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今小学教学推广素质教育,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中小学体育教育具有重要价值。体育教学尽可能促进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相关知识,对学生的体育意识、运动兴趣等进行培养,指导学生练习各项运动技能,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适应社会大环境能力提升。现根据临床教学经验分析,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影响学生体育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对学生相关技能锻炼、体育兴趣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形成等进行分析。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实施相关论述。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学生核心素养;培训;策略
在现今教学中小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体育学科的教学中心。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学生学习体育中必备的数值,使学生的身体素质提升,获得更多的运动技能和积累相关体育知识。在新课改推进中,针对现今学生的适应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期望[1]。在这种背景下,使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力度提升,需要长时间体育训练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其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使学生积累更多的体育知识、体育技能等,形成良好的体育素养。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依照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方法和学科特点进行实施,实施切实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核心素养,有助于学生得到全面发展[2]。
一、体育核心素养的概念
小学体育教学中,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训需重视如下内容:(1)文化情况:因小学体育学科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基础体育知识和技能,知识包含人文、生理、锻炼等相关理论知识,技能包含体育运动项目的方法、技巧等。(2)机体素质:运动和健康素质。(3)健康生活意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在基础技能和知识教学中渗透相关健康意识,对学生养成健康生活和终身体育意识进行培养。(4)体育品德:将小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充分反应,在小学体育教学中使学生的道德行为进行加强规范教育,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高度。作为体育教师,需要制定体育课程体系,对体育核心素养进行培养,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的[3]。
二、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计划
(一)、培养学生文化、重视理论知识
在体育教师的潜意识中,小学体育学科促进小学生进行简单自由活动,进行简单体育游戏、组织学习基础技能。现今,大多数人需充分认知体育课程,并在室外进行非完全集中训练,需在训练中体现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明确体育运动技巧,充分认知体育运动的意义,充分体现体育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小学生需全面系统的学习体育理论知识,进而形成健全的体育理念,将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提升。作为小学体育教师,在实施体育理论知识宣教时,需举出生活中实例或者体育明星故事等将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对其体育意识进行培养。如:讲述“篮球”相关知识,可讲述科比、姚明、詹姆斯等人的比赛故事。使体育理论知识更加丰富,让学生充分认知体育文化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体育意识,将核心素养予以构成。
(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将学生为中心
小学体育教学中锻炼身体为主要教学内容,针对体育知识、健康意识、体育技能等需加强教育培养。体育教学的核心为学生,因此教师需将学生作为中心,采取以学生为基本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健康生活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得到培养。一、教师需帮助学生建立以“健康第一”的思想理念,将自我保护意识很能力提升。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为今后生活、学习等提供有效保障,明确健康最重要,进而展现提升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
如:在练习前翻滚和后翻滚时,需注意相关动作,教师需告知学生其不是简单动作,需要做好对自己的保护,因此在开展篮球、足球运动时,如不小心因重心失衡摔倒,可使用前翻滚和后翻滚将其力量予以缓冲,避免自身受到严重伤害。二、教师学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深入了解体育运动和价值。
(三)、将学生的体育技能操作进行规范化
体育运动技能一般指学生掌握多种体育运动,并了解怎样运用。帮助学生掌握相关体育运动技能,使学生参加体育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指导学生运用自身技能,养成相应的体育意识。在生长发育中身体,更需要将体育技能进行规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保护自己,避免出现身体损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需对学生的体育技能进行规范化,对动作进行标准示范,避免学生模仿错误动作,保证所有学生均观看到规范动作[5]。如:教师在进行跳跃运动技能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上跳、下跳动作,培养学生的感知跳跃运动,教师需向学生展示标准动作,并进行简单明了的语言讲述,让学生更轻松的掌握相关动作要点,进而使自身体育技能更加规范化。在动作示范之后,教师需让学生采取跳跃运动训练,并对学生在训练中存在错误动作进行指导和纠正,让学生掌握正确、规范的体育技能。
(四)、对学生的体育品质、道德进行培养
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施,将学生体质增强、使学生身体健康得到保障,使学生心理出现积极作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有强壮的身体,良好的体育品格。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数教师对学生的体育品德的培养缺少经验和重视,进而使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出现相对情况[6]。因此在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中,小学体育教师需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品格,经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体育品格,指导学生文明的参与体育活动,将学生的良好素养和道德品质得到熏染。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让体能较优的学生对体能较差的学生进行鼓励,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品德,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的自身素质予以提升,充分认知体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而保证终身重视体育运动,使学生德育水平提升明显。
(五)、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体育学科综合性很强,其可经过游戏,获得学生们的喜爱。在现今体育教学中,有少数学生不喜欢体育课,高年级学生占比较高。每项体育运动均具有它自身的运动乐趣,如学生不能充分体会运动的快乐,不存在继续学习的动力,进而出现“厌学”情绪,进而不能有效的培养学生运动兴趣。体育教师需将自身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使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运动快乐,将学生的运动兴趣予以激发,使学生对体育可的热情提升。
三、结束语
因小学体育学科在小学生核心素质培养方面存在重要意义,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体育教学特点,制定相应合理的教学计划,使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文化基础、道德品质和兴趣均明显提升,进而使小学生核心素养提升。体育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年龄、实际情况,将学校的各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灵活的选取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体育教学活动的中心,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内容开展相关体育教学活动,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
参考文献:
[1]陈燕.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课堂内外·教师版(初等教育),2019(1):120.
[2]万从灵,张静.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9(20):462.
[3]徐梅.论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3(23):92-93.
[4]林珠爱.浅析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新课程·中旬,2018,(1):34.
[5]陈丽燕.小学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提升[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111-112.
[6]陈庆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体育教学[J].科学咨询,2018(4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