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开始面临的一个更高的难度,而物理又是一门极其需要思维逻辑的学科,同时学生们的思想上也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切的综合因素,都使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来面对物理这门科目。同时需要教师能够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心和耐心,去逐步的引导他们。更重要的是能够积极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而言,这是最重要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学习的规律,提升自己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思维导图;合作实验。
首先,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前预习,这能够帮助他们迅速的了解,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上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互动。其次,帮助学生构建思维导图,这样能够使他们拥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脉络,能够区分中学习中的重难点部分,以及自己的薄弱点,从而更有效的进行复习。最重要的是可以结合小组开展实验教学,带动他们的实践能力。本文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课堂中学生自学能力的有效培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能对广大教师与学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引导自主课前预习
课前的自主预习是一个十分关键的环节,教师一定要向学生进行着重的强调,使他们能够意识到其重要性,通过这种更加独立的学习过程,学生能够在一种没有教师和家长的约束,没有学生的陪伴的环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这都极大的考验了他们的自制力和自学能力。并且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积累的,长期的重复训练能够逐步的帮助学生加深自己的这些能力,从而真正的帮助他们寻找到物理学习的规律。而在课堂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就自己预习的知识将学习的重点加以区分,与教师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例如,在教授“熔化和凝固”时。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我就会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中的一些常识,举出一些例子进行这些概念的表述。并且能够根据自己预习到的教材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有能力的同学,我会使他们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手段积极地探索其他的视频加以佐证,这些都能够使他们自己独立的去探索问题和内容。首先能够对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大体上的了解和把握,并且通过个人的发现,她们会获得一种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构建知识思维导图
物理的知识的难度对于初中这一阶段的学生而言,可能有些吃力,所以在面对复杂的物理公式和相关概念时,教师能够帮助学生构建一种思维导图来梳理其中的脉络,它可以使学生很好的一种更加全面客观的视野,去看待每一章节的基本内容,这时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重点是什么?并且自己的薄弱点又在哪里?通过知识的联系和对比,他们能够获得一种更加具有立体性的思维逻辑。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关键词提示的记忆方式,他们能够真正的梳理清楚自己的知识体系。
例如,在教授“力与运动”时。针对这节课的内容与之前,和之后要学习的内容都有极强的联系,而初中物理的学习重点也离不开“力”这一内容。因此,就需要学生能够对自己所学习过的。以及正在学习过中的各个力,进行归纳和总结。这时我也会结合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帮助他们树立出一个简单的知识框架。并且要求他们根据我所举出的例子,将自己所学习过的有关“力”的内容进行整合,构建出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这样他们才能更加深刻的了解有关力的知识内容。
三、小组合作开展实验
物理学习是极其枯燥乏味的,并且在面对一些极为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使学生很容易就出现排斥厌烦的心理状况,因此,这时教师要积极提高学习上的趣味性,才能够有效地激发出他们的参与度和热情。通过小组合作,学生在相互陪同下,能够获得一种更加轻松愉悦的氛围,而通过展开实验教学,他们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愉悦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实验进行操作,能够真正的锻炼他们的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授“测量电阻”时。在教授这节课时,我肯定会向学生提供一些器材,使他们进行自我的实验,并且我会将他们进行分组,给他们分派不同的课题,要求他们在实验之后对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汇报。那么在实验的过程中,他们就会付出更多的精力,而在同伴的陪同之下,他们也能更好地参与其中,之后通过系统的总结汇报,同时也能够锻炼他们的总结能力。这在这些过程中,都是在锻炼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课堂而言,加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教师一定要以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课前预习,这能够使他们获得一种更加独立的学习习惯?其次,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的思维导图,使他们获得一个清楚的脉络,同时更好的节省学习精力和时间。最重要的是,结合小组合作开展物理实验,有效的带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也能够提升物理学习的趣味性,从而获得一种更加沉浸式的课堂体验。通过这些措施,都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物理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乃荣.初中物理“自学与合作”教学模式浅谈[J].才智,2017(34)
[2]纪红勃.培养初中学生物理自学能力的途径[J].学周刊,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