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葛荣
[导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效教学理念不断渗透到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成为教师所关注的话题,它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结合,还能够保障教学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有效教学活动的展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本文笔者对此展开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生活情境;课堂问题;操作活动
        小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启蒙时期,也是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阶段,由于小学生具有其自身的认知发展特点和思维方式,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发展的促进者,应按照具体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构建一定的环境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这样不仅能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还能够与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相契合,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笔者以小学数学为出发点,从“构建生活情境、设置课堂问题、创设操作活动”三个方面对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分析。
        一、构建生活情境,引发情感共鸣
        数学知识大多数来自生活,并作用于生活,由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对熟悉的事物容易产生共鸣心理。因此,教师应抓住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将数学知识赋予生活化特征,打破学生对数学知识刻板的印象,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以“千克、克、吨——有多重”为例,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物体的轻重,但对千克、克、吨等实际质量的认识还较为欠缺,为了使学生初步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吨,因此,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实例,如:10袋大米、2头牛,并提出:“同学们,你们猜猜这些物体有多重?”学生表达出非常重的意思,但是不知道如何用什么质量单位来表示,于是引入“吨”这个质量单位,学生豁然开朗,在此情境下,给学生一定思维空间,让学生根据对吨这一质量单位的感性认识,自由想象出生活中哪些物体还可以运用吨来表示,学生集思广益,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共同分析,于是学生对吨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了理性。
        二、设置课堂问题,激发探究欲望
        问题作为数学的核心,也是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与好奇心的主要载体,对学生智力活动的开发具有推动作用。由于小学生自制力较为薄弱,并且过度依赖教师所教的内容,造成学生的思维意识得不到开发,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也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教师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应设置课堂问题,并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不断发现新知识,获得新感悟,从而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以“除法——猴子的烦恼”为例,为了使学生理解“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出示一幅情境图,并提出问题,即:“同学们,看图后,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猴子在分桃子”,在此基础上,再次提出:“3只猴子平均分6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3只猴子平均分3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3只猴子平均分0只桃子,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学生结合原有的知识说出了“第一次分2只;第二次分1只;第三次1只桃子也分不到”,笔者又提出:“没不到桃子的情况下运用什么算式表示呢?”于是学生试着列出算式:“0÷3=0”,最后笔者引导学生总结出“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结论,并完善了新的知识体系。
        三、创设操作活动,增加学生认知
        操作活动主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动手动脑的过程,发现问题,认识数学新知识的过程。它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进行,增加学生的认知,还能够使学生体会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此外,操作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重视操作活动的开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图形的运动——轴对称”为例,为了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直观地判断轴对称图形,笔者首先运用多媒体投影技术展示一些图片,如:双喜字、心形、房子等,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这些图形的共同特点为从中间分开,左右或者上下两边是一样的。于是组织学生通过“折一折,认一认,说一说”的探究操作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对折的折痕这条虚线即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也学会运用折一折的方式找到对称轴。因此,通过创设操作活动,不仅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了直观的认识,还让学生明确判断对称轴的寻找方法,从而促进了学生对这一相关知识的有意识记。
        综上所述,有效教学理念是在传统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的,对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育理念,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这样不仅促进教学质量的整体性提升,还有利于课堂良好氛围的营造,激活学生的思维意识,并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文武.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9).
        [2]胡万影.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华少年,2018(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