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肿瘤化疗PICC置管后护理中静疗小组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孔春花
[导读] 目的:探讨静疗小组运用于肿瘤化疗PICC置管后护理中可行性。
        【摘要】目的:探讨静疗小组运用于肿瘤化疗PICC置管后护理中可行性。方法: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2月收治的58例肿瘤化疗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29例):应用静疗小组完成PICC置管后护理;对照组(29例):应用基础护理方式完成PICC置管后护理;就组间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以及平均操作时间展开对比。结果:护理组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成功率(96.55%)、一次穿刺成功率(93.10%)、上腔静脉到位率(96.55%)均高于对照组(41.38%)、(44.83%)以及(44.83%)明显(P<0.05);护理组肿瘤化疗患者平均操作时间短于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PICC置管后护理期间,静疗小组有效组建可使得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显著提升,将其平均操作时间显著缩短,最终实现肿瘤化疗患者有效预后。
【关键词】肿瘤化疗;PICC置管后护理;静疗小组;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平均操作时间
  
        对于PICC而言,其对于反复穿刺可以充分避免,就患者血管完整性可以进行充分保护,针对外周血管穿刺难度大、较长时间静脉补液患者表现出较高适用性,但如果护理人员在PICC置管技术方面表现较差,则会使患者表现出导管阻塞以及静脉炎比例显著增加[1]。通过静疗小组能够将护理人员静疗技术有效提升,对于患者优质护理服务提供可做出保证[2]。本次研究将针对肿瘤化疗患者探析静疗小组应用于PICC置管后护理中可行性,以实现肿瘤化疗患者有效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06月~2020年02月收治的58例肿瘤化疗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护理组(29例):女17例,男12例;年龄区间为51岁~73岁,平均为(60.52±2.25)岁;对照组(29例):女16例,男13例;年龄区间为53岁~75岁,平均为(60.59±2.26)岁;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存在完整病历信息;②均接受置管后护理干预;排除标准:①患有其他方面脏器疾患;②存在癔症、沟通障碍等;就两组肿瘤化疗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基础护理方式完成PICC置管后护理,主要就PICC置管后系列常规事项遵医嘱完成;护理组:应用静疗小组完成PICC置管后护理,合理完成静疗小组创建,组员要求需拥有PICC资格证书、救护能力强、工作经验>5年以及穿刺技术强,通过对实际情况加以结合,合理完成对应监督机制以及考核机制创建,利用多媒体播放、书面宣传、专家讲座开展等系列形式,就PICC系列知识对护理人员进行详细讲述,主要体现为适应症、并发症、PICC起源、置管风险、置管穿刺特点以及置管基本要求等方面,以使得护理人员针对PICC认知程度显著提升。

针对导管在选择过程中就以下原则需要严格遵循,同穿刺血管相比,导管口径需要较小,并且表现出较小刺激性,此外置管之前就PICC管道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对护理人员进行认真讲述。置管过程中需确保选择血管管径较粗、显露清晰、管腔不易滑动与管壁弹性优良,并且就患者半卧坐位采取进行指导,以对穿刺成功做出保证。利用常规法、改良法与一字法等就PICC置管距离合理展开对应评估工作,并且对于护理人员培训需要定期组织,利用语言暗示、环境暗示以及经验暗示等系列方法,将患者心理压力减轻,将血管痉挛出现风险减少,对穿刺成功做出保证。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肿瘤化疗患者的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以及平均操作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肿瘤化疗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展开处理,计数资料(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行X2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平均操作时间)行t检验,以表示,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对比
护理组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成功率(96.55%)、一次穿刺成功率(93.10%)、上腔静脉到位率(96.55%)均高于对照组(41.38%)、(44.83%)以及(44.83%)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临床对比 [n(%)]






3、讨论
        对于PICC而言,其呈现出操作简单以及较长导管留置时间特点,可以防止多次穿刺而使患者呈现出严重疼痛症状,并且可将药物针对血管产生系列刺激有效减轻。但期间因为患者多、输液工作量大以及护理人员少等系列因素共同作用,导致在PICC置管期间往往呈现出一次性穿刺失败、导管阻塞与静脉炎等系列现象,对患者造成痛苦感较大[3]。
在进行PICC置管后护理期间,静疗小组有效应用可使得置管护理效果显著提升。对于静疗小组而言,其在监督机制以及考核机制方面较为健全,能够利用积极培训将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以及操作能力显著提升,对于系列知识能够充分掌握,使得自身置管技能有效提升,可使操作时间显著缩短,使一次性穿刺成功几率显著提升,将患者痛苦感减轻。
        综上所述,在PICC置管后护理期间,静疗小组有效组建可使得肿瘤化疗患者置管成功率、一次穿刺成功率、上腔静脉到位率显著提升,将其平均操作时间显著缩短,最终实现肿瘤化疗患者有效预后。
【参考文献】
[1]徐惠丽,韩永红,王纯,等.微信平台在肿瘤化疗PICC置管患者全程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数字医学,2020,15(03):107-109.
[2]田素红.肿瘤化疗患者在进行PICC置管时出现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探究[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02):139+142.
[3]陆杰荣,袁斌毅,周小梅,等.肿瘤化疗患者PICC置管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22):11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