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兴趣培养的初中体育教学创新探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孙娟
[导读]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当下,对于初中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的当下,对于初中生的体育素质教育和体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然而,要想提高体育教学效率,让初中生真正掌握体育技能,全面提升综合素质,首先需要体育教师激发学生对于体育课堂的参与兴趣,促其主动参与课堂体育活动,广泛提升参与度,以快乐体育为导向进行体育教学。对此,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兴趣培养对初中体育教学进行探讨,提供了初中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赏识;兴趣;参与度
        引言: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国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中国的体育事业也发展得旺盛,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的体育教学更不能掉以轻心。在当前的初中体育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参与积极性不高,常常在体育课上偷懒,或干脆找理由不上体育课,造成体育教学难以有效开展,学生身体素质也难以提高。因此思考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的广泛参与性这是很有必要的。
        1.赏识教育
        赏识教学是从学生的体育能力与实际的知识基础出发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其并不是指在教学中盲目赞赏学生,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合理、针对性的赞赏,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赏识教育之积极功效。对于初中体育教学而言,由于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且自尊心很强,也重视自我个性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应用赏识教育激发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时候应注意方式方法,采用学生能接受的方式进行赞赏与鼓励。例如,在乒乓球教学中,有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行动能力较差,对于教师教授的发球、控球等动作要领难以很快掌握,如此长期失利,会严重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对该项运动技能的学习逐步丧失兴趣和信心。对此,教师可认真观察学生,当学生获得点滴进步时,便对其加以赞赏,肯定他的努力和付出,如“刚刚这个球发的很好,再把控好手部力量就更好了”。如此,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兴趣会更加强烈,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2.创设情境
        良好的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说,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为学生营造浓厚的体育锻炼氛围,使学生喜欢体育,愿意上体育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采取各种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对于体育教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排球运动这一内容时,教师如果机械地让学生做动作,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没有兴趣,而教师如果在教学之初进行全面的设计,用绳子绑住排球,让学生两个人一组进行一个投一个躲的游戏,会使学生在游戏中练习步法并产生体育学习兴趣。
        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意识的高低、体育成绩的好坏与学生本身对于体育教学内容的探究程度有重要的关系。因此,在新的课程改革下,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去开展体育探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深入研究加深对体育课程的了解,提高体育锻炼的意识,提高体育学习效率。那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教师可用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去发现体育课程的长处,吸引学生参与学习。例如,篮球基本技术训练的课程教授时,关于怎样运球、怎样传球、有哪些基本动作与要领、要达到这些要求及要领应该怎样训练等,对这些问题首先进行情境创设,让学生们在看过体育教师的示范动作以后,通过仔细思考、揣摩,才能逐渐掌握动作要领,提高体育技能。


        3.因材施教
        新的课程改革强调要以“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发展的中心,将学生放到重要的位置来看待。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以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观念为指导,用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得到应有的锻炼和发展。为此,教师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首先,要正确看待学生之间的合理差异。学生因体质、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会在体育技能的接受程度上存在差异,教师要能够正确对对待这些问题,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平等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其次,要关注学生的需要。每一位学生对于体育活动的需求是不同的,教师要以学生的情感体验为基础,不断创造条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广大学生都能够有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积极投身于体育活动中,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既符合初中生的发展特点,又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之价值,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体育多样化的展开指向的是学生,应从学生对体育的需求与兴趣开展学校体育工作,使学生能够自主地选择符合自身的需求和兴趣的体育项目来开展自身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和锻炼。这就需要教师在具体教学工作中能够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所有学生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就感与参与感,进而提升参与积极性。以“前翻滚”教学为例,教师应充分分析了解班级学生的身体状况和能力特点,进行有梯度的训练内容设置,让学生自主选择训练难度,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按照教学要求完成训练任务。如第一组任务,要求学生斜坡前翻滚;第二组任务,要求学生正常前翻滚;第三组任务,要求学生在第二组的基础上滚成直线;第四组任务,要求学生在第三组的基础上达到一定翻滚距离,且不能分腿。不同难度的内容设置能让学生降低畏难心理,提高参与兴趣。
        4.创新教学
        注重初中体育教学课堂的形式多样性。在传统的初中体育教学课堂中,单一的教学形式往往是最常见的。如果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能够更加注重提升课堂的多样性,那么这对提升学生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广泛参与性是非常有效的。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往往是先让学生围绕操场跑几圈,然后做一下准备活动和热身活动,之后便让学生自由活动了,但是初中学生在这种时候往往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于是便有成群结队地回到教室中去学习了。这种情况在许多中小学中都是非常常见的。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课堂形式的多样性不仅仅是只能够通过跑步这一方式来实现,还可以增添其他的形式,例如老师可以和同学一起在体育课堂上做一些体育的小活动,或者体育老师传授给学生其他的体育知识,例如排球、篮球和羽毛球,这些都是能够使体育教学方式多样化和丰富化的方法。
        对初中学生实行定期的体育评测。初中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往往参与性不高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动力不足。这让初中生放松了自己在体育课上对自己的要求。因此,如果学校能够定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定期的体育评测制度的话,这是提高初中生在体育课堂中广泛参与性的又一种很重要的方法。当压力不再仅仅是压力,而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动力之后,那么这种压力所产生的动力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同时体育教学还需要在课堂中尽可能的让学生主体性地位得到发挥,教师在设计体育教学课程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以及能力来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此外教师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模式,不断细化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以此让学生对体育教学充满信心,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性。
        结论:在初中阶段学好体育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综合能力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广大体育教师要通过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以快乐体育为导向,使其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将体育新课程改革的思想落实到体育教学的全过程,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陈晔.浅谈初中体育教学多样化与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内江科技,2018,(6):106-136.
[2]张勇.简论赏识教育对体育教学的促进作用[J].运动,2017,(3):95-1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