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学生跟不上教师的教学步伐,这部分学生不能顺利的转化,会严重的影响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同时小学数学学习阶段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时期,如果学生在这一阶段没有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到更多的麻烦,甚至对数学学习失去了兴趣,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教学 学困生 转化
学困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有家庭的、社会的、有智力方面的,也有非智力方面的、有先天的、也有后天的。但大部分学困生都是后天形成的。而如何提高学困生的成绩,也就成了我们这些身在一线的教师长期困惑的问题。在本人二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以下几点提高数学学困生成绩的方法:
一、用爱心和理解让学困生树立学习的信心。信心是成功的源泉。学生学习成绩差,除了极个别学生先天性智力低下外,还有许多学生是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有的是因为他们学习的潜力没有得到发挥,而学习潜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是否得到培养和发展。因此我在教学实践中,充分注意让学困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标准》指出,数学学习不仅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要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是一个对社会有用之人,要让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自己的闪光点。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虽然有些孩子比较调皮,上课喜欢开小差,讲小话,但是他们很勤快,班级里只要哪位同学有事,他们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即使有些孩子的文化知识比较差,但是他们的体育技能方面不比别人差。俗话说:“尺有所知,寸有所长”,关键是看我们怎么看待整个事实,以及利用这些现有的资料来解决问题。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小女孩,开始接触,给我的外表感觉就是这个孩子挺可爱的,可是班主任却告诉我,这是一个问题小孩。本来在一二年级的时候还非常优秀,可是自从上三年级时孩子的成绩就一落千丈,各方面的表玩也没有以前出色了,甚至有点萎糜不振,我从内心为这个孩子感到可惜。在一次家访时与孩子的妈妈的交谈中了解到,原来是因为孩子的爸爸妈妈感情不和离婚了,而孩子与爸爸的感情比较好,一下子缺少了父亲的关爱,孩子幼小的心灵适应不了。别的同学们都有父母的关爱,而自己缺少父爱,让他感觉有些孤独,产生一种自卑的心理,所以上课没有动力,以至于下想学习,就没有进步。在后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故意制造机会让她多回答问题,针对她的表现,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鼓励她,让同学们肯定她,甚至还让她担任小组长一职,让他有成就感。现在的她,己走出了孤独,课堂上己经能够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成绩也迅速提高上来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该多方面的观察和评价我们的学生,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鼓励他们,引导他们往更好的方面发展,让每一颗金子都闪闪发光。
二、联系生活,使数学学习富有趣味性。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因此,无论是概念背景或例证,还是应用题内容的选择或练习题的设计,都应注意贴近实际,富有趣味性。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们也发现,一道“猴子分桃”的应用题远比“制造拖拉机”更受学生欢迎。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时,我让学生就利用班内现成的黑板的面来观察,学生通过自己测量,讨论,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然后找出了最简便的一种,把算式转变为公式,因为是自己总结出来的,所以这个公式他们记得特别牢。
还有,在六年级的“圆锥的体积”教学中,我让学生先把书后面的圆锥和圆柱(等底等高)先做出来,然后每小组准备好沙子,上课时,让他们自己利用手中的这些东西找找这两种立体图形的关系,很快学生就会发现,用圆锥装满沙子,需要三次才能把圆柱装满,从而发现了,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自己动手,加深了印象,再也没有学生出现圆锥体积时忘记乘三分之一的事情了。在教长方形,正方形面积时,给学生一张居室平面图,让学生帮助住户计算每个房间的面积,在教应用题时,补充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做小老师。这样一来,学习内容既有趣味性,也有突用性。针对每一个学生,包括学困生,都有一种吸引力。教师不用强迫他们,好奇心已使他们开始积极思考了。
三、制造机会,让学困生也得到成功的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欢乐,从未体验克服困难的骄傲——这是他的不幸”。作为成功的学习者,是每个儿童都有的共同愿望,反复成功自体验既为儿童采取主动发展提供强烈的动机,又是促进儿童的心理得到平稳、健康发展的保证。“优等生”之所以学习好,是他们进行着“成功→更大成功→更浓厚兴趣”的良性循环,而“学困生”之所以不喜欢学习数学,是他们进行着“失败→缺少兴趣→更大失败→更缺乏兴趣”的恶性循环,失败使他们感到无能,无力,无望。因此我们应时时关爱着学困生,不让他们沉默,让他们有充分时间和空间展示自己,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课堂上,我设计一些有层次的问题,将一些基础的、较容易的问题交给少数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他们每一次正确的回答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及时进行表扬;当他们回答错误时,我绝不挖苦、讽刺,而是逐步引导,鼓励,使他们一步一步接近成功。这样逐渐培养了他们成功的心理、自信的心理,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能学习、会学习,“我能行”!同时我充分利用优生,用他们的自信去感染学困生,带动他们一起学习,让优生成为我转化学困生的好帮手。在教学计算方面课程时,我经常有意让一些成绩较差的学生上台表演,给他们提供锻炼的机会,去体验成功。
四、练习分层设计,作业弹性布置。
根据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练习设计应是阶梯形的。各阶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层次,并不是一次性划分成人好、中、差,而是根据当堂的反馈情况,弹性划分。在新内容结束后,进行练习时要求全班学生完成基础练习,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这是简单的,所以很快他妈就完成了,这时我就要求他们做后面稍微难一点的题,在这些学生做题的过程中,我就集中精力个别辅导刚才未懂的学生。这样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基础作业,后面稍难的题不会做也不要紧,听完讲评后再做,不会感到有很重负担,学生对这种弹性作业布置很感兴趣,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所得,有所进步。
总之,在进行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自己首先要做好心理准备,要有充分的信心,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并且对于不同的学困生要采取适当可行的转化方法,使他们满怀热情投入学习,并使他们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教学不是单纯的师生间的智力活动,也是非智力因素的活动。教师的教学技艺再熟练甚至高超,如果不能同时播撒人文精神,那么教学仍是低效的。因此,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动之以情,把师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口士。这是教师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的核心,也是教师心灵美的主要表现。
参考文献:
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分析几对策研究[J]/齐霞西藏教育2015年10期
浅谈小学数学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J]/季晓霞张静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