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级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与服务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姚文 欧正国
[导读] 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摘要:2019年底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给如何建设智慧图书馆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遇到哪些新的挑战,如何开展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本文以党校智慧图书馆为研究对象,指出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并分析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党校;智慧图书馆;服务
        引言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中指出,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新时代全国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根本要求,也为新形势下我们党校图书馆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给我国人民的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影响,对于这种病毒人类了解不多,其影响可能是中长期的,这就要求党校图书馆要创新思路,在智慧图书馆建设方面考虑更全面,更贴近党校实际。
一、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党校作为服务党和政府,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主阵地,现代智库建设是职责所在,也是自身发展需求。智慧图书馆建设符合新时代党校建设的需求,也是党校教学科研提升的必要手段和措施,早在2015 年1 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在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中指出:“到2020 年,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 ”
        智慧图书馆的概念体现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高质量的全媒体资源为核心,构建先进的图书馆智能基础设施,实施高效的智能化管理。[1]首先,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必须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利用好物联网、大数据、5G技术等新兴技术,发展成为馆藏功能全面、区域或者党校系统范围内实现互联互通、图书采购以及借阅系统实现电子自动化的智慧图书馆。
        其次,践行“智慧与服务”的图书情报理念。智慧图书馆的提出,不单单是要依赖技术进步和设备更新,智慧图书馆还包含着浓厚的人文思想,需要为党校图书馆用户提供更加深入、更加细致、更高质量的智能服务。
        最后,要满足党校教学科研的信息需求,做好党校资料文献服务工作。互联网的全面普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信息行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用户量的不断增加,社交网络以及5G技术的迅速发展,用户在利用信息时具有更多移动化、社交化和个性化的特点。如何创新高效、便捷、有竞争力的增值性服务,适应当前用户的文献资料需求,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主要目的。
二 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面临的问题
        现如今,各级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还较为滞后,智库建设总体水平有很大提升空间,目前党校智慧图书馆发展现状,主要概况如下:
        第一、党校图书馆各方面配套建设较为落后。党校由于办学规模不大,财政支持力度不够,以及党校发展对图书馆建设不重视等原因,党校图书馆馆藏建设和图书馆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地市级党校发展规模受地方财政收入影响,地市级党校图书馆之间发展不均衡,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之间的党校图书馆规模差距较大,图书馆各类基础配套设施存在较大差距,图书馆馆员间的专业能力由于常规培训等有差别存在较大差距,智慧图书馆发展在地市级党校尚未真正形成规模。
        第二、党校图书馆发展定位不明确,制约党校图书馆发展规划。市级党校图书馆、特别是区县党校图书馆,将图书馆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较多,认为图书馆只是负责单位教职员工的书籍采购借阅服务,图书馆参与党校科研智库工作较少。党校作为“开放平台”,近年虽然一直在推进开放办学,使党校成为视野开阔、大气包容的对外合作交流平台,但是图书馆管理服务方面,因工作人员数量较少以及专业水平不足以提供优质的借阅服务,党校图书馆特别是地市级党校图书馆对外开外程度不够,缺少与外界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党校图书馆人员知识结构搭配不合理,缺少图情档专业技术人员。由于人员少,对于党校图书馆人员分工细化工作不具体,业务工作没有进行合理分工。此外,党校图书馆相较于教研部门教研人员,学历层次较低,离建设研究型图书馆有很大进步空间。从现实看, 各级党校虽然加快了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的步伐, 引进了一定新鲜血液扩充到图书馆队伍中来, 但年轻馆员在融入图书馆事业和找准自身学科定位方面都需要时间, 党校图书馆人才队伍中老、中、青结构不协调的问题较为突出。为此, 要着眼于学术性、服务性图书馆建设, 进一步加快党校图书馆人才建设步伐。[2]
        第四、市县党校图书馆智慧图书馆尚处于规划阶段,距真正建成有很大差距。而有些地市党校信息化和图书馆建设仅能保证基本的教学需求,数字资源也比较匮乏,拓展资源的途径也不是很多,尤其是有些区县党校,连基本的办公场所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信息化和数字图书馆建设。[3]
三 推动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作用
