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患者的肝脏超声改变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王耿月
[导读]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服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对肝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服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对肝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本文主要选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精神科接收精神病患者共2881例其中320例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会通过对患者的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身高、体重进行检查。另外,随机抽取320例身体健康的人做同样的检查,我们将健康、未患病的人群统一记为对照组,患有精神病的患者记为观察组,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中患有脂肪肝的概率最高,其他与肝脏有关疾病的发病率也是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差异,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调查发病率与年龄、性别无关,不具备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日常所服用的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较大,若长期服用,则会提高脂肪肝、胆结石的发病率,所以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对肝脏的影响来酌情减少药物剂量,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从而来减少肝脏等有关疾病的发病率。
关键词: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肝脏、超声
0.引言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精神疾病患者一般患病后很难康复,并且护理治疗的时间比较久,需要长期的服用治疗精神病的药物从而来控制病情。但是治疗精神病的药物一般具有较大的副作用,会对患者的身体尤其是肝脏具有较大的损伤。所以本文主要通过对长期服用抗精神药物的患者对肝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主要选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精神科接收精神病患者共2881例其中320例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会通过对患者的肝脏、胆囊、胰腺、脾脏、肾脏进行超声检查,从而来观察抗精神病药物对患者肝脏的影响,具体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主要选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期间本院精神科接收精神病患者共2881例其320例为研究对象,并且保证320例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时间在1年以上,并且通过超声检查排除了患有肺炎等疾病,其中男性患者有210例,女性患者有110例,患者年龄在15岁-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32±3.24)岁,其中年龄超过50岁的有80例患者,年龄在30岁-50岁之间的有150例患者,年龄在30岁以下的有90例患者。其中患病时间大于10年的有120例患者,患病时间在5年至10年期间的有90例患者,患病时间小于5年的有11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选取320例健康的正常人即可,同时保证该组年龄、性别与观察组患者保持一致,并且与观察组患者进行相同种类的体检。每组患者在体检前需要禁食、禁水12个小时。本文通过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检项目和体检前的注意事项等基础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不存在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临床表现
        由于精神疾病的特殊性,需要精神病患者长期进行服用药物。长期以来,精神病药物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肝脏的新陈代谢作用,并且长期服用药物会出现副作用,则会导致患者肝脏受损,从而患有相关疾病。由于患者肝脏功能受损,会伴随着患者出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疾病,严重则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医护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精神患者的症状来对症下药,通过控制药物和及时治疗肝脏等方案来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1-2]
1.3观察标准
        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之前,需要禁食、禁水12个小时,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医护人员对两组患者的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归纳整理,并且两组患者需要定期的对肝脏进行超声检查,从而更好的观察出两组患者肝脏器官的变化情况。[3-4]
1.4统计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是利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研究处理。计数单位用率(%)表示,检验用X2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的肝脏检查过程中可以发现,精神病患者的肝脏超声图像中,胆囊壁比正常人的要厚并且粗糙,肝脏部位的回声会出现增强、减弱等现象,并且精神病患者的患病时间、用药剂量、年龄等因素不同,超声图像所体现的问题也不同。
2.1通过对两组的患病情况进行对比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可以发现观察组320例患者中,有90例患者患有脂肪肝,占总人数的28.13%,有60例患者患有胆结石,占总人数的18.75%。而对照组32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患有脂肪肝,占总人数的9.38%,有13例患者患有胆结石,占总人数的4.06%。通过这两组数据可以看出来,观察组患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具有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通过对两组的患病情况进行对比


2.2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患病对比
        观察组神经病患者患病时间大于10年的有120例患者,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的患者有60例,异常率占总数的50%。患病时间在5年至10年期间的有90例患者,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的患者有30例,异常率占总数的33.33%。患病时间小于5年的有110例患者,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的患者有30例,异常率占总数的27.28%。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患者身体出现异常与患病时间有明显的关系,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另外,男性患者有210例,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的患者有70例,异常率占总数的33.33%,女性患者有110例,患者身体出现异常的患者有35例,异常率占总数的31.82%,由此可见,患病的异常率与性别无关,没有明显差异,不符合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通过对观察组患者的年龄、性别进行患病对比


3.讨论
        由于精神病患者长期服用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所以身体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人体肝脏是进行排毒的主要器官,由于药物副作用,从而使肝脏器官运行超负荷,从而会导致肝脏功能受损。通过调查数据的结果显示精神病患者日常所服用的药物对肝脏的副作用较大,若长期服用,则会提高脂肪肝、胆结石的发病率,所以对精神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对肝脏的影响来酌情减少药物剂量,医护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从而来减少肝脏等有关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田孝美, 芦舜, 周克宇. 超声观察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肝胆改变[J]. 中外医疗, 2013, 032(007):167-168.
(2)蚁丽芬, 王汉婵, 蚁舒,等. 精神分裂症患者脂肪肝及血脂改变[J]. 广东医学, 2010, 031(015):1976-1978.
(3)尹萍. 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超声的改变[J]. 中外健康文摘, 2009, 6(4).
(4)俞扬, 张秋月. 2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肝胆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析[J]. 现代医学, 2015, 043(007):882-88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