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中健脾补气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赵文政 邵德辉
[导读] 目的 分析温中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
        摘要  目的 分析温中健脾汤治疗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 94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配,每组47例,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使用温中健脾汤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治疗 效果、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药治疗与温中健脾汤联合使用,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这在临床上得到医患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因此,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 可积极推广并使用温中健脾中药。
        关键词  温中健脾汤;慢性胃炎;临床疗效
        慢性胃炎是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不同原因可导致胃黏膜发生慢性炎性病变,疾病早期患者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有胃胀、胃痛症状[1]。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反复发作,慢性浅表性胃炎是慢性胃炎中较轻的一种病变,然而合并糜烂时也亦产生疼痛、瘡满、反酸暧气等症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胆汁反流性胃炎因碱性胆汁的刺激及肌群运动障碍,常出现反酸、恶屯、干呕等症,长期反复易引起反流性食管炎、慢性咽炎等症;慢性胃炎中的萎缩性胃炎[2-3],因胃黏膜上皮及腺体组织的调亡萎缩,长期的慢性病变易出现肠化生或异型增生,已有研究显示,萎缩性胃炎具有较高的癌变率,现有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指示,合并H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胃癌高发的首要因素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西医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胃酸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如果长期使用西药将会产生副作用,不利于患者康复。因此,临床上为优化慢性胃炎的治疗效果,探索温中健脾中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胃炎患者94例,将患者进行随机分配,每组47例,使用西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对照组,使用温中健脾中药治疗的患者命名为观察组。对照组47例患者中,男24例,女23例,年龄 34~62岁,平均(47.9±3.4)岁,患病时间4个月~5.2年; 观察组47例患者中,男26例,女21例,年龄35~64岁,平均 (48.5±3.1)岁,患病时间5个月~4.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 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治疗方法:服用奥美拉唑, 20 mg/ 次 , 1~2次/d;联合使用甲硝唑,0.3 g/次,1~3次/d;联合克拉 霉素,0.25 g/次,2次/d。治疗时间1个月。 观察组治疗方法:以对照组治疗为基础,联合使用温中健脾汤。药方包括10 g延胡索、8 g当归、20 g黄芪、15 g法半夏、5 g厚朴、10 g陈皮、10 g白芍、8 g甘草、12 g党 参、8 g柴胡,温水煎服,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服用 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即显效、有效、无效以及总有 效率;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包括头晕、皮疹、味觉异常以及 便秘,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 (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比较采用x 2 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3讨论
        慢性胃炎是指不同病因导致的胃點膜的慢性炎症性病变。目前一般将慢性胃炎分为线表性胃炎(非蒌缩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两大类。是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相对复杂,自年和成功地培养并分离出幽门螺杆菌[4-5],并证实是慢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他们也因此获得了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后,幽门螺杆菌的发现带来了消化界划时代的飞跃。目前公认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遗荡主要病因,并认为与胃點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肠上皮化生、胃增生性息肉和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
        慢性胃炎在胃病中的发病率始终高居首位,临床上常见的类型为慢性糜烂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主要有刺激性物质、幽门螺杆菌感 染、病毒、药物、咽部慢性感染、环境变化、胆汁反流等。 慢性胃炎在临床上没有特异性症状,并且症状表现与胃黏膜 病变轻重不具有完全一致性,很多患者都没有症状,或者是 有食欲不振、上腹隐痛、反酸以及餐后饱胀感等消化不良症状。有的患者可表现出腹泻、消瘦、呕血、黑便等症状,病 情严重的患者还会在上腹部等位置出现剧烈绞痛。目前,慢性胃炎治疗的主要原则是消除病因,即利用药物控制患者症 状,禁止患者食用刺激性较强的药品以及食物,注意锻炼身 体,以此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的目的。 在中医学上,慢性胃炎属于“嘈杂”“痞满”“胃脘 痛”等范畴,是情志、内伤饮食、外感邪气等原因导致胃失 和降、气机郁滞,以上腹近耻骨周围的疼痛症状为主。
        中医对慢性胃炎的分类主要为血瘀型、气滞型等,最为常见的是脾胃虚寒型。中医治疗慢性胃炎以和胃止痛、理气为根本原则[6]。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对照组使用西药治疗,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长期服药会引起严重不良反应,不利于患者康复。而观察组则在西药基础上使用温中健脾汤进行联合治 疗,药方中有陈皮、白芍、当归、党参、黄芪、法半夏等。 白芍可以柔肝止痛、敛阴止汗、养血调经;法半夏、陈皮 具有燥湿化痰的作用;延胡索能够活血散瘀、行气止痛; 党参则可以健脾益肺、补中益气;当归可以补气血;黄芪具有补气固表的作用。将这些中药联合使用,能够温中健脾。在实际研究中,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 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充分证明使用温中健脾中药治疗慢性胃炎可 以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并且能够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 高临床用药安全性。 综上所述,慢性胃炎作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治疗 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临床上为提升慢性胃炎治疗效果,降低 其不良反应发生率,将西药治疗与温中健脾中药联合使用, 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保证患者治疗安全性,这在临床上 得到医患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因此,在慢性胃炎的治疗中可 积极推广并使用温中健脾中药。
        参考文献
        [1]张锦超,邹雄峰,叶莉,林寿宁. 中医治疗慢性胃炎常用药对研究进展[J].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23(01):60-64.
        [2]李娟娟,王凤云,吕林,唐旭东.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中医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20,35(01):297-299.
        [3]黄惠娟,俞烜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糜烂性胃炎的Meta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20,12(07):138-141.
        [4]隋晓丹. 疏肝和胃颗粒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血清GAS、PG影响的临床研究[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18(04):48-49.
        [5]山惠明,陈云娟. 中药穴位敷贴联合瑞巴派特治疗老年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胃炎临床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30(05):422-423.
        [6]宫慧萍. 中药配合西药治疗脾胃虚寒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04):1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