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课程标准中,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作为一线体育教师,通过认真学习、研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从理论上对学科核心素养、课程目标有了充分认识,但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体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还有大量的课题需要去思考、分析、研究。在充分理解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的含义,以“目标统领内容”学习目标的前提下,如何科学的选择体育课程的学习内容。笔者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的访谈,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为学校体育选项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育;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学习内容;选择
一、研究目的
首先通过对课程标准的学习、理解及内化程度,是否真正理解体育课程目标以及学科核心素养: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个方面的具体任务。其次,在课程目标确定之后,选择什么样体育活动的体育知识作为学生学习内容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学习内容和教学内容是一致的,是课程内容的不同叫法,对教师而言是教学内容,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内容。选择的外部形式表现为对体育知识的筛选,其内在实质是学习什么样的体育知识最有可能达成课程目标,因此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是否依据“目标统领内容”的课程要求和理念应该是体育教师在选项教学中关注、探讨的重点。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阅读新课程有关书籍和学科、课程。
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发给高一年级学生300份,回收285份,有效问卷252份。
3.交流访谈法:在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中,收集和整理了就如何选择学习内容展开讨论中同行的观点和建议。
三、结果与分析
1.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具体来讲可分为三大块内容。第一类就是为学生未来的体育锻炼奠基的知识,包括为技能学习奠定生命科学基础的知识,比如生理、解剖知识;第二类就是文化学的知识,即人文科学,通过人文知识的学习,用文化的观点、历史的观点、哲学的观点来认知看待体育运动,;第三类是体育的项目知识,每个运动项目都有特定的规则、比赛特点和相应的历史,还有一个运动项目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体现,把这些内容讲给学生,当学生面对一个运动项目时,他们可以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独立或合作实施锻炼并作出合理评价。从而欣赏、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和快乐,经常性参与运动。
2.我们在调查本校学生时,这样设问:什么样的体育知识是对学生最有用的知识?(换言之:作为学生,你最想学习、了解、掌握什么样的体育知识?)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分析,希望学习第三类知识的学生占80%,学习第一类知识的学生占12%,学习第二类知识的学生占8%。
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包括必修必学(体能和健康教育)和必修选学(六个运动技能系列)两部分。这以上课程内容完全涉及以上三大类体育知识。
4.什么样的体育知识是对学生最有用的知识?学生在选择知识时兴趣和喜好的成分较重,喜欢的就是有用的,不喜欢的就是无用的,这样判断显然是不科学的。教师在关注学生体育兴趣的同时,应该从体育知识的实用性、可行性、身体锻炼性、安全性方面来确定。实用性是指运动的普及性,普及才实用;可行性就是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学生来选择教学内容,设计课堂教学来分析;体育教学实践中,身体锻炼性就是对身体某个素质的发展性;安全性就是出事故的机率。
四、结论与建议
1.课程标准与体育教学大纲有着很大区别,《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对学习内容的阐述有以下特征。一是目标统领内容,课程标准没有规定具体的学习内容,而是针对不同的学习领域和水平提出一些内容框架和教学建议,其目标或标准是明确、具体、可操作的;二是课程内容呈现多样性和选择性。多样性是指体育知识的广度,可选择的范围包括三大类体育知识以及与体育有关的知识,最能达成课程目标的有用知识作为学习内容。选择性主要表现为学校、教师、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定选择权,其中学生选择运动项目学习的自主性增大。
2.一线体育教师要认识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充分理解目标统领内容的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内容方面,重视创新传统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类项目,有利于课程开发,精选适应时代要求,更有利于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社团创新与推进,才能更好的贯彻体育学科素养为学生终身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教师要明确体育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和原则。体育课程目标是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依据,在选择内容时不仅要考虑到课程的目标,还要考虑课程内容在实践中的科学性、有效性、可行性。选择课程内容须遵循基础性、实用性、兴趣性、科学性原则。基础性是注重选择作为对象必须具备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能和体育能力的相关内容;实用性是指课程内容必须反映社会发展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注意既要打好基础,又要选择大众喜欢的、普及的,并有很好的健身娱乐效果的项目进行学习练习;兴趣性是指要考虑学生的兴趣、需求和能力的实际,使学生能够发展兴趣并在运动中体验到成功带来快乐和乐趣;科学性是指所选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另外,体育课程内容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受益。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
[2]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3]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毛振明赖天德.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著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