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行为不是对教师所授予的知识被动地接受,而是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所做的主动建构。低段学生认知活动的特点由不随意记忆占优势到随意记忆占优势,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现结合实践和听课思考对如何精准复习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希望能给同仁教学提供帮助。
(一)课前“做”——自主整理,利促生成
“自主整理”是学生在课前独立尝试“做”数学,多样性地回顾自己某一阶段的学习,自主地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教师则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自己课前预设的教学起点,使复习更具针对性。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上课前就对要复习的知识点有较清晰的认识,这对促进课常生成、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整理的能力,初步尝试自主建构的过程都十分必要。操作这一环节通常有以下两步:
1.学生自主“理”数学。
即提前一天告知学生下堂课的复习内容,因为对象是低段学生,所以布置给学生的尽量是一些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笔,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回顾相关的数学知识,防止回生现象,同时在数学实践中感受各自在“做”数学中的困惑之处。一般情况下低段课前实践活动有三种:
(1)操作性实践:操作性实践是指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根据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得到的现象、实物、数据等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或计算,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复习《人民币》前,可要求学生放学后与家长去一趟超市,挑一些孩子喜欢的学习用品(考虑到学习用品较便宜而且实用),可以在这过程中让孩子复习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各种计算。
(2)调查性实践:调查性实践主要是指通过学生对周围生活情况的调杳,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回家调查要复习的那一单元的以前做过的所有练习,记录下错题,特别是同一题型多次出错的情况。
(3)探索性实践:探索性实践主要是通过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建设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及策略。能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调查、发现、实践等。例如:让学生去动手创一幅有规律的作品(可以画画、做贺卡、做花边等等)型式不拘,内容自定,为第二天复习找规律埋下伏笔。
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也是学生尝试知识建构的过程,这样的操作,也是进行复习课的较佳起点,无疑使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伸。
2.师生课前“谈”数学。
学生通过前一环节的自主探究,到第二天上课前教师可以以谈天的形式,促成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汇报各自课前预习的情况,谈一谈对这块内容我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我最拿手的是什么,我最生疏的是什么,我最想搞清楚的是什么。教师注意倾听同学的复习成果,促成相互学习。
(1)组内谈:以大组为单位,每个学生谈一谈前一天的整理情况,让组长在统计表中分类记录掌握情况。例如:复习100以内的数。
第( 4 )单元自主复习情况统计表 第( 2 )组
.png)
(2)全班谈:组长汇报统计情况,教师或者班长记录总体情况(同样用上例表格,只改标题:_班第_单元自主复习情况统计表)。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与查看统计表的过程中了解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从而找准复习起点: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掌握得很好,复习时只要带一带(例如上例中的读数与大小比较);哪些知识、技能学生掌握得还不到位,复习时应该成为重点(例如上例中的数数、数的组成、数的顺序)。这样就能提高复习的效率,有利于课堂生成,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当的提高。
(二)课中“做”——多向建构,亦扶亦放
由于小学数学知识逻辑性强,纵横联系紧密,每一个知识要点都不是孤立静止的,因此复习课教学的中心环节就应是知识网络的构建。低段学生的知识建构方式有三种:师引生构、小组共构、学生独构。
1.师引生构
“模仿建构”是针对低段学生的特点,使学生通过模仿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着“做”数学。模仿建构法,就是指教师在黑板上呈现一种知识梳理的图式,学生模仿教师的图式,自行梳理另一部分知识。这种建构方法一般用于知识点较多,较难的内容。
(1)让学生亲历前一块内容的整理。
要让学生经历前一块知识的梳理过程。毫无疑问,对没有多少复习经验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让其经历知识的整理过程,无异于是一次学习和体验的过程,而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可能形成模仿的根基。
例如:复习百以内的数
让学生写下一个自己最喜欢的两位数,然后让别的小朋友来猜一猜这个两位数是几。
“我最喜欢的两位数它的个位上是0,十位上是5,它是几?”
“50!”
老师引导复习:“那我们来看看这个两位数有什么特点。”
生:“个位上是0。”
师:“我们把个位上是0的两位数叫做……?”
生:“整十数!”
师:“对了,整十数。那你还能找出其它的整十数来吗?”
生开始借助原有知识归纳整理:“10、30、90……”
教师板书罗列。
(2)为学生后一块内容的建构提供一个拐杖。
模仿内容与被模仿内容必须在知识上具有相关性,整理结构上具有相似性。之所以要特别强调这一点,就是为了让低段儿童有一个模仿的“拐杖”,能够进行有效的知识迁移。
例如:师:你能像刚才复习整十数那样整理其它种类的数吗?
