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艺术教育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农村小学中仍然存在着诸多弊端,严重地阻碍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本文从艺术教育的教学设备、师资配备、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介绍了农村小学艺术教育的现状及改进的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艺术;教育
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灵魂,在学校教育中,艺术课与其它学科互相渗透,尤其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艺术教育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我国艺术教育起步晚,基础差,是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当前,人们常常自觉不自觉地用专业艺术教育的眼光和要求来看待艺术教育,因而往往使艺术教育的发展偏离了素质教育的方向。重视提高,忽视普及;重视比赛,忽视教学;重视艺术尖子人才,忽视面向全体学生;重视艺术比赛的结果和成绩,而忽视活动本身的育人要求;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的培养等,这些都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近些年来,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无法回避这样一个现实:在农村,艺术教育仍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盲区”,艺术教育的发展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小学艺术教育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选用和培训师资是首要任务
学校要重视音乐教师的选用和培训,采用脱产专职培训和自学成才、业余进修、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一方面,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音乐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音了乐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乐教师及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二、教师和学生必须了解艺术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教师应掌握一定的舞蹈、音乐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扎实的基本功。增加舞感、乐感、美感和创造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另一方面提高一定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艺术的审美能力,陶治真善美的情操。并能促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发展创造力和思维想象能力,同时努力提高舞台表演能力、唱歌能力及其它方面的能力,为高一级艺术学校输送人才。
三、教师必须自添教材和研究教学方法
艺术教育课程应根据儿童各个时期生活和心理特点、儿童的接受能力和兴趣及爱好,更要适应社会的需求,参考小学教材,结合实践可自行编制新的教材以适应每学期的教学计划。
在教法上,一定要遵循情趣、兴趣、成才的规律,采用儿童喜闻乐观的形式,把各项基本功揉进载歌载舞和欢乐优美的旋律中,让学生借助音乐形象,逐步形成向往美的心理,达到物我合一的境界,达到教育教学之目的。将艺术教育融入各门学科中,拓宽艺术教育领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教”和学生“学”应该互动起来。“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也应该被“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中心”所代替,教学形式应更灵活。
小学生对于艺术方面绝大多数都是爱好的,虽说时常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但不免还是出现以学问为中心的僵化式教学。学生负担重,教师压力也大,差生更为苦恼。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艺术教育教学,那么一些差生即学习成绩差者可能对艺术方面有一定的特长,长大后可能会成才,不然会埋没一生。
四、课程设置必须合乎农村实际
(1)农村小学舞蹈教学要求:使儿童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小受到生活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
(2)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形体、肢体软度、手法、脚的基本位置,丰富舞汇,动作协调,表演力强。
(3)音乐教学要求:培养具有独立的识谱能力。较系统地掌握乐理基础知识。从视唱训练来发展学生的听辩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形成正确的音准、时值概念。中年级进入声部训练和歌唱技巧训练。
(4)教学内容:乐理方面,C大调音阶,基本音程练习,简单的拍子节奏训练,附点音符,单声部歌曲的独立视唱。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明确小学教材上所需掌握的内容。
(5)器乐的教学要求:目前在农村完小,在器乐这方面的器材是极少的。一般稍齐整点也不过只有风琴、电子琴、胡琴而已。尽管怎样缺少,要求还是要掌握几种简单的器乐性能及使用方法,学会演奏的技能技巧。
(6)教学内容:进行指法训练,音准训练,音阶及部分练习曲教学,增强音乐表现力的教学,选编简单的具有对比的器乐合奏进行教学,独奏练习训练。
诚然,农村学校的艺术教育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为了更好的适应教学的改革,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仍需教育各部门负责人员共同努力,乘课程改革之东风,为农村艺术教育开创一个更好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