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如何培养学生数学猜测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归纳即通过观察一组或几组特殊的事例,发现其共同特征,并进行总结归纳,形成猜测。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课中有这样一题: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第一组6÷6=第二组2÷1=
        5÷5=3÷1=
        4÷4=4÷1=
        得出计算结果后,总结归纳:两个相同的数相除,商是1;任何数除以1都等于原来的数。
        (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也是一种常见的猜测。
        1.学生估算意识的形成。学生估算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分不开。估算可以在对大数目的数据进行统计之前进行大致推断。估算可以在进行较复杂的计算之前对结果进行预测。
        2.学生学会估算策略,形成估算技能。估算并没有一定的法则,但其方法也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在教学时应适时地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估算结果的误差,结合具体地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使学生积累有关的经验,逐步掌握一些估算的方法。
        3.儿童估算技能形成的条件。教师先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并能够为学生创造估算的机会。当然,我们教师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是不够的,但是不能有一堂完整的估算课让我们能够学习,也没有一定的模式让我们教学,也不能够按照固定的模式去教学。那么,如何估算教学如何逐步、分层次地推进呢?
        (三)培养学生的类比能力
        类比是根据两类相似的对象或事物,来推断出这两类事物具有类似的其他特征或规律。例如:教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时,先进行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再根据除法、分数和比的关系引导学生反思:比是不是也有类似的基本性质呢?
        三、数学猜测能力在教学中的实践
        (一)猜测的一般策略
        1.捕捉疑问,提出猜测。
        猜测依据一定的事实凭借直觉思维提出的,不是凭空瞎猜,一些存在内在联系的事实、数学知识以及数学方法,均可作为数学猜想的起源。教师在教学时,要多个学生提供猜想的情景,引导他们合理猜测,并验证。
        2.猜测,重视验证。
        教师在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猜测能力后,一定要教会他们如何去验证他们猜测的是否正确。
        (二)课堂渗透——学生运用猜测的方法
        1.运用猜测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及难点,始终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孩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摈弃应用题题型分类的习惯,淡化解题方法及思路套用问题,进行允许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采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猜测解答。
        2.运用猜测策略,经历数学公式诞生。
        案例:
        (1)设疑激趣,提出假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师: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3厘米,你知道它的面积是多少吗?生1:这张长方形纸上正好可以摆15个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平方厘米。生2:每行摆5个,可以摆3行,它的面积是5×3等于15平方厘米。提出猜测:长方形的面积是否就等于长×宽?教师适时地肯定学生面对问题能够大胆提出猜测的勇气与研究精神。
        (2)猜测,注重验证。提出猜测仅仅只是知识学习的开始,紧接着教师就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验证。数学活动要求:
        小组合作,任意选取几个小正方形,拼成几个不同的长方形。边操作,边填表。

        你发现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吗?
        于是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因为每行个数×行数=小正方形总个数,也就是总面积,所以长方形面积=长×宽
        这里的猜测是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利用数格子来计算面积,利用乘法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出的。猜测不是盲目的,是需要依托的。随之而来的是如何才能够对提出的猜测进行严密的验证呢?进而得出结论,应用结论,相信经过这样的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学生对此块知识的掌控是一个质的飞跃。
        三、结论
        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启迪学生在观察、发现,实验验证,类比、归纳的过程中合理、适时运用猜测,培养孩子的猜测能力,都是训练孩子猜测能力的好时机。教师及家长要重视学生数学猜测能力的培养,让猜测成为一种习惯,甚至一种本能。数学猜测模式的研究正式建立在一定的知识积累上的,只有从现在开始积累,才能够把猜测能力内化。
        参考文献:
        [1]吴菊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能力[J]新课程(小学)2013.
        [2]邵万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猜测能力的培养[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
        [3]张军.猜想——小学数学课堂高效的催化剂[M].内蒙古教育,2012.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