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胡海妹
[导读] 目的:研究分析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对策。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实行计划免疫共156例儿童(2018年3月~2019年6月)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并统计儿童免疫接种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等,分析其原因并作出相应护理对策。结果:经观察,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儿童体质、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和接种后休息,发生率为32.05%。结论:计划免疫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原因多样,给予合理护理对策有利于提高计划免疫的安全性,临床价值高。
【关键词】:计划免疫;常见不良反应;护理对策
前言
        伴随我国医疗改革的不断推进,各项基础医疗设施逐步完善,人们逐渐对计划免疫也存在一定的认识,儿童计划免疫也得到普及,人群的免疫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计划免主要是防止疾病传播的一种有效手段,但由于疫苗属于生物制剂,对人体来说是特异性抗原,而机体存在个体性差异,故而接种疫苗后常出现不良反应,严重者可诱发死亡[1]。因此,本文就此分析计划免疫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此,叙述如下: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
        筛选自2018年3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156例接种疫苗儿童开展研究,其中,男性79例,女性77例,年龄在0.8~12岁,平均年龄(6.4±1.92)岁。所有儿童接受免疫的疫苗种类包括百白破、甲型肝炎、麻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等,且儿童并未存在疫苗注射相关禁忌症及过敏史,儿童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署知青同意书。
        1.2方法
        所有接种的儿童应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疫苗接种,详细检查其身体状况,并查看接种疫苗的冷链运输及管理,保障疫苗规划合理和疫苗的使用。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儿童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原因。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分析儿童不良反应发生原因
        经观察,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儿童体质、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和接种后休息,发生率为32.05%,详见表1。
表1:儿童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表(n,%)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计划疫苗的认知加深,可主动参与,但接种疫苗后常存在其他不良反应,对儿童的机体健康构成一定的影响。
        儿童接受计划疫苗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分为一般反应、偶合反应和异常反应[2]。(1)一般反应具有广泛性,分成全身和局部性这两种反应,因人而异。全身性反应多伴有发热、乏力、头痛等症状,可采取多饮水、多休息措施;局部性反应则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可给予消肿或是抗感染处理。(2)偶合反应则在不良反应中较为少见,且儿童出现感冒、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均在接种前就有,与其并无较大的关联性,但个别疾病受疫苗影响可加重病情。(3)异常反应则包含非特异性反应、免疫失效反应、过敏性反应等等。非特异性主要受接种疫苗剂量不准确或是接种位置不当所致[3]。
        3.1 不良反应发生原因[4]
        统计结果主要包括如下几点:①疫苗质量。因部分疫苗质量自身纯度较低,有杂物等,进而影响接种的效果;同时接种人员未能熟练找到接种位置,由此造成接种的剂量过多;此外正式接种前疫苗并未监测,将冻结变质的疫苗正常使用,从而发生不良反应。②儿童体质。因个人体质的不同,有些儿童自身免疫系统功能较弱,存在过敏体质等,均会出现不良反应。③接种时间。接种疫苗具有季节性差异,易导致不良反应出现。④药物问题。若长期需服用药物的儿童条件下,进行疫苗接种易引发不良反应。⑤接种后的休息。通常情况下,接种疫苗后需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过度劳累会增强不良反应。
        3.2  不良反应护理措施
        应对如下:(1)接种前:①保证疫苗质量。选择疫苗时,考虑生产疫苗的厂家的生产资质、研制能力、生产设备以及生产过程。②严格储藏。所有疫苗储藏好,定期检查,存在过期疫苗一律作废,不得抱有侥幸心理。(2)接种时:①掌握正确接种方法。取坐位上臂外侧的三角肌附着处进行消毒后采取肌肉注射接种。②加强健康宣教工作。多同幼儿沟通,缓解其紧张、不安等心情,获取幼儿及其家长的信任,提高其配合度。③工作人员再次核对疫苗名字、生产日期、保质期,仔细观察有无破损、变质,询问幼儿是否有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或存在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若在1月内接种过减毒活疫苗或是使用过血液制品,不建议接种。④选取合适的注射器,以此减轻幼儿疼痛;坚持无菌操作,防止潜在感染因素,将药物充分摇匀。(3)接种后:①幼儿应休息30min,观察其有无不良反应。②嘱咐家长短时间不宜洗澡,严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切勿剧烈运动,若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到院就诊[5]。
        研究最终结果得出——经观察,儿童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因素、儿童体质、疫苗质量、接种时间和接种后休息,发生率为32.05%。
        总而言之,计划免疫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原因复杂多样,儿童体质与接种时间因素较多,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提高接种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曾小慧. 社区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医药, 2018, 13(01):152-153.
[2]吴耀鑫. 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J]. 心理医生, 2018, 24(23):276-277.
[3]瞿宇晋, 田亚林, 宋昉, 等. 脊髓性肌萎缩症患儿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及不良反应调查[J]. 中华儿科杂志, 2020, 58(04):308-313.
[4]李剑波, 张丽华, 王永均. 无偿献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J].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8, 3(2): 95-97.
[5]何若飞, 陈玉荣. 计划免疫中常见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 全科护理, 2018, 16(35):78-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