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究产前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指导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164例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实验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羊水过多、妊娠合并高血压、剖宫产和感染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指导干预,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剖腹产的几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推广价值。
关键词:健康指导;糖尿病;剖腹产
妊娠合并糖尿病指的是产妇在妊娠前患有糖尿病或者在妊娠期发生糖尿,如果产妇在妊娠期发生糖耐量异常应引起重视,可能引起高危妊娠。病的发生机理在于患者体内胰岛素分泌异常和妊娠期分泌的特有激素较多有密切关联,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可能会引发一系列母婴合并症状[1]。因此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使其保持愉快乐观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工作,在提升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中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中对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产前糖尿病患者中164例进行研究,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健康指导,现将具体过程及结果报道如下:
1患者资料和护理方法
1.1患者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在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中16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均匀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2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均在23-30岁之间,平均年龄约为(24.5±2.5)岁。要求两组患者的年龄、病情等临床资料相似(P>0.05),实验数据具有临床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健康指导护理干预,涉及到患者的心理护理、饮食和运动指导,另外,不同时期护理人员应主动向产妇介绍相关健康知识,密切监测患者血糖的变化情况。1.2.1心理指导由于产妇在妊娠期并发糖尿病会引起其紧张、焦虑等不良心理情绪[2]。
护理人员应加强产妇心理方面的护理,缓解其不良心理情绪,主动向患者介绍关于妊娠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其产生不良情绪的原因,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其内心的顾虑,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从而降低对胎儿产生的不利影响。护理人员可以向产妇介绍成功案例,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对于情绪波动较大的产妇,可以与患者家属合作,鼓励患者家属体贴关心患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从而提升治疗和护理效果。1.2.2饮食控制使产妇认识到妊娠及合并糖尿病患者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护理人员可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制定饮食方案,但应注意遵守以下几项原则:首先要控制患者每日摄入食物的总热量在一定范围内[3]。另外应少进食水果等含糖量比较高的食物,鼓励其多食青菜、豆制品等,注意少食多餐。1.2.3运动管理适当运动有利于提高患者体质,从而控制血糖浓度,还能使患者对机体内的胰岛素敏感性增强,降血糖范围控制在一定的区域。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针对性制定运动方案,要注意运动强度不应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不会对患者或体内胎儿造成不利影响。1.2.4血糖监测对于妊娠期并发糖尿病的产妇,应定期测量其血糖浓度,并详细记录。根据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制定一系列护理措施。另外可以采取视频和宣传手册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了解糖尿病的发病症状,从而做好防范措施,避免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对于需要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的患者,应指导其正确的注射方法。
1.3数据处理
将实验所得五组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当P<0.05时,实验数据差异明显,存在可比性。
2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发现,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几年妊娠期糖尿病在临床上发生率较高,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对孕妇及胎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为了降低胎儿发生意外的几率,保障母婴健康,加强临床护理质量[4]。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有利于提升临床治疗效果,满足患者的需求。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有利于培养和谐护患关系,提高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心,从而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人员对患者实施一系列健康指导,详细记录患者血糖变化情况,有效将其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降低分娩过程中的风险,保障母婴健康。本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指导干预,有效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在实际应用中有较高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