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美术创作中构图环节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徐春晓
[导读] 构图能力是小学美术创作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的基本美术能力与素养之一
        摘要:构图能力是小学美术创作中教师应该重点培养的基本美术能力与素养之一,其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小学学生美术潜能的激活、美术素养的培育、审美意识的塑造。然而,对很多小学学生而言,由于其在接触美术之前所参与的专业性、针对性美术构图指导较少,加之多数学生在生理、心理、认识、意识上尚不够成熟,在美术创作中出现构图失误或者偏差在所难免。基于此,教师应该就小学生美术创作中构图环节的诸多问题给予充分关注,并结合多数学生的整体性构图谬误和部分学生个性化构图问题开展科学、灵活、精准指导,在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多元指导中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构图意识和良好习惯,以促使其在深刻理解构图作用和意义,充分掌控构图方法和策略上实现突破和提升,为实现小学生美术创作中构图问题得以优化,促使学生构图的科学性、精准度、严谨性得以切实提升而奠基铺路。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创作;构图;问题;对策
        构图在专业术语中被称为“布局”、“布白”或者“落幅”,其最早起源于拉丁语,意为结构、组成、联结,在绘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中国绘画中的构图方式主要有:散点透视法、三段式构图法等。其对于美术作品的整体布局、视觉效果、思想表达、情感释放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对于正处于美术素养奠基阶段的小学生而言,这些专业领域的理论由于比较抽象、缺乏基础性专业美术能力作为支撑而难以真正被其所理解,具体的指导效果也无法实现。因此,教师在小学美术创作构图环节教学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结合直观而生动的引导与驱动,使学生于内心深处深刻理解构图的内涵与价值,并将其灵活应用至美术创作之中,为实现基本美术素养提升与发展而提供帮助。
        一、小学生美术创作中构图环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在小学生的视野中,对于构图的认识与成年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其更愿意凭借直觉或者随意想象去安排美术作品的不布局,在构图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与片面性。殊不知,科学的构图,可以使美术作品的主题更加突出,画面的气氛更加和谐。但是,在小学生美术创作中,却经常可以见到很多学生由于构图意识欠缺、构图能力不足而导致画面空白太多、主题突兀、背景欠缺,画面不均衡等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美术作品的视觉效果与表现能力。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小学生认知现状有关,也与教师的指导不够充分、到位有关。因此,在小学美术创作中加强构图环节的教学指导,便成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重点与核心。
        1.构图意识淡薄,绘画主题不突出
        在很多小学生美术作品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图画由于构图不足而出现诸多弊病或者缺憾,使得原本创造力十足的绘画瞬间黯然失色。有些孩子在美术创作时往往出现一张纸只画一半或者一角、其他部分存留大量空白的现象;有些学生将景、物、人顺序颠倒,或者景画的太大、太多,物或人画的太小,甚至出现人或物与景相分离,景置于一边,人或物置于另一边的现象;还有些学生在处理人或者物分布时出现布局混乱、画面失衡等现象。这些问题的凸显,导致作品主题不够突出,表现力大打折扣,甚至让欣赏者难以体悟其创作意图。究其原因,主要与小学生构图意识淡薄有关,也成为今后小学美术创作中师生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2.构图能力欠缺,绘画思路太混乱
        小学生构图能力的提升,离不开长期训练与持续引导。然而,在当前的小学美术创作教学中,很多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总是将小学美术等同于所谓的“副课”,在美术教学指导中要么放任自流,要么脱离实际,对于诸如“构图”等针对性、专业性、规范性指导少之又少,加之一些美术教师自身能能力的欠缺,并未将“构图”指导衍射至美术创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久而久之,学生在构图能力上也出现了诸多偏差或者不良习惯,其绘画能力比较欠缺,构图认知比较匮乏,绘画思路比较混乱。


        二、应对小学生美术创作中构图环节问题的有效对策
        小学生美术构图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构图环节开展指导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加强研究和探析,尽量让诸多科学、有效、丰富的构图对策进入美术课堂,使学生在针对性指导、有效性驱动中实现其构图能力和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1.结合学生认知特点,培养构图能力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对构图的理解均存在较大差异。对此,教师在构图指导上,应该凸显出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尽量让指导策略与学生认知特点相契合,并为学生构图能力提升与美术素养激活提供科学指引。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不同画面元素之间的联系,尽量在物体的分布、画面的布局上追求整体性与协调性。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切实关注图形、画面、纸张之间的优美感,让不同素材有机衔接,彼此融合。并坚持由少到多、由简到繁的指导原则,使学生在多元性指导中实现提升与发展。
        2.鼓励学生大胆实践,增强构图能力
        小学生构图能力的提升,需要在持久性、经常性尝试与实践方可实现蜕变。因此,在开展具体构图指导时,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实践,积极尝试。同时,结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融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不同方式表达自己对同一物体的认识与感知。一要多创设有利环境和条件,使学生在积极而欢悦的氛围刺激下尝试创作,不断提升自己的构图能力;二要多进行科学指导与引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构图技巧和方法,并融入其中反复尝试;三要多关注不同学生的差异与个性,让学生在掌握构图技巧的同时彰显其个性与特色。随着学生实践、尝试、探索的深入,其构图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
        3.引导学生积极创新,丰富构图能力
        每一个小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对于美术构图的理解与认识也有着很强的创造性与个性化。教师在开展指导时,应该结合不同主题,倡导学生切实创新,并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将创造性绘画创作与多元性构图意识融为一体。并尽量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在不断丰富其构图能力上实现提升和发展。
        三、结论
        总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生美术创作中构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并非朝夕之间即可一蹴而就。对此,教师在小学生美术创作构图环节教学时,应该以学生现状与实际为基础,加强研究和分析,并开展科学、灵活、丰富指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不断提升中实现其基本构图素养的逐步完备与有效塑造。同时,随着小学生构图能力的提升,其绘画表现力,美术观察力、审美欣赏力、美术创造力也会得到切实提升与发展,久而久之,学生便会在美术创作中有意关注其作品的构图,构图环节的诸多问题与不足也会逐步得到改善与优化,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率与学生美术素养的培育都会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宗昱宏.小学美术学科中构图教学的几点思考和建议[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79.
        [2]贾云峰.浅谈小学生美术创作中构图环节的问题与对策[J].美术教育研究,2018(06):172.
        [3]张庆娥.小学低年级美术构图教学的几点见解[J].教书育人,2015(19):67.
        [4]张爱静.浅谈构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4(30):178-17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