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患者护理过程中的运用。方法:选取82例老年患者, 在临床护理和用药护理的基础上,依据他们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进行心理护理。结果:所有患 者均得到了比较满足的治疗效果,问卷调杏的结果显示患者和家属对护理的满足率达93%。 结论:在临床护理中注重心理护理的运用可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探索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系统组织?器官的生理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低下,易患各种 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由于脱离工作后,生活环境、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相应随 之变化,导致了各种心理障碍。子女成家立业,不能陪伴身旁,故老年人常带有孤独、抑郁、 情绪低落心境[1]。也有一些平时好动的老年人,因改变了长期形成的生活规律和习惯而感 到不适应,因而产生了烦躁、容易激动、固执、任性、不易合作,甚至悲观、恐惧等各种异 常心理。因此,如何针对老年患者所独有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是 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1 一般资料
142例中男52例,女30例,其中65岁?70岁46例,70岁?75岁15例,75岁以上 21例。病因依次有心血管疾病43例(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脑血管疾病26例(脑梗死、 脑出血)、呼吸系统疾病13例(慢性支气管炎、肺部感染、肺源性心脏病)
2特点及原因
2.1疾病特点
老年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发病后虽然有着与青壮年患者相似的症状,但常因年龄 大,体质差,各器官机能和精神状态均处于劣势[2]。且患病后多器官、多系统、多种疾病 并存,病情复杂、病程长,易合并感染、并发症和留有后遗症。
2.2致病心理因素产生的原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脑部动脉硬化,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内分泌变化,全身各系 统的生理机能渐趋衰退,抵抗力随之下降,这些都是致病的生理因素。但是,心理因素也是 老年人发病的一个重要诱因。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退休后的失落感退休前忙于工作,退休后一下了变得无所事事,感到生活好像 失去了重心,无比的空虚和无聊,认为自己老而无用,不知道如何打发时光。
2.2.2社会地位的变化退休后,工作时的社会关系发生完全改变。面对被人以退休者 的身份来对待他的事实,老人突然感到自己失去了生存价值,产生焦燥、易怒、郁闷等心理 和消极的生活态度。而有的老年患者特别害怕孤独寂寞,在住院期间,由于生活单调,与家 人及外界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沟通,患者常常易产生被抛弃感,因而导致性格、行为的改变。 心理孤独的老年患者,多表现为固执、白尊心强、沉默寡言。他的发病与其不良的心理具有 密切的关系。
2.2.3家庭矛盾退休后闲居在家,加上不好的情绪,容易引起各种家庭矛盾,吵架生 气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2.2.4对疾病的惧怕心理由于老年人的各种功能下降,某些疾病的急性期可给患者造 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心肌梗死,患者可因持续性剧痛而产生濒死的恐惧心里,加上住院后 在饮食、休息、睡眠等各方面难以适应,口常生活规律被打乱,加之身患疾病,从而精神上 产生恐惧和焦虑,此类患者多表现为烦躁不安、痛苦呻吟、睡眠不佳、不思饮食,只关心治 愈时间及愈后。特别是邻里和亲朋好友中的某位老人一旦去世,即形成一种负性心理,发病 住院更增加了他们对疾病的担忧。
3老年患者心理的主要类型
3.1孤独型
由于各种原因了女不能和自己经常在一起,或去医院进行住院,许多老年患者通常会 产生孤独感。
有些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已久或者得到亲人朋友去世消息的打击,常常会感到伤 感。
3.2焦虑型
通常情况下,老年患者对自己所患疾病能否治愈、好转常常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当 疾病频繁发作时,患者顾虑重重,心神不定、焦虑不安,影响睡眠和情绪,加重了原有病情。
3.3怀疑型
由于疾病反复发作,不少老年患者对日己所患疾病的疗效持怀疑态度,服药时怀疑所 服药物是否对症,怀疑自己的病无法治疗,对医护人员极不信任,表现在做各种辅助检查时 不积极,认为检查结果不可靠,因而表现情绪低落、态度消极,甚至多疑、烦躁。
3.4恐惧型
由于年老多病,加之对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性质不了解,老年患者容易自我扩大疾病的 严重性,甚至有濒死感,感觉生命时刻受到死亡的威胁,从而产生恐惧的心理。
3.5悲观型
由于疾病久医不好,甚至常反复发作,老年患者情绪不稳定,对所患疾病能否治好失去信心,常表现在原有疾病的基础上日述躯体不适加重,总感觉不是这里就那里有问题,弄 得自己失眠,食欲欠佳,精神差。加之有些老人退休后角色转变,产生老而无用的思想,缺 乏应有的自我调节能力。
3.6绝望型
由于住院时间长,病情常反复发作,不少老年患者心灰意冷,消极等待,心情烦躁加 之家属、子女、亲友体贴不够,从而丧失了坚持治疗的信心,甚至拒绝治疗,产生绝望心理, 沉默寡言,极度消沉,不能配合治疗与护理,甚至有白杀的念头。
4心理护理对策
针对以上老年患者致病的心理因素及其特点,对不同的患者要因人、因病、因时、因 地采取不同的心理安慰、诱导、鼓励等方法,帮助患者尽快从各种烦恼、压抑、焦虑、绝望 等情绪中解脱出来,认识日我价值的存在,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来 配合治疗。
4.1要充分认识心理护理的作用
老年患者在从生病、就医到出院和康夏的全过程中,备阶段会有相应的心理反应。心 理护理在此过程中,起着药物无法替代的作用。心理护理应穿插、渗透、交融在治疗、护理 操作以及与患者的交谈之中。护士应掌握心理护理的基本方法,诸如安慰法、诱导法、暗示 法、角色转换法等等,善于发现患者的心理活动,引导患者的心理走向,调动其内在的积极 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利于患者的完全恢复。
4.2要善于运用各种心理护理方法
要做好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除了要护理人员加强自身修养,学习心理学、特别是老 年心理学和护理心理学的知识,了解和掌握老年患者的心理特征之外,还要善于综合运用各 种具体的老年心理护理方法[3]。
4.2.1注重营造宽松舒适和温馨的环境人与环境具有密切的关系,良好的起居环境,能 使患者从心理上感到舒适。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着睡眠不足,不少老人靠服安定才能入睡。这 就需要我们积极为老人创造良好的宽松舒适与温馨的睡眠环境,还要针对个别患者失眠原因 做相应护理,对疼痛或喘憋要想办法解除其症状。夜间杏房,尽量不要惊动他们,使患者安 卧室内静养调治,以良好的心态来配合治疗。
5结论
准确把握老年病患者的心理,有针对性地采取心理护理措施,使老年人提高日己的心 理调控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对于老年病患者的康复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满力,姜世昌.心理护理发展现状及展望[J].护理学杂志,2003, 18.
[2]郝玉玲.老年心理护理的研究进展[J].齐鲁护理杂志,2003, 9.
[3]王晓林,鲁灵.现代医学模式下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J].齐鲁医学杂志,2003, 18.
[4]谢刚敏.心理护理研究方法与内容的进展与展望[J].现代护理,2003, 9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