        图书馆事业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党校图书馆以党校科研教学和干部培训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推动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就是要抓住战略机遇期,借力智慧图书馆发展契机,实现党校图书馆转型升级,更好发挥党校图书馆的功能。
        第一、改变党校图书馆图书借阅服务方式,提升图书馆文献服务能力。以信息化手段为基础的智慧图书馆,可以针对党校图书馆不同读者的借阅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以读者的需求为中心,满足读者需求的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馆藏采购,实现党校图书馆图书采购资金使用最优化,同时,智慧图书馆提供的自助式借阅服务,可以减少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方便读者借阅的同时,为图书馆工作人员腾出时间参与党校科研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智慧图书馆根据用户阅读习惯,做好个性化服务,将更高效服务读者。通过数据挖掘实现各系统的智能化、个性化,可以极大地方便读者,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文献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提高党校馆藏资源使用率,有利于图书馆实施流程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党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会极大丰富数字资源,提高馆藏资源更新速度。同时,还可以实现资源同时共享。随着智慧图书馆功能多样化的实现,馆藏资源建设更迭速度会进一步加快,极大满足读者需求,服务党校情报咨政工作。智慧图书馆的建设能极大提升读者检索效率、降低学习成本,更方便用户检索使用图书情报资料,为党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做出更大贡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以及图书馆技术手段的升级,图书馆实现工作流程再造是必然趋势,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有利于加快实现对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精简和优化。
        第三、党校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有利于拓展图书馆文献服务范围,提高图书馆社会影响力。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基地,虽然业务范围有所限定,但是图书馆的社会职能可以在党校图书馆创新方式得以实现,智慧图书馆的建设是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图书馆可以通过科学完善的文献服务构建,通过信息技术手段随时提供文献服务,从而大幅提高党校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力,使服务对象不再局限于本单位教研人员和学员。
四 建设党校智慧图书馆的路径思考
        首先,要强化规矩意识,图书馆员要加强党性锤炼,馆藏建设要注重解决基层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不同于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有着特殊的功能定位,党校作为“红色学府”,应时刻牢记“党校姓党”原则,智慧图书馆的打造也应围绕这一原则去开展工作。


        (一)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要坚守党校特色,坚守红色文化传承,一如既往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智慧图书馆员要掌握好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忘初心,致力将党校图书馆建设为传播红色文化,守卫红色基因的“藏书阁”,让智慧图书馆更好为党员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提升党校干部学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二)智慧图书馆推进不能放松规矩意识。这就要求要严明纪律规矩意识,图书馆相关工作应及时向上级汇报,并且,要制定好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落实。最后,作为服务为主导的部门,图书馆馆员要增强使命感、努力提升服务品质。地市级智慧图书馆承接的工作任务较少,在做好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要利用好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依托教学教研队伍,打造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
        其次,借鉴先进经验,对已经开展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领域和地方进行认真学习,根据党校工作实际,制定好适应党校发展需求的智慧图书馆发展规划。
        (一)借鉴国外智慧图书馆发展模式。首先,智慧图书馆建设国外早于国内,特别是欧美发达国家的高校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了解和学习国外指挥图书馆采用的先进技术和实践成果,有利于我们立足实际,合理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党校智慧图书馆,可以避免少走弯路,节约建设成本。其次,有利于找准定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投入较大,技术要求高,资源也要求丰富,党校建设智慧图书馆需要做好科学系统的规划。发展建设之前要结合实际,合理规划发展方向,避免重复性建设,党校智慧图书馆的建成,必须是围绕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党员干部启发智慧,积极服务好党性教育事业,对于智慧图书馆很多与党校实际工作不太相符的部分,可以予以舍弃,找准重点,服务好主业,从而合理有序地发展具有党校特色的“智慧图书馆”。
