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姜宁霞
[导读] 目的:研究并分析1例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工作。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1例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工作。方法:将2019年在我院入院治疗的1例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对其临床治疗、护理工作个案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护理与患儿、家属的配合,通过降糖、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灭酮、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方式,患儿好转,顺利出院,出院时,血糖控制效果理想,酮体转为阴性。结论: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儿在一经确诊后,要及时抢救、迅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采用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监测患儿指标变化,促进其顺利康复。
【关键词】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护理

        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是1型糖尿病常见、高发并发症,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异常诱发的代谢紊乱综合征,以代谢性酸中毒、高酮血症、高血糖表现为主,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下,学界对于儿童糖尿病有了更多认识[1]。一直以来,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都是诱发1型糖尿病患儿死亡的重要诱因,为了探讨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儿的护理措施,现将相关个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9年在我院入院治疗的1例I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儿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年龄为11岁,已知糖尿病病史,由于出现酮症入院就诊治疗,诱因为自停胰岛素,该例患儿符合临床中2003年颁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意识模糊、恶心、呕吐。在患儿入院后,进行各类常规检查,包括血糖、尿糖、尿酮体、血钾、血钠、血尿素氮、肌酐、糖化血红蛋白等,各项指标提示为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
1.2护理干预
        1.2.1病情观察:观察患儿意识、心率、瞳孔、脱水貌等体征变化,监测血电解质、血气、心电图、肾功能变化,做好各项记录,记录好出入水量,在用药后,密切观察其有无出现过敏、血糖下降等不良反应。
        1.2.2补液护理:在抢救过程中,液体复苏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患儿入院后,第一时间建立静脉通路,在1h内,采用20ml/kg的速度输入生理盐水,后续的2~4h,根据患儿血糖情况来调整,在补液环节中,密切观察其意识、皮肤弹性、尿量变化,并及早为患儿应用含钾液体,在有尿后,混合输入生理盐水与氯化钾,让患儿血钾能够处于正常标准范围,停止补钾后,改为口服氯化钾,1g/d,时间共计1周。
        1.2.3胰岛素输注与血糖监测:在胰岛素用量上,采用最小剂量,应用微量泵泵入,将血糖下降范围控制在3.9~6.1mmol/L,密切监测患儿血糖情况,在病情稳定后,在减少血糖监测频率,在酸中毒改善后,采用三餐前注射胰岛素疗法。
        1.2.4饮食与运动指导:与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使之掌握正常进食的重要意义,通过进食,能够有效较少酮体蓄积,在饮食方面,按照I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制定饮食计划,科学分配热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分别占比50%、20%、30%。在蛋白质选择上,主要选用动物蛋白,脂肪选用植物油,按要求补充纤维素、水分。在运动方面,根据患儿情况制定运动方案,在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带领患儿合理运动,避免剧烈运动,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min内。


        1.2.5心理护理:作为护理人员,要用同情心、责任感鼓励患儿,消除其恐慌情绪,耐心疏导,引导患儿树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主动配合治疗。并做好与家属之间的沟通工作,掌握其思想状态,通过科学的宣传教育、心理护理来提高其依从性。
2 结果
        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护理与患儿、家属的配合,通过降糖、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灭酮、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方式,患儿好转,顺利出院,出院时,血糖控制效果理想,酮体转为阴性。
3 讨论               
        I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损伤诱发,多见于儿童、青少年群体中,临床表现以多饮、多尿、消瘦、多食表现为主,一经发现,需要长期治疗,若治疗中断或者不及时,在应激、感染等因素影响下,很容易出现酮症酸中毒,在全球范围内,15岁以下儿童患儿,约有96000例[2],在亚洲的发病率较低,我国发病率为3.1/10万,日本为2.2/10万,在各类因素的影响下,I型糖尿病发生率呈现出递增趋势,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的主要诱因为感染,感染会导致胰岛β细胞发生免疫性破坏,随着细胞因子释放量的增加,会引发胰岛抵抗与代谢失代偿[3]。本组收治的患儿为首发酮症酸中毒,对于此类患儿,在入院后,需要第一时间抢救,护理人员要观察患儿病情变化,观察其心律、心率、皮肤弹性、瞳孔、呼吸、尿量等指标变化,做好记录,遵医嘱调整好胰岛素输入速度与补液量,监测血糖变化[4-5]。同时,儿童患者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要做好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工作,在护理操作时,要做到轻柔、体贴,掌握患儿心态,通过真诚的互动、沟通取得患儿与家属的认可与信任,树立其治疗信心。本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护理与患儿、家属的配合,通过降糖、补液、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灭酮、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护理等方式,患儿好转,顺利出院,出院时,血糖控制效果理想,酮体转为阴性。
        1型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患儿在一经确诊后,要及时抢救、迅速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酸中毒等,采用科学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方法,监测患儿指标变化,促进其顺利康复。


参考文献:
[1]董瑾. 儿童1型糖尿病的发病现状与诊疗研究进展[J].  中国妇幼保健. 2017,11(13):76-78.
[2]李佳,姜鲜,马红艳. 降钙素原对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感染的预测价值及其水平变化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9(26):342-343.
[3]李杰玉,林玉玲,金文波,郭权,郭献山. 儿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伴脑水肿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10(05):98-99.
[4]李影,罗娜,张真稳,王艳. 酮症酸中毒对1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影响的临床分析[J].  糖尿病新世界. 2015,24(22):225-227.
[5]LOKULO-SODIPE K,MOON R J,EDGE J A ,et al.Identifying target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diabetic ketoacidosis at diagnosis of type 1 diabetes in the UK.  Archives of Disease in Childhood . 20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