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过了解小学教育体系可以知道,基础教育之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教学之中阅读教学工作则作为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有效开展可以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与语文综合水平。本研究重点结合语文主题学习及相关阅读能力培养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可以提升小学阶段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中高年级;阅读能力
伴随近几年我国教学体制不断改变,新课程理念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发深入。分析现阶段小学中高年级教学现状而言,传统的应试教学手段不仅难以满足学生实际教学需求外,同时对于推动教育事业发展所提出的需求也难以充分满足,因此,要求小学中高年级教学实践需展开一定变革,注重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及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将语文课文所具备的人文性、工具性充分展现。因此,本文即围绕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展开探究。
一、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现状
(一)阅读依赖性强
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应为活动主体,然而在实际阅读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多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并逐渐成为一种阅读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阅读主动性被消磨,针对阅读活动难以产生学习兴趣。因受应试教育影响,使得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多处于知识的被动接收状态,并未形成良好的阅读及思考习惯,此也导致学生在面对文章阅读类考题时,无法良好应对,影响考试成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阅读兴趣。
(二)教学方式单一
现阶段我国多数学校虽引入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因受传统教学理念及传统教学手段影响,部分教师并未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应用至实际教学活动中,在阅读教学时即便应用多媒体设备也多为借此展示阅读文本,或阅读问题,并未将多媒体教学设备所具备的功能性充分利用,学生通过阅读多媒体上的文本,难以将自身阅读兴趣充分调动,而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教学中的价值也难以充分发挥。
(三)开展单元主题整合教学缺少必要认识
基于单元整合教学中,部分教师对整合中的篇目了解不足,分配存在随意性,进而影响了主题教学课程内容所具有的系统性与科学性。此外,部分整合教学内容受到教师自身选择倾向而定,造成内容完整性也受到影响。教师对课程内容的难易度也重视不足,未能够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因此,在单元主题内容的整合方面效果不佳。
二、提高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一)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把握单元主题
俗话讲:“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可先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仅有将学生阅读兴趣予以充分调动,方可有助于阅读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基于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方向,将兴趣作为载体,令学生可以更加提升阅读能力。一为设疑激趣。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前,可引导学生针对即将讲述的课文内容展开思考,教师可在阅读活动前为学生设置教学问题,要求学生按照问题展开课文阅读活动,促使学生可在疑问、好奇的心理下参与课文阅读活动。如讲解《山中访友》一文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呈现自然景色,以此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向往之情;感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意趣。二为入境引趣。为更进一步激发单元主题学习主旨,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须将自身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将学生逐步带入至阅读情境中。如结合本单元中一系列其他课程《山雨》、《草虫的村落》等。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其他文章内容,从而提炼出单元主题“感受自然”。
此过程中还应当把握主题,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自行探寻单元当中的线索。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升阅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高年级阅读培养的路径选择应当结合实际情况而定,为此,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工作中应当尽可能引导学生形成阅读氛围,养成良好习惯。如教师需要在学生阅读课文之前引导学生形成注意力;二为教师应在学生完成阅读后,及时询问学生是否存在不懂或难以理解之处,随后根据难以理解或不懂之处,让学生互相讨论。借此除可有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提升外,还可帮助学生对所学习内容加以深入了解,推动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如教师在讲述“我的小萝卜弟弟”教学内容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段朗读课文内容,其他学生在此过程中,可在课文中将难以理解之处做好标记,并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再次朗读,促使学生对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加以感受并理解,实现课文核心内容的掌握。此外,在完成课文阅读活动后,教师还可让学生对课文阅读完成后的感想及自身观点加以阐述,除可帮助学生深化对课文内容的认知外,还可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语言组织能力,也可推动学生良好逻辑思维习惯的形成。三为教师还应督促学生形成勤动笔的阅读习惯,对阅读过程中所发现的优美词句应及时记录,同时,教师可定期检查并给予评价,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加以锻炼,学生借此还可健全自身知识体系,拓展自身文学储备,提升文学修养,针对推动自身语文核心素养发展而言具备一定积极意义。
(三)优化阅读方法,创设阅读情景
小学语文教材应更加符合小学阶段学生个性调整及能力。为此,应根据实际情况,创设阅读情景,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如《詹天佑》的单元主题思想为“祖国在我心”。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学创建阅读学习情景,以烘托爱国主题氛围,通过视频与图片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感悟。体会詹天佑爱国热情与毅力。并与单元主题之间相呼应。此外,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还应让学生明白,事件类文章阅读时,学生需紧随作者写作思路,结合事件发展、事件经过对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所应用的语句加以品位,并针对重点片段应多读且精读,仅有如此,学生方可在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容加以了解,提高阅读效率,并对阅读活动的乐趣形成感知,以此还可实现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主动性的充分调动。
(四)积极对内容进行拓展
语文教学应当充分结合实践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更加优秀的阅读课文能力,并通过阅读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则需要拓展阅读材料,构建主题系统性的阅读材料体系。随后,还要让学生能够进行拓展训练,并在了解当前学习主题内容基础上,令学生更加深入性的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学习精要,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实现群文阅读整合,根据不同类型形成不同题材进行合适的阅读方式,令学生可以真正自主思考问题,并能通过合作的形式,进行交流和分析。
结束语:
总之,小学阶段高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中通过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更好的引导学生构建语文综合能力,形成语文素养。此过程中,还应当尽可能引导学生利用优化阅读的方式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阅读热情,令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语文阅读主题学习当中。
参考文献:
[1]郭海林.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9(49):96-97.
[2]何海.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95.
[3]张彩霞.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提高的途径[J].内蒙古教育,2019(30):80-81.
[4]韩坤.浅谈如何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J].中国培训,2017(04):200.
[5]陆剑卫.以“三读一练”实现阅读教学的柔性翻转——基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5(21):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