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文是我国语言艺术的一种集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古文言简意赅,有限的篇幅中蕴含了人生的哲理和众多的道理。作者通过短小的篇幅,将自身的情感和感悟清晰的展现出来。小学这一阶段,也会进行小古文的学习,这是非常有必要的,能让学生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深学生的内涵。通过古文的学习,在字里行间中与先贤们进行对话,在教师的引领下体会古人的情感,学习人生的哲理,充实学生的历史内涵,通过文化的传承,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关键词:小学阶段;小古文诵读;重点分析;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的小古文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并让小学生能够去了解祖国的文化和文学,并将知识面进行拓宽,小学生通过小古文的学习能够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小学生在接触古文的时候,会感觉得晦涩难懂,在学习上出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进行古文教学的时候,应该寻找正确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而不是直接去进行古文的翻译。让学生通过技巧和方法的学习,能自己去尝试进行古文翻译解析,通过这个过程去感悟文字的魅力和美感。教师还可以寻找适合小学生特点的小古文,来为小学生进行拓展,让学生去探究,增加学生古文阅读量,熟练的掌握古文翻译解析技巧和方法,这能够有效的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思维能力也能得到锻炼,为之后所有学习和生活带来无穷的好处。
一、存在于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问题
首先,小学生因为自身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知识储备,导致在阅读古文的时候,会发现古文的行文方式和如今的汉语行文方式不一样,同时其中很多的字词的意识也是不一样的,导致了学生不能有效的进行阅读和理解,即便学生内心是想去进行学习和拓展,去接触先贤名家的思想内涵,却无从下手。久而久之形成了小古文难读难懂的心理,并产生畏惧感。即便有的学生能够通过书面的相关解析将古文阅读和理解,但是也无法去触及古文中所蕴含的内涵,因为学生阅读和理解时,没有相应的知识背景以及生活阅历做支撑。
其次,教师在进行传统古文教学时候,未能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地位,只注重学生对小古文表面意思的理解。教师通过灌输和生硬的讲解,将小古文进行一字一句的翻译,让学生去阅读背诵,这种方式非常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不去运用,不能尝试进行创作,教师不敢放开手脚让学生发挥。语文综合能力怎么可能有效的提升和增强?尝试以读促解的教学策略,解决学生学习小古文的枯燥与乏味。
二、小学阶段小古文诵读教学应用策略
(一)通过情境的设立,让学生以读促演的形式来体悟古文生动的一面
小学生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兴趣的主导作用非常的明显,因此教师要考虑如何增强小学生对于古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以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则要对照不同题材的古文,通过不同情境的读,展开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能够融入小古文,增强学生的感受,将语文的人文性充分的展现出来。在这其中,情景的模拟,让小学生进行古文情景的表演,这是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如此开展教学,能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古文《两小儿辩日》,短短一段文字,将两小童争辩的热烈程度,以及关于太阳什么时候离人更近的问题描写的非常真实。并且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向两个小童承认自身不足的精神也展示了出来,为学生们传递着学无止境的道理。但是小学生在进行理解和背诵时,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就可以将用古文内容作为情景,让学生们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各自分派角色。,通过仔细的读,将两小童的争辩和孔子的表现和态度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按组进行表演。小学生通过教师正确的引导,定能将两小童奋力争辩的样子演的活灵活现。在娱乐开心的同时,学生对于这篇古文也产生了深刻的认知。
接下来在进行讲解和背诵的时候,学生就能更加轻松,并且对篇中所描写的具体内容也能有更深刻的体悟。
(二)通过融入有感情的诵读,让学生以读促感体悟古文拥有的韵律美
对于小古文的学习,诵读是必不可缺的方式。小古文的背诵和诵读对于小学生有重要的积累作用。学生通过自身的古文积累,能增强文言语感。不过,引导学生进行诵读和背诵,不是单纯让学生进行死记硬背。如果在对小古文的内容不理解的情况下去背诵,学生就会感觉异常艰难,长此以往学生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对于古文的学习感到厌烦。教师要在将学生学习兴趣激发的前提下,教给学生古文背诵的小技巧,让学生理解古文内容后,运用技巧进行背诵。这能帮助学生轻松的进行积累,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进行记忆,小古文的背诵才是有意义的。
例如《读书有三到》这篇古文,对于小学生来说没有故事性,说教的意味强,学生兴趣会降低,并且文意理解也有一定的难度,更别说背诵了。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理解,寻找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行文线索。从学生平常背诵其他课文片段导入,让学生明白心、眼、口这三点只有都“到”了,才能更好的进行知识积累。其中“心到”最为重要,只有心思放在学习上,才能高效吸收知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能发现藏于文中的规律。
且本文相似句式多,如“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字数、句式皆相同,读上去朗朗上口。因此学生能够很好的进行前后句、上下文的联系,将一个词、一句话的背诵进行有效的串联,在脑海中形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形成记忆和积累。小古文学习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有效的记忆方法,感受小古文字里行间韵律美的同时理解小古文所表达的内容。
(三)拓展类型小古文的诵读,以读促写让学生进行小古文仿续写,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古文学习与积累,明白了积累古文的释义之后,就能够知道古文其实不算难。例如前面提到的《两小儿辩日》一文,亦或是和这篇相类似的课外篇目《猫捕鱼》,这两篇文章具备一定的共同点,文章内容都非常适合学生进行情景表演,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在进行前一篇《两小儿辩日》的学习就已经掌握了学习的方法,那么在进行新古文《猫捕鱼》学习时,教师就能够充分的利用前面提到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去进行自主的学习。同时,教师还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小古文创作,对已学小古文进行续写和仿写,让学生充分展现小古文内容学习的成果,将自身对于语言运用的能力发挥出来。教学时,进行问题的设立,让学生展开想象,思考小猫落水之后会怎么做,是会继续抓金鱼,还是被吓破了胆子,落荒而逃?假如小猫依然选择进行抓鱼,它又会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进行探讨,在学生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教师就可以顺势让学生去进行创作,将各自的想法运用小古文的表现形式对文章进行续写。在学生完成创作后,不论内容如何,是否有瑕疵,教师都应该给予学生鼓励,让学生的创作勇气不受到打击,形成自信心,以此激励他们更多地阅读小古文。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候,要牢记不能只运用讲解来进行教学,而是要通过引导,针对不同类型的小古文采取不同的诵读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让学生形成古文的积累,以此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养成。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元整合·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冯元元,何宝来.名师在线.2020(08)
[2]关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生成的教学策略[J] 徐宗军.名师在线.2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