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刘倩
[导读] 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摘 要】目的 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 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神经内科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50例,按照双盲法进行随机分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予以全程护理干预。落实术后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为4.4%,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组间比较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结论        在脑血管造影术后,给予患者全程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全程护理干预;应用效果
        
       
        随着当今影像诊断技术和介入放射技术的不断提高,全脑血管造影(DSA)已在脑血管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其图像清晰,造影剂消耗低,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全程护理干预是一种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方法,能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各方面达到最佳状态,促进疾病治疗与护理,是临床医疗服务的有效补充手段[1]。为探究全程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择50例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进行分组对比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0例研究对象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7.8±12.3)岁。20例患者为脑梗死,9例患者为蛛网膜下腔出血,9例患者为高血压脑出血,6例患者为颅内动脉瘤,6例患者为头晕症状为主。所有患者均符合DSA指征,不存在相关禁忌症,认知和精神正常。两组患者均完全知情本次研究,自愿参与,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行同样的脑血管造影术,在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结束拔除鞘管,穿刺部位采取压迫止血法进行止血,时间为30 min。然后,再应用无菌纱布和绷带覆盖伤口,再采取八字加压包扎,使用盐袋对穿刺点进行局部压迫。患者的术肢要保持伸直状态并制动12 h。撤除弹力绷带,帮助患者翻身和活动,保持造影部位的干燥,绝对卧床24 h后方可下床进行活动。每日查房观测患者神经功能及各项生命体征,注意穿刺点是否有渗血、血肿等异常,如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第一,撤除弹力绷带后,将水垫垫在患者骶尾部,2 h翻身一次,平卧位、健侧卧位交替使用。在翻身时,患者的双腿间可放置一个软枕,以缓解腰背部疼痛,同时按摩患者的腰背部位和手术侧肢体,时间为10min。患者下床活动后,嘱患者避免剧烈运动,如果患者有不适感,应及时进行对症处理。因脑血管造影部位多在右侧腹股沟,要指导患者适当进行右下肢运动,防止血栓发生。如果患者穿刺部位有假性动脉瘤出现,要适当延长患者的止血和卧床时间。
        第二,以人为本对患者开展心理护理,通过深入沟通交流,及时发现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情绪,并给予有针对性的疏导和护理,指导患者掌握放松心理情绪的方法,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与护理。


        第三,鼓励患者多饮水,术后1-2小时内的饮水量达到2000毫升,这样可以增加排尿量,加快造影剂排出。护理人员要注意尿量及颜色的变化,以判断造影剂是否排空,避免患者肾功能发生损害。术后患者卧床不能活动,易出现腹胀等情况,应热敷腹部,并每天对腹部进行顺时针方向按摩,以避免或缓解腹胀情况。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应用医院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调查,满意度与得分成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检验,若P<0.05,表示结果满足统计学要求。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有1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出血,1例患者出现血肿,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为4.4%;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发生穿刺部位出血,3例患者头痛,2例患者腰背痛,1例患者腹胀,1例患者尿潴留,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为20.0%,组间比较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组间比较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
        表 1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n(%)]





       
        3 讨论       
        全程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兴的护理方式,其以患者为中心,围绕患者的需求,从多维度为患者提供全面、全员、全程的人本服务,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2]。全程护理干预倡导尊重、沟通、理解、信任、和谐,其拓展了常规护理服务的内容,不仅关注患者的一般医疗需求,也重视对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满足,不少研究结果显示,将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临床护理中,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健康、舒适,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最大程度地减少手术并发症[3]。患者在脑血管造影术后,因种种因素会对身心健康和疾病治疗产生影响,不利于机体的自主康复。全程护理干预则能从多方面来解决这些问题,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尽快康复。在本文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了术后全程护理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占比为4.4%,对照组为20.0%,组间比较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2%,组间比较差异较大,满足统计学要求(P<0.05)。这说明全程护理干预应用于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具有积极的效果,这与张广艳、金惠仙、张清华等的研究结果相近。综上所述,给予脑血管造影患者术后全程护理干预,将会有效减少并发症,对患者的身体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在临床护理中进一步进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广艳.全程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03):41+49.
[2]金惠仙.全程护理干预在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6,22(09):1246-1249.
[3]张清华.全程护理干预对脑血管造影术后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12):121-12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3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