生:开始小组合作整理。
汇报组1:“我们小组最喜欢的数有99,它的特点是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是一们的,我们还找出了很多像这样的两位数,有11、22、33、44、55、66、77、88。)
组2:“我还想帮他们组补充一点,99是个最大的两位数,我们还想到了像这样特殊的数有:最小的两位数是10,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组3:“100是个三位数了,和99不一样。99最高位是十位,100最高位是百位,9的最高位是个位,我想提醒同学们注意。”
……
从学生的整理结果和思考过程来看,我们至少可以读懂两点:
●需要梳理的知识具有相关性,整理结构具有相似性是低段孩子进行模仿整理的必需前提。
●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知识点的分类、整理的过程之后,他的知识迁移能力会出乎教师的预料,给课堂带来意料之外的精彩。
2.小组共构
学生独构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整理所要复习的内容,如果学生的整理结果能揭示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完全可以用学生的建构框架进行知识梳理。但是,低段学生的系统整理能力还有限,所以一般我们把中等难度的内容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再建构。因为是已经学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基础,建构起来也就有了一定的基石。
(1)学生合作建构。
学生可以根据前一天的复习,在课堂上独立建构一个相关知识的框架体系。例如:复习人民币:请每个小组独立梳理人民币单元的知识点。
小组1:
这种小组合作共构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之间合作、整理、互补的功能,也能使学生的知识经历一个系统再现的过程。
(2)进行方法总结。
学生最终形成的知识系统,是群体智慧的结晶,隐藏在其中的是观察、归纳、抽象、概括、分类、集合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运用。对这些“隐性知识”亦应进行简要的总结梳理。小组间可以取长补短,在相互比较中不断完善整个建构体系,同时对表现突出的小组或个体进行表扬鼓励。
3.学生独构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独立建构的要求比起师引生构、小组共构来要相对困难些,特别是对于中等偏下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选择一些简单容易的知识,放手让学生去尝试。例如:复习比一比。学生能很快整理出比长短、比高矮、比多少等种类,而且能较快回忆起各种比的方法。
一年级的比一比多具体形象,学生乐于收集整理。其实让一年级的学生进行独立建构,本生就是一个超范围的要求,他们的思维还处于直观形象判断领域,要他们尝试抽象概括的目的主要在于锻炼其整理能力。让他们认识到知识是有系统,有条理的,数学知识有其规范严谨的一面。
(三)分层“做”—— 类化练习,兼顾差异
不同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淀,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面向全体,才有可能为有特殊才能和爱好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更多的发展机会。复习课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不同的发展机会和可能,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解题策略,促进同伴间的合作与交流,最大限度地使所有学生“做”数学。
1.平等对待,理解差异
现代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求得每位学生的发展。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个性和爱好。因此我们教师更应关注学生,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的、自由的、发展的、愉快的“以人为本”的平等关系。我们要做到:关心“学困生”;赏识“暂差生”;宽容“顽皮生”;激励“中等生”;发展“优秀生”
2. 类化练习,满足差异
复习课的练习多种多样,但是对于不同的学生,他所能接受,完成的情况是不同的,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如(1)基础练习。(2)比较鉴别练习。
(3)综合性练习。(4)探索性练习。(5)开放性练习。(6)解决问题练习。
我们的复习教学要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鼓励他们向灵活题、较难题挑战;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降低难度,帮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例如:复习认识时间。我们可以通过复习钟面的布局,大小格的不同含义,再深入到具体看时间。一般的学生,我们只需要让他会准确的看固定时间就了。而我们的学生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对于中上或优秀生,这点知识他们肯定吃不饱。所以,我们的学习内容还要尽可能地往外延伸。比如说现在是6:15,再过5分钟或8分钟是( ):( )(难度系数一级全请中或中下学生完成)。现在是5:49,再过18分钟是( ):( )(难度系数二级请中或中上学生完成)。现在是11:37,再过1小时56分是( ):( )(难度系数三级,可以请优秀生完成)。
3.课后作业,兼顾差异
对已经学好、学充分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做一些课后作业,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探究更加灵活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而对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少做一些作业,或者降低作业难度,让他们也有玩的时间,也有体验成功的机会。
例如:我们的作业可以分星制:一星级的较容量,两星级的中等难度,三星级的可以是一些灵活的思考题。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题型,像后进生可以选做一星级的题,再完成一星级题时适当的挑战一下两星级。对中等生来说,可以选做两星级,完成后再攻三星级。对于优秀生,可以直接选择三星题,即节省了做已经掌握牢固的内容,又充分的开动了脑筋。
我们也可以建立错题登记簿,把错误的或不清楚的习题进行记录,重新训练,使难点和疑点及时得到解决,收到实实在在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