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杜伟煌
[导读] 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传统角色
        摘要: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传统角色,促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主动地探求、发现和体验所学知识。针对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本文从基本概念和定律,知识引申和拓展,作业和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展开了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
        作为高中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高中数学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高中数学教学内容中存在大量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与项目,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载体。将研究性学习纳入学校教育的基本教学方法之中,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这样全新的学习方式,准确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体现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探究性、自主性等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落实具体的研究性学习实施策略,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愈发关注的问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与经验,笔者来谈谈自己的认识和见解。
        一、结合基本概念和定律实施研究性学习
        基本概念和定律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入门,学对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害怕学生走远路、走弯路,浪费短暂的课堂时间,通常将结论和规律直接告知学生。其实,这种做法是不正确的,它无法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不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在讲授基本概念与定律时,应该积极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展开逻辑推理与想象,独立自主地发现、研究、分析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比如,学生学习了指数函数有关的知识后,初步了解了函数的相关概念,有了一定的研究性学习基础。根据教材内容,接下来教师要讲授的是“对数函数”的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学习指数函数时的铺垫,组织学生研究性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性质、图像等。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y=log2x的函数图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理论,在小组中展开关于对数函数的研究,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探讨,集思广益,共享资源和智慧,互帮互助,达到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效果。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定律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了学生的社会性发展。


        二、结合知识引申和拓展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研究性学习中,应该以高中数学的教材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其教学的基本顺序与内容是确定的,但是数学思维有着广阔的适用范围,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研究性学习的开放性和灵活性,适当地为学生补充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系统,从而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在新知识的教学中,师生通常根据教材和教辅资料展开教学活动,这些资料不仅是教师“教”的线索,也是学生“学”的依据,为成功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由于某些因素的限制,教材中总是存在着不完美或不足之处,这些地方就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载体。
        比如,在学习数列这一章节时,教材对等差数列、等比数列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明确规定了学习内容,可是关于递推数列的知识却甚少涉及,并且不做具体要求。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深入研究其特征、原理、本质等。如此,不仅帮助学生巩固复习了等差、等比数列的知识,加深了对等差、等比数列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促使学生学会转化、构造等数学思想与方法,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三、结合作业和实践活动实施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环节中,作业练习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它能帮助学生有效消化和吸收课堂所学知识,在练习中获得新的心得和体会,取得进一步的发展和提高,而数学实践活动能使学生从狭小的课堂中获得解脱,走入鲜明生动的现实生活,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想,而且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善于结合作业与实践活动实施研究性学习,不断丰富学生的数学思路,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
        比如,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可以有意识地布置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促使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式、方法解决问题,充分利用可获得的辅助学习工具,深入思考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探索、归纳问题,提出全新的解决方案或措施,以此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个人潜能。再比如,教师可以积极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类似于探究正、余弦定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们实地测量城市中有关建筑物的高度,以及附近河的宽度、桥的宽度等,记录测量数据,通过计算得出实际结果,体会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价值。通过这样的作业和实践活动,丰富了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调动了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热情,有助于学生取得良好的研究性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科学地推广研究性学习策略,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余金通.关于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5(9):65-65.
        【2】梁佳.浅述对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实践[J].好家长,2018(90):181-1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