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胡琼
[导读] 目的:观察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
        【摘  要】目的:观察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HAMD评分、FMA评分、ADL评分、临床疗效。结果: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较护理干预前的NIHSS评分、HAMD评分降低幅度、FMA评分、ADL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基础西医护理干预组(P<0.05)。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的总有效率93.3%(28/30)显著高于常规基础西医护理干预组63.3%(19/30)(P<0.05)。结论  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好。
【关键词】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早期中风偏瘫;康复效果
        本研究观察了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早期中风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常规基础西医护理干预基础上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30例),常规基础西医护理干预组(30例)。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80岁,平均(64.6±10.9)岁;病程14-79d,平均(25.3±4.6)d。在偏瘫部位方面,13例为左侧肢体,17例为右侧肢体。常规基础西医护理干预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47-80岁,平均(63.8±10.4)岁;病程13-79d,平均(24.1±4.5)d。在偏瘫部位方面,14例为左侧肢体,16例为右侧肢体。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均符合中风的诊断标准[1];2)均经头颅CT或MRI扫描确诊为中风;3)均知情。排除标准:1)有免疫系统疾病;2)有血液系统疾病;3)具有较差的依从性。
1.3 方法
1.3.1 常规基础西医护理干预组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颅内压的降低,对患者脑循环进行改善,对患者脑细胞进行保护,对患者神经进行营养,对患者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等。同时对患者意识、肢体功能等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待患者具有稳定的病情后督促患者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1.3.2 系统中西康复护理干预组
        1)软瘫期。运用针刺疗法,将患者委中穴、水沟穴、三阴交穴等穴位选取出来,运用捻转提插泻法,针刺并持续30min。同时,按摩穴位,对患者进行指导,使其取俯卧位,将其头维穴、百会穴、印堂穴等头部穴位选取出来,揉的同时按压,对适宜的力度进行有效的保持,之后将手三里穴、曲池穴、合谷穴等穴位选取出来,按摩腕部、手掌、手指等,同时屈伸被动活动膝关节、指间关节,每次5min,每天1次;2)痉挛期。主要运用按摩疗法,运用按法按摩患者肩颈上肢,对患侧肩部与颈部两侧进行按摩,同时外展内收被动活动肩关节。之后运用拿法从肩部到腕部,进行4-5次重复,同时被动活动腕关节、肩关节、肘关节。最后运用搓法从肩部到腕部,进行3-4次重复,持续3-45min。同时按摩下肢,督促患者取健侧卧位,运用滚法,按摩患侧小腿、大腿、臀部,特别是髋关节、膝关节,持续3min左右,每天1次。此外按摩腰背部,督促患者取俯卧位,从上到下,进行2-3次重复,先按压背部脊柱,后向下到小腿、臀部后部。
1.4 观察指标
        护理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量表(NIHS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ADL)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抑郁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2]。
1.5 疗效评定标准
        如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基本无偏瘫,能够自理生活并正常工作,则评定为痊愈;如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具有显著较好的患肢功能,上肢能够完成日常活动,具有及本正常的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能够独立上下楼及行走30m,则评定为显效;如果护理干预后患者具有较好的下肢功能,则评定为有效;如果护理干预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变化不显著,则评定为无效[1]。
1.6 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χ2检验。采用SPSS21.0,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HAMD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变化情况比较
        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较护理干预前的NIHSS评分、HAMD评分降低幅度、FMA评分、ADL评分升高幅度均显著高于常规基础西医护理干预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NIHSS评分、HAMD评分、FMA评分、ADL评分变化情况比较(分)






3.讨论
        临床实践证实[2],早期科学医疗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能够增加患者的神经细胞活力,在一些情况下甚至能够为该类细胞再生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进而逐渐恢复受神经支配的肌肉群功能。中医认为,中风的诱发因素为体内缺乏通畅的血气运行,气滞血瘀。因此,通常情况下,在对该类疾病进行治疗时,中医治疗原则为活血化瘀、疏通气血,外部再辅以经络刺激方法,从而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有效改善。本研究结果和上述相关医学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总之,系统中医康复护理干预早期中风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好,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艳芳.分级康复训练对中风偏瘫肢体功能的影响[J].湖北中医杂志,2016,38(5):49-51.
[2]林玉松.脑中风偏瘫老人的康复训练和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33):97-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