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现代技术型人才精准培养模式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35卷8期   作者:邓斌 蓝雪涛
[导读]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移动互联网新时代视角下,要求学校将培养工作摆在教育教学首要位置
        摘要:基于教育大数据的移动互联网新时代视角下,要求学校将培养工作摆在教育教学首要位置,通过利用和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教育、学习强国APP等信息技术开展新的培养模式,有计划和有组织的对学生实施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和行为文明习惯,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和品德素质塑造,并推动学生获得全面、健康发展。本文也结合中职学校培养开展重要性提出几点可以提高培养有效性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大数据云计算移动终端已经逐渐应用到教育当中。先进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传统教育课堂产生了一定冲击。特别是人才培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中职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培养也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针对学生,受到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等因素影响,使得学生思想和行为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对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也会产生不良影响。而通过培养则可以向学生渗透正确思想观念,并对学生行为加以规范,推动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基于此,对新时代下学校培养有效性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现代技术型人才精准培养模式的应用现状
        “现代化”一词产生于18世纪,其名词意义,是指追赶和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过程。教育现代化指具有现代世界先进水平的、满足现代需要的教育。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建设高质量教育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按照教育方针的要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有用之才。本文“现代技能型人才”是指技术水平高,工作能力强,管理水平较高的现代型人才。
        自从我国开展人才培养以来,就是对于学生的人才培养,主要是靠言传身教。并认为人才培养是知识的教育,这就导致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环节,作为单一的输出方式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理论的培养。在培养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身处客体位置学生无法发挥真正的作用。长此下去,学生的积极性下降,对于培养学习无法产生兴趣。并且,“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形成惯性思维长久的依赖性学习模式。导致学生培养素养培育不理想。如何将学生培养更有效是中职学校迫切思考的问题。精准就是精炼、准确。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实习等的精准研究,构建一套完善的教学模式,将促进中职学校培养更接近社会需求,适合企业需要的现代型人才。
        二、现代技术型人才精准培养模式的应用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类智能终端的普及,“数据”已经跳出原有的概念范畴,成为社会发展的一种重要生产要素。换句话说,“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而培养过程是促使学生的知、情、意、行互动发展的过程这一规律是指学生的思想品德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其中道德认识是指对道德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是个体品德中的核心部分,是学生品德形成的基础。
(一)利用移动互联网强化阵地意识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要以正能量为主发展互联网平台,强化大数据的阵地意识,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首先,想要构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站离不开移动互联网这一重要载体,需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丰富得以代替满足学习需要。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帮助学生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


        中职学校阶段正是学生成长关键时期,在这阶段对学生进行培养渗透,不仅可以对学生思想进行有效引导,使之形成正确思想观念,还能够让学生对现代提倡的优秀品德、精神等进行学习,以提高学生思想行为素质,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定良好基础。培养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重要构成部分,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背景下,学校要结合现代化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也要严格贯彻和落实素质教育理念和内容,在对学生知识和技能培养的同时,精准实施教学,也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塑造,使学生发展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学校也能够实现培养和优秀人才培养目标。
(二)充分利用线上教育,精准实施,提高人才培养效率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今天需要思维敏捷,知识体系宽广的专业人才。现阶段,不光需要知识,体系丰富的人才还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中职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时期,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的发展。如果,学校人才培养缺乏信息资源,那么会对其人才培养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学生无法及时获得有效的实时数据。相反,如果移动互联网能够和人才培养充分融合,那么培养教材的内容将会得到极大的扩展,学生知识面也会进一步扩张,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培养知识内容的掌握。利用和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教育(青年大学习等教育资源),学习强国APP等信息技术开展新的培养模式,不断加深教育理念革新和实践探索。通过多元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开展新时代爱国教育,开展仪式教育,开国学和传统文化进而塑造文化共性,强化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归属感。
(三)充分挖掘大数据资源
        中职学校阶段开展培养最为主要目的是规范学生思想和行为,使学生形成正确思想观念,并获得更好发展。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仅仅仰赖课内理论知识教学还不够,还需要借助多元化的大数据教育系统,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促使人才培养从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转变,使人才培养效果得到升华,学生思想素质也会得到进一步提高。现阶段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期,在专业化处理信息数据过程中,需要准确无误地获取信息的发展规律和趋势。信息数量的增多依靠传统的处理方式无法有效解决。因此就需要应用大数据,在网络信息时代,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在碎片化的数据中能够有效获取信息价值,帮助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三、结束语
        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长期性、反复性、逐步提高的过程,个体品德的发展与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结果,而是长期积累,从量变到质变的结果。个体品德发展不是直线上升,而是会经历一个迂回曲折、甚至暂时倒退的过程。培养过程的长期、反复、渐进性特点要求教育者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技术有针对性地逐步发展他们的品德。精准培养是中职学校必须在创新的基础上,重点考虑的问题。精准培养学生成才必须持之以恒、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要正确认识和对待学生思想行为的反复,善于反复抓,精准引导学生在反复中逐步前进。

参考文献
[1]史祝云.精准扶贫背景下云南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2):223-224.
[2]彭建军,李英.双精准产教融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0,42(3):183-186.

2018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GXZZJG2018B041《基于校企合作现代技能型人才的精准培养模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 

作者1简介 :
姓名:邓斌; 出生年月:1974年2月;性别:男?;籍贯:广西玉林;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学科教学、教学管理、公共管理;邮编:537000;单位: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2简介 :
姓名:蓝雪涛; 出生年月:1969年6月;性别:女?;籍贯:广西陆川;民族:汉;最高学历:本科;
?职称: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中文、幼儿教学、教育管理、公共管理;邮编:537000;单位: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