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路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范丽伟
[导读] 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档案逐渐开始进行信息化的建设
        摘要: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高校档案逐渐开始进行信息化的建设,该建设属于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由于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限制,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并不如预期所想那样顺利,这些影响因素阻碍了档案信息现代化和规划化的建设进程。为此,本文就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提出整改意见,从而不断的完善档案信息化建设体制,促进高校人才管理模式的发展。
        前言: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历经20余年的发展,民办高校档案是其发展历程中最真实、最直接的记录,是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统计信息资料的直接来源。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务之急,民办高校档案事业必须要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因此,提高档案信息服务水平是发展新时期档案业务工作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民办高校 档案工作信息化 建设路径研究
1.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未来趋势所向,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会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和支持,在这样的社会需求下,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显得更为重要,它的建设可以代替传统的管理模式,进而实现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管理。由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的种种局限,致使其已经在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档案信息的种类、载体和使用等都随着时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时一种新型的、先进的高校档案管理模式显得极为重要,结合时代所需,这种先进的档案管理模式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将散乱的信息资源按照相应的标准进行整理规划,可以优化信息资源,从而达到提高资源利用率的目的。要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其间必然需要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作为建设基础,这是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将档案实体数字化的首要条件,可以使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变得更合理,做到了科学管理,同时这些信息资源还打破了传统受到地域空间限制的难题,让高价值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共享。时代发展迅速,信息资源共享已经成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趋势。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本着以建立一个多样、完善的档案信息资源库为目的,建设完成后还需对其进行合理的管理和维护,积极创新多种应用系统,从而真正的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库共享化,进而达到提高人们工作效率的目的。受到信息化时代的影响,几乎所有高校都开始进行信息化建设,在这种新型管理模式下,让资源的管理变得井井有条,不光减少了传统档案管理所需的时间,还大大增加了档案管理的工作效率,同时信息资源共享化的实现还打破了领域的局限,并能配合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使用,不但解决了档案信息化标准缺乏的难题,还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充分的展现了其功能的卓越性。
2.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档案信息化建设本身就是一.项管理多学科、多部门、多方面资料汇总的系统工程。同时档案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民办高校档案工作的迅速发展,促进了档案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当前,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已得到充分认可并付诸于实际行动。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民办高校档案部门]普遍使用计算机管理档案,逐步对档案信息进行数字化加工,不断探索电子文件管理的新模式,档案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目前部分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一是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工作不够标准和规范。档案信息化的前提是基础设施工作规范化、标准化。但现在不少民办高校的各类档案的著录细则相容性差,档案管理基础设施工作尚无统一标准。二是数字信息资源受到限制,对电子文件的归档意识不强。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偏向于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化管理,注重扫描纸质档案,甚少考虑电子文件的归档和有效管理。三是档案管理的技术标准和组织工作程序标准完全没有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特点和发展考虑,所建的数据库大多数为条目数据库,全文档案信息所占的比例很低,只能单一检索查询,无法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四是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首先要有较高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水平的管理人员。五是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有待加强。

令人担忧的是,目前由于档案专业人员和技术条件的限制,许多民办高校档案部门安全保密意识薄弱,安全防护性能较低。只能采取在服务器上安装杀毒软件、定期备份数据或设置访问权限的方式防止中毒,避免黑客攻击。而一旦系统瘫痪或数据丢失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从民办高校目前状况看,档案管理部门缺乏档案专业人员,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即便引进了现代化设备,也不能充分利用,使之发挥应有的作用。
3.推进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对策
3.1加大民办高校投入力度,加强档案基础建设
        民办高校档案信息化首先要从硬件方面配备到位,适应档案网络系统,提高各类档案室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在此基础上建设和完善数字化综合应用平台,发挥网络的作用,使档案网络成为宣传档案工作、开展档案信息服务的窗口。要促进档案现行文件信息化的标准建设,提高档案管理应用软件的技术和水平,确保档案信息正常交换,为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创造良好的条件。
3.2加快民办高校档案数字化进程,加强电子文件管理
        民办高校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档案信息的资源共享,学校档案部门首先要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扫描录入、数码处理等方式有针对性地选择对纸质档案、声像档案、实物档案等馆藏各类档案数字化,扩大数字信息资源共享。另外借助于校园网络,接收各个部门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本类、图像、数据库及相关程序等电子文件,为数字档案馆的建立奠定基础。针对电子文件的收集根据学科特点和文件类型来统一进行,学校的各种重要机密文件、各部门管理系统的相关数据,形成时即可直接.上传至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中,定期再集中和纸质文件一起整理归档到档案部门,这样就能更有效地保证了电子文件及时完整地归档。
3.3建设高质量的民办高校档案信息数据库
        目前,部分民办高校档案大都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保存,随着数字信息化的发展,需要将传统意义上的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而档案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就成为决定信息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档案信息数据库的规模和内容决定着共享资料的能力和水平。建设高质量的档案信息数据库,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也是实施电子档案科学管理的必要条件。在建设过程中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首先加强文件目录数据库建设,采集文件级目录数据,建设馆藏的档案文件级目录数据库,然后形成目录数据库,进而建立各种专门档案目录数据库。利用数据库技术,通过对档案信息基础数据库进行整合,最后形成档案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群,方便用户使用,使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质量逐步提升。
3.4加强民办高校档案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
        人才是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关键,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将为档案工作带来新的活力。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是指档案专业人员的品质、能力、条件等的总称,是他们完成任务的保障。另外民办高校档案部门可以通过引进档案专业人才或有计划地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进修,使其充分掌握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新知识,档案信息的获取、运用信息工具、档案信息的鉴定、评估和档案信息的加工提炼能力,充分发挥档案专业人员的专长,提高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
结语:综上所述,高校要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则需要本着适度超前、开放、动态性、系统性的原则,严格按照高校档案信息化体系建设的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知识的宣传,从而提升其在高校中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安全建设。结合实际需求,做好信息化目标的规划,从而建设高素质水平的信息化团队,遵守相关规范和标准,完善整个信息资源体系,开发实现资源共享的平台,建设出以高校信息资源为中心的档案馆,从而更好地为各大高校服务。




参考文献:
[1]赵文玲.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03:147-149.
[2]李建英.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338-339.

本项目获批为黑龙江省高等院校档案学会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HGDK2018-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