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新时代将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首位的重要性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1阿曼尼沙·库尔班 2李兴邦
[导读]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在此种形式下国家在小学设立德育课程
        摘要:目前我国基础教育不断深入发展,在此种形式下国家在小学设立德育课程,再一次提高了教学要求,这就需要教师们深入研究德育课教学,达到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时效的目的。本文基于谈新时代将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首位的重要性展开论述。
关键词:新时代;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首位的重要性
引言
        社会的不断发展,不仅仅是对于成年人的要求提高,对于刚刚踏入校园的小学生就已经有了更加严苛的要求,同学们不仅仅要将课本上的知识融会贯通,还要更好的全面发展: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陶冶自身情操,懂得礼仪规范等等,都成为了小学时期孩子们必须要学会的东西,而这些都是要小学教育工作者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的重点,如何将自己的学生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这时,德育管理工作就渐渐走到了大家的眼前,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学校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
一、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道德传承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不能够被我们所遗忘的。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的国家,在历史的长河中蕴含了非常多的优秀道德品质。这些优秀的道德品质都是我国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也充分地蕴含着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德育教育包含了思想、政治、道德还有心理品质这些教育内容,在小学阶段我们将德育教育放在首要的位置上并不是简单地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能够增加德育教育的活动实践,在教学中能够起到模范和熏陶的作用,能够将德育作为一种全民的活动开展。德育活动要能够真正地渗透到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学校的教育,同时也要重视家庭教育,让每位家长甚至包括每位社会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开展小学德育教育不仅是教育部门的要求,也是现如今小学教学的发展趋势,育人先育德,在引导小学生学习德育内容之前,教师一定要端正自己的思想。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教师只有规范自己的言行,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以上率下”,为学生的道德培养树立良好榜样。净化小学生的心灵,让小学生认识到思想品质提升的重要性。德育教育工作看似简单,但是真正的执行起来确有一定难度,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单纯的依靠上一些《道德与法治》课程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需要各科教师共同配合,教师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将德育工作逐渐的深入到学科当中,这样能够培养出更多思想观正、价值观明确的学生,也是为我国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建设输送更多高质量人才夯实基础。
二、构建新型德育管理方式
        小学教育阶段加强德育管理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新时期为了更加有效的开展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应当改变以往的德育管理模式,应采用新型德育管理方式进行教学,进而规范德育管理在教学上的应用。在这个改变过程中,首先,学校应当建立与其教学相匹配的德育档案,并对这些档案资料进行系统化的保管与分类,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日后查阅做准备。其次,这些德育档案应当具备一定的规范性,如可以利用电子档案参照德育管理工作相对应的内容,同时可以将该资料进行种类划分,将同类和不同类的资料进行归档保存。教师通过改变德育管理方式,将德育档案进行归档划分,不仅使资料看起来比较清晰,方便自身随时查阅提高教学效率,进而促进德育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组织好校园教育主阵地
        小学生每天在学校的时间非常多,教师是孩子人生道路上的导师,一定要向其灌输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所以积极组织校园教育主阵地是非常重要的。

例如在课上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诸如“谁的桌子最干净”、“垃圾分类我能行”等活动,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做好榜样教学,通过情境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形式,让学生意识到思想道德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对于表现好、责任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意识到优秀的道德品质能够得到教师的褒奖,久而久之,必定会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主动学习德育理念,并应用德育理念进行实践教学
        自主地学习德育理论,不但可以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还可以使教师了解到开展德育教学的本质,进而让教师理解《品德与社会》,以及《品德与生活》的涵义。这样教师就可以理性地去分析存在德育教育中的问题,譬如:掌握功利主义教育,就会出现以下危害,它不但将学生当作产品来对待,还把教师当作工具,致使教学中学生、教师和教学方法都是死气沉沉的。如果教学过程中不重视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以及需求,那么学生的品德行为就会和德育教育目标背道而驰。德育内容很多,如:专门讲述德育理论、拓展德育知识(如:美学、社会学、哲学、心理学等)。教师可以在掌握自己具体需求的基础上,有目标和计划地学习。学习德育理论,教师就可以找到解决德育教学问题的方法,从而运用德育理论进行实践教学,这样教学质量会逐渐提高,教学工作也会不断完善。
五、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
        德育教育的一大重要任务就是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让同学们在学校受到的德育教育落到事迹,增强他们的理解。同学们在学校受到了正确的教育,不能让他们在回家之后原形毕露,要让这种正确的思想扎根在同学们的行为准则中,老师可以以课下作业的形式,要求同学们帮助父母做家务,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样同学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学校的德育教育才没有成为一纸空谈。同样,同学们的思想正确了,家长们的思想也要进行教育。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很多同学在学校接受正确的思想后回家面对的却是错误的思想,家长的溺爱、家长的错误思想,会是德育教育的绊脚石,所以在建立孩子们正确观念的同时也要对家长的思想进行培养和再教育,让同学们在真正正确的环境下学习成长,德育教育的作用才能真正的发挥出来。
六、利用好社会教育大课堂
        新课改下要求要加强学生的实践教学,德育教育其实也同样如此。在社会中其实就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教育资源。因此,德育教育也需要社会化的教育和生活化的教育。学校应该多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能够到社会中参与一些实践调查活动、红色旅游或者是社会服务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教师也要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能够做好辅导工作,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阅历。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等等,通过社会实践让德育内化为学生的一种自发的行为。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想要落实德育教育,教师就需要研究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生活着手,模拟教学情景,让学生们可以在讨论感悟与移情体验中得到教育,提升道德标准,进而完成教学。
参考文献
[1]史江萍.重视德育工作做合格班主任[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9,35(02):61-64.
[2]杨小华.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9(36):40-43.
[3]刘天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途径分析[J].当代教研论丛,2019(11):99.
[4]陈宗宝.新时代要把德育工作摆在小学教育的首位[J].教书育人,2019(28):8-9.
[5]陈宗宝.新时代小学德育实践探索[J].创新人才教育,2019(03):39-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