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环境设计的特殊性和自身发展规律,构建与市场相衔接的1+3教学模式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最后由此原因引入了环境设计1+3教学模式,即:以建立动态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为核心,同时以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师工作室、专业课程实习基地、岗位实训基地为基本要素,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环境设计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环境设计;1+3教学模式市场;人才培养
一、普通高校环境设计毕业生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实际工作能力
普通高校的环境设计学科主要是培养学生在设计岗位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自身的特点也表现为创新和实践,通过对环境设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目前环境设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实际工作能力缺乏的问题,其中他们对于设计的流程,以及设计材料的实际运用等方面的能力欠缺严重,同时毕业生也会感觉到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没有用途,到了工作单位后还要重新学习,这样的问题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毕业生的通病。
(二)缺乏实践创新能力
普通高校的环境设计毕业生经过四年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创新能力,但是这些创新对于一些企业来讲,缺乏可生产性,集中反映在这些创新大多是停留在主观的想象阶段,很多的创新是无法与实际生产相连接的,从而使创新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作为设计者应该对现有生产技术和生产工艺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做出适合生产的设计,而大部分环境设计毕业生很难接触到这些实际的生产工艺,对具体的技术要求和工艺流程了解很少,因此缺乏实践创新能力的问题也会变得越来越突出。
二、针对环境设计毕业生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普通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的单一、陈旧
目前普通高校环境设计教学模式和培养目标大多注重于形式,其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培养目标不清或教学模式陈旧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质量。环境设计是一个新兴的并且高速发展的专业,而高校的教育模式还是停留在以往的以教为主的模式中,同时所教的内容陈旧,很难与市场要求相衔接。因此,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必然会导致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创新能力的缺乏。纵观我国普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实际情况,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特别是企业的实际需求,适时制定符合市场要求的学生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是环境设计专业适应社会发展的质量保证。
(二)普通高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与市场要求脱离
国内普通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还是根据原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必然会使原有固定模式的教学计划脱离市场对人才要求,加之专业的设置、学生培养方案的设定,教学大纲的编写等都是由各个学校自定,而这种自定也是盲目的,缺乏对人才市场需求的深入调研。因此这就造成了现在大多数高校共同存在的问题—教学计划和使用教材多年不变,教学内容和形式陈旧,造成高校的人才培养成果与企业要求效果严重脱离。环境设计专业课的教学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环境设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并且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够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而很多高校的环境设计教学过程都是在校内进行,从而忽略了教学内容与生产实际的结合。
三、构建与市场相衔接的环境设计1+3教学模式
(一)按市场要求建立动态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
环境设计的魅力就是创新和实践,社会对设计师的要求就是要有突破性的创新。因此,这就要求环境设计教育必须与实践生产相联系,根据教学实践与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动态的调整课程结构,灵活的修订教学计划,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综合的创造性思维和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按市场要求建立动态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是根据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适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通过对课程教学体系的合理设置,充分利用了学校的教学资源,搭建合理的设计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对所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有更明确的认识。
(二)按市场需求建立校内专业课程实习基地
建立专业课程实习基地的目的主要是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而为专门为学生提供的场所,通过实习基地教学可以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于专业知识的兴趣。同样它的建立不是居于形式,其核心价值是体现在突出岗位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建立校内专业课程实习基地可以从市场对人才的要求进行专项实践培训,使学生有岗位的实践感和设计能力。在实习基地里,学生可以利用油泥、石膏等材料进行手工模型制作,还可以利用快速成型机进行电脑模型制作,提高学生的设计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理论的重要性.
(三)构建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岗位实训基地
构建与企业相互合作的岗位实训基地,主要是针对大学四年级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方面的强化训练,让即将毕业的学生提前进入职场,以真实的工作了解社会,增强其岗位意识和责任感。岗位实训基地的建立在1+3教学模式中是相当重要的,学生通过四年的在校学习,已经积累了一部分知识,而这些知识是非常散乱的,因此需要一个环境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实用化。学生在岗位实训基地的时间只有短短几个月,但是它能使学生的知识呈几何倍数增长,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使学生毕业后更容易的融入工作环境中。学校应该结合公司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细致地制定出实训制度,确保岗位实训的质量和效果,使学生在公司、企业现场实训锻炼中,逐步完成角色的转换,增强实践方面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五、结语
环境设计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学科,它的特点就是实践和创新,而常规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环境设计的要求,构建与市场相衔接的1+3教学模式是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这种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专业课程可以再社会实践中完成,同时强化了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大学毕业之后能够承担相应的设计任务。
参考文献:
[1]林筱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9(3):83-85
[2]张浩.寓学于工的高职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1,33:126-127
作者简介
陆黛灵,1986.07,女,汉,安徽蚌埠人,蚌埠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