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初探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3月8期   作者:曾永红
[导读] 本文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思想及相关理论出发
        摘要:本文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思想及相关理论出发,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需要构建的教学模式以及使用的教学方法做出简要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手段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小学阶段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身心尚未发展成熟的学生其实已经在知识、心理等方面具备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条件,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即将进入的叛逆期,以及对于数学学习的态度,这是教师和家长必须要考虑的一个因素。也就是说,在这一阶段能否有效地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其今后的数学学习道路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一、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不少中小学教育都在不同程度地尝试分层教学模式,而在具体实践中也会出现很多种不同的组织形式,比较常见也比较适合小学生的是班内分层。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中可以看到,班级通常会采用实验班和普通版的形式来进行分层,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正式的固定化班级也会在编制基础上分设出不同层次的非正式班级,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是学习成绩来将其分入相对应层次的班级中,进行活动性上课。追根溯源,分层教学的依据是因材施教理论,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基础和能力、潜力等个方面因素进行教学设计,这种将能力与水平大致处在一个层面的学生进行统一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模式上的疏漏,使不同情况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长足进步。
        1、班内分层
        班内分层也称作分类指导。首先,它并没有打破一般性的正常班级体制,只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水平,来对学生进行了分类;其次,针对这些处在不同层次或是类别的学生,教师需要制定出相对应的教学目标、任务以及检测内容。或许有人会说,班级内的分层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甚至不会告诉学生他所处的层级,但恰恰正是这种隐性的分层机制,使得班级教学可以变得更加灵活,更有利于实现不同层次的交流、互动和学习。
        2、水平分层
        在不少学校中都存在有快慢班现象,而他们的快班学生一般都是在入学时参加过分班考试,并且成绩比较优异的学生。其次,再针对平行班进行二次分层,主要包括一些主要课程的单科能力和成绩,以此为依据进行分班。第二次分层主要针对的是小范围,一般一组内有两个平行班,在上课时会打乱之前的编制,将某一科学习较强的学生集中到一起进行授课,其它课程仍按原来编制进行。这种组织形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满足单科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多于他人的学习需求,并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鼓励竞争之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也更加便于教师组织和开展课堂教学。


        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模式
        1、充分把握实际学情
        在小学阶段,学生会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分化,大概可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学习兴趣强,且学习能力强,学习过程也相对比较轻松的学生;第二种是学习自觉性较高且上进心强,经过一定量的练习可以使数学能力得到持续提高的学生;第三种属于跟进型,也就是常说的只有在师长监督的情况下才会完成学习任务,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也比较顺利,学生本身没有特别明显的优点或缺点,属于班级中的大多数;最后一种则是指一些数学基础较为一般,且学习自觉性不是很高的学生,他们需要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和能力。
        2、注重自主学习意识与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在进入高年级后会逐渐开始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由于其积累的知识日渐增多,所以在有一定学习能力后,教师应去鼓励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开始尝试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首先,教师要注重课前的预习环节,在预习环节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根据下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先试着解决,时间和方式不限制。其次,缩短集中授课的时间,在课上教师要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实践,围绕知识点设计问题或活动,对于问题不应该急着解释,而是先让学生找其他同学商量。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必须要让学生自己明确错误的原因,这样才能够让他们牢记正确的思路是怎样的。
        3、个性化学习
        尊重学生的个性,保护他们的学习兴趣,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体会到自由,学生只有在感受到自己有更多自由后,才能够避免抵触情绪的产生。此外,学生在学习劳累出现疲惫时,教师与家长也要做到不提出过多的硬性要求,在学生提出需要帮助时,教师和家长要热情地与其一同参与到问题的解决过程当中。
        综上所述,教与学的关系在当前的课程教育中需要进行重新的诠释,尤其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已经不再单单是简单的师生互动,而是教育工作者与受教育者新型关系的塑造。以分层教学为手段,自主探究为核心的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应充分体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既要保证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也更要引入家庭的参与者责任,使学生既不会感到不舒服,还能够在学习过程当中收获快乐。
        参考文献:
        [1]黄艳.浅谈小学数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1):73.
        [2]徐永香.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漫谈[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6(11):159.
        [3]房月华.探讨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学周刊,2019(33):6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