        (二)借鉴国内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经验。我国智慧图书馆发展情况,高校图书馆一直是走在前列,各地高校纷纷制定发展“双一流”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发展规划,以同济大学为例,通过以RFID等方式打造智慧图书馆,提升服务水平。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以读者需求为导向对馆藏文献资源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且推行读者荐购的采购模式,让馆藏资源建设是基于读者需求。对标一流高校、一流学科文献资源建设要求,对智慧图书馆进行科学规划,和党校建设智慧图书馆一样,都是为了更好服务单位教学与科研需要。此外,高校智慧图书馆之间完善“慧源跨阅”,例如同济大学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就实现了馆藏资源共建互享,大大减少了建设成本,也能满足读者的借阅需求。
        最后,创新思路,利用移动技术进行服务模式的升级,加快实现智慧服务,让图书服务更深入工作实际。借助现下先进的技术,市级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可解决人员缺少不能满足读者借阅需求的现实问题,科技进步带来的服务优化,方便图书馆办公的同时,也可以让读者体验更好的服务。
        (一)智慧图书馆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有机体,在实践发展过程中,很多技术更新较快,为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智慧图书馆一直在进行结构重塑,智慧图书馆如何实现“互联网+”在技术上的融合,让图书馆服务平台更加科学完善是一个不断优化、不断磨合的过程。
目前受世人瞩目的5G技术日益成熟,依托5G技术平台,构建智慧图书服务新型关系,让读者获得智慧服务体验,提高图书馆智慧服务效率,在这过程中有机遇也有挑战。5G技术的融入推动了新一代图书馆管理系统、创新智能服务系统等优化升级。[4]
    技术的发展进步不是简单可以理解为是发展智慧图书馆的机遇,这个过程中,也要树立危机意识,智慧图书馆时代的到来,使得信息资源储备更大,信息传播效率更高,信息查询手段更多更便捷,但是,作为图书资源的建设维护者的使命不会改变,读者要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阅读体验,对应的是智慧图书馆应更加专业、精细。
    (二)智慧图书馆是全面感知、广泛互联、深度融合和开放泛在的图书馆, 是一种更高形态的图书馆。[5]作为知识和文明的传承传播者,图书馆要不断探索最新的知识管理方式和致力于让读者享受高效便捷的服务模式,服务模式与服务效率直接影响着图书馆的发展。智慧图书馆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以智慧图书馆服务实现图书馆转型升级、提升服务能力。
        (三)智慧图书馆建设要与图书馆员技能培训共同发展进步。智慧图书馆对图书馆员的要求更高,为了有效帮助用户实现从知识到智慧的重要转换, 需要充分发挥智慧馆员的重要作用。要想达到较好的智慧服务效果, 首要的是要发挥人在其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其中这里的人既包括用户也包括图书馆馆员,图书馆员是智慧图书馆的构建者。[6]智慧图书馆时代,首先就要求图书馆员掌握智慧图书馆的相关技术,便于为读者提供更加富有个性的服务;其次,要转变观念,图书馆员要努力提升自身学科知识,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读者的新需求,加强与同行业进行交流学习;最后,通过智慧图书馆数据分析,积极主动作为,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党校图书馆特别要注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将图书借阅服务与党校主课紧密相连,不脱离实际,紧扣党校教学科研工作。
        加强图书馆员的技能培训,熟悉智慧图书馆的各项功能使用。目前,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图书馆员在技能培训方面要加强与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学习交流,提高服务技能,意在改善党校图书馆服务质量。同时,图书情报专业方面的培训学习也很重要,可以增强图书馆员的科研层次与水平,配合教研部门,提升咨询水平,努力打造好将党校打造成“高端智库”。
结语
   党校智慧图书馆建设是党校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图书馆是党校重要的部门,智慧图书馆的建成将会极大改善党校整体文化氛围,提升教学教研能力,为读者带来更为便捷的借阅服务。总体而言,地市级党校建设智慧图书馆工作任重道远,要坚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坚守党校姓党的原则,不放松自身要求,借鉴先进经验。当前,我国地市级党校智慧图书馆推进工作尚在起步阶段,需要中央以及省级党校业内同行大力帮助与指导,也需要当地政府支持,更离不开图书馆员自身的成长与进步。
参考文献
        [1]王婷. 我国智慧图书馆研究成果述评[D].东北师范大学,2019.
        [2]段雨泓.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党校图书馆管理创新研究[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19(06):157-160.
        [3]胡利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党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以广东省委党校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20,42(01):61-65.
        [4]王辉.5G时代我国图书馆智慧服务发展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05):71-75.
        [5]姚国章, 余星, 项惠惠.智慧图书馆的总体设计与应用系统建设研究[J].南京邮电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6, 36 (2) :18-28.
        [6]乌恩.智慧图书馆及其服务模式的构建[J].情报资料工作, 2012 (5) :102-104.
作者简介:姚文(1985-),男,湖南益阳人,中共衡阳市委党校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管理学、档案学。邮箱:2971772269@qq.com 电话:13638443259。
       欧正国(1962-),男,湖南长沙人,中共衡阳市委党校副校长,研究方向:管理学。
项目基金:湖南省衡阳市党校系统2019年社科立项重点课题《地市级党校智慧图书馆建
设与服务研究》(2019B00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