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安全隐患及心理干预在安全预防护理法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2期   作者:刘蒙
[导读] 目的探究2018年,本院住院总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次,随着人们健康观念提升,人们对耳鼻喉相关疾病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本研究针对耳鼻喉科护理方法、效果及隐患进行研究。
        摘要:目的探究2018年,本院住院总人数达到了6万多人次,随着人们健康观念提升,人们对耳鼻喉相关疾病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本研究针对耳鼻喉科护理方法、效果及隐患进行研究。常规护理干预法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选择的是安全预防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纠纷。根据对比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护理纠纷情况也比对照组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耳鼻喉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心理干预;安全预防护理法;应用
引言
        随着人们健康观念提升,省级医院就诊的患者总数持续增长。2018年本院门诊人数达到了70万人次,住院人数6万人次,手术2万多台。耳鼻喉科病人也在不断增长。不但增加了临床护理难度,而且增加了护理纠纷发生概率。针对耳鼻喉科护理中常见的病人心情低落,产生紧张、害怕的消极情绪;护理规范执行不到位,容易出现护理差错;护理人员能力不足或未及时救护,就会增加安全事故发生风险;院内感染形势严峻,直接关系护理质量。结合以上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在平时工作中融入预防性护理手段,可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缓解医患关系,提升病人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医院2018年6月~2018年11月的60名耳鼻喉科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名。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17、13人,年龄在8~70岁之间;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19、11人,年龄在10~73岁之间。
        1.2方法
        安全隐患的基础护理实施不到位。耳鼻喉科患者中包括嗅觉、听觉功能障碍患者,以上患者生活难以自理,因此不仅需要适宜的病房环境,而且需要护理人员的密切关注。但部分护理人员责任心差,工作只为完成任务,对患者的护理应付了事,不注重病人的基础护理,导致患者护理效果不佳,影响护理安全。
        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法应用于对照组,每天按时打扫病房和查房,保持病房干净整齐,按时通风、消毒,保持房内空气清新,执行常规护理办法。
        观察组:选择的是安全预防护理法。(1)强化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保证安全的基础,只有具备较高的安全意识,才能拥有辨别安全隐患的能力,从根源上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但由于大部分人缺乏对安全意识的培养,因此医院可以通过长期的安全教育来提高安全意识,可以采取定期开展手术室安全知识讨论会,各个成员均就护理中常见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探究其危害性及如何避免,同时开展安全知识讲座,使医师及护理人员明白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从而强化其安全意识,为安全隐患的有效避免打下基础。(2)提高护理人员素质。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安全事件的发生,因此,想要有效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必须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护理素质。由护理人员操作不当而致使的安全事件大部分都是由于未按照手术室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操作流程进行而导致的,因此,护理人员工作时,必须严格按照手术室规章制度形式。同时还应该注重护理人员责任心的培养,要对她们进行思想教育,使她们能够主动关怀病人。除此之外,还要定期进行护理知识考核,帮助其总结护理经验教训,防止同类事件再次发生;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提升护理人员护理技术,增强她们的护理能力。(3)症状护理。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掌握护理的操作方法,还要有辨别病情的能力,掌握护理的重点。例如针对呼吸道堵塞的患者,若出现出血情况,患者的生命将遭到严重威胁,因此针对此类患者,护理人员应重点关注如何去预防出血而不是出血后怎样止血;同样对于癌症晚期患者而言,护理人员要注重患者的日常检查工作,防患于未然。(4)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除了需要提高护理能力以外,还要关注患者的饮食与心理状况,指导患者改善饮食习惯,避免摄入过多油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同时保持同情心,对于心理焦虑不安的患者,及时给予心理安慰,使患者感受到护理人员是真心关心她;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病床安全护理,预防患者坠床,对术后无法行动患者,帮助其进行翻身护理,避免长期保持同样姿势引起的压疮。(5)充分做好医院感染防控。传统管理模式中对医院感染防控重视不足,制度陈旧,更多是依赖于医院统一的监管制度,这就导致医院感染风险增加。按照安全预防护理法的标准,成立医院感染防控小组,聘请医院感染专家进行培训,提高防控小组的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并根据实际工作需求进行流程调整,在不增加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的情况下,确保预防措施到位。严格执行医疗废物分类处理条例,防控小组做好监督工作,严格杜绝患者与医疗废物接触,统一处理,避免废物外流。(6)建立科室内信息沟通机制。医护人员的沟通情况也是影响安全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医护双方交流不足,就可能出现治疗措施执行不到位、医嘱错误未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未及时反馈等问题。安全预防护理法要求科室内构建信息沟通机制,不但要求医护人员加强沟通,更要求采用统一的表达方式进行沟通,避免由于表述错误造成的误差。护士要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体征、检查结果等,并详实反馈给主管医师,不执行非抢救情况下的口头医嘱,抢救时也要求医师应当准确说明药物名称、使用方法及具体剂量,护士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
        1.3观察指标
        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和护理纠纷情况,并详细记录下来。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20.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平α=0.05。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治疗发现,对照组与观察组病人在治疗效果方面有很大改善。对于对照组而言,其护理满意度对比差异较为明显。对照组护理纠纷人数10人,护理纠纷率33.33%;观察组护理纠纷人数5人,护理纠纷率16.67%。如表1所示。

3讨论
        安全管理工作是病区护理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尤其在目前医患矛盾尖锐的环境下,做好安全管理工作,才能提高患者对医院的评价,减少纠纷事件的发生。应对方案制定、安全问题处理、安全问题上报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这说明在安全预防法的模式下,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问题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是提升病区安全管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基础。
        经过对2018年6月~2018年11月的60名耳鼻喉科患者对象研究,常规护理干预法应用于对照组,观察组选择的是安全预防护理法,比较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纠纷。根据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要比对照组高,护理纠纷情况也比对照组好,故安全预防护理法,值得推广和使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安全预防护理法应用到耳鼻喉科中,能够显著提高安全管理的整体质量,提高护士面对安全问题时的应对能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敏.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和预防措施[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6(06):101-102.
[2]马晓瑞,康琳.耳鼻喉科护理工作中常见危急安全隐患及护理策略思考[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06):91+96.
[3]蔡丽娜,胡建道.危机预警体系在耳鼻喉科医疗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1):179-180.
[4]周亚婷.浅析耳鼻喉手术中的护理安全隐患的预防[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6):146.
[5]谢晓兴,熊高云,沈强,林炜,徐锦.耳鼻喉科院内感染发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医院管理论坛,2018,35(02):52-5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