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课改的推动之下,教学观念要发生转变。美术学习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能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能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审美习惯,有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能让学生从课本中学习到如何在生活中享受和接受美,同时也能对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改善,让学生突破束缚,有良好的具象和抽象思维,这不仅对美术学习有很大的帮助,同时对学生其他方面的学习也有很大的积极影响。在社会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都优秀的大前提下,学生学习美术能很好的充实自己,扩展自己的格局,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利用美术学习让自己更快速的成长。
关键词:新形势;中学美术教学;面临问题;解决对策
美术是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学生如果能够完全了解和吸收核心素养,那么美术在以后学生的成长道路上也会有很大的作用,小学生能够学会美术核心素养,就会对美术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有利于打好学生的基础,让学生的思维和目光不受自己年龄的限制,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与进步。
一、面临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
教学方式过于单一,这和教师对美术课堂的不重视息息相关,中学生的学习都是兴趣导向的,更喜欢新鲜的事物,教师在进行美术教育时大部分时间都采取完全不变的手段,要么让学生跟着自己画画,要不给学生讲课本中的作品,给学生念课本,这样的课堂十分无聊,会让中学生越来越不愿意投入精力,在课堂中容易坐不住,教师对此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让美术课堂的教学效率每况愈下,基本的美术知识都无法了解和掌握,更不用谈美术的核心素养问题。
(二)学生缺乏兴趣
学生缺乏兴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导致的,学生对美术还没有系统认知时,是需要教师给出指引的,教师的教学和指引完全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够正确对待美术学习,而教师消极的教学方式和态度让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产生了偏差,在上美术课时感到更多的是无聊,而非有趣,每节课面对几乎一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对美术概念的定义也越来越狭隘,不仅中学阶段的美术无法学好,在以后进一步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轻易改变这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
(三)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美术的核心素养就是欣赏美发现美,而这些要求,据了解几乎没有一个学生能够达到,主要是由于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导致学生没有独立思考能力,在遇到美术作品时,一般情况下教师都会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完全左右了学生的想法,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的想法和能力,这是美术学习中比较忌讳的,如果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学生的美术学习对学生不会我任何建设性的作用,反而会禁锢学生的思想。
二、解决策略
(一)加强重视
美术是素质教育的产物,更需要教师重视,需要教师在短时间内给学生传递正确的美术价值观念,让学生能正确理解和定义美术。端正教学态度首先要从课程计划入手,教师虽然完全有能力随机应变解决学生的问题,但是也需要认真规划自己的时间,让课程能够按照自己的节奏来,这样能给自己一定的使命感,在教师松懈的时候适时地给教师一些压力,教师需要事前备课,安排好每节课干什么,在期末之前结课,让学生和自己能够清楚的知道自己每节课学习到的关于美术的哪些知识。比如《美丽的纹样》这一课时,教师准备在几节课内上完,每节课具体要干什么,给学生安排什么任务等等,这样每节课的价值就能被最大化,教师的教学也能更加顺利和简单。这样教学效率才能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也会慢慢提高。
(二)多样化教学,拓展学生美术概念
教师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很容易让学生失去兴趣,即使逼着学生认真听讲学生也是左耳进右耳出,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而且单一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视野受到限制,对美术的认识过于浅薄,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不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教师可以借助教学工具,让教学更加形象生动,比如在学习《彩墨脸谱》这一课时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给学生介绍脸谱,课本中展示出来的脸谱是有限的,而且不一定符合学生的爱好,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不同类型的脸谱,让学生能被吸引,同时还可以通过视频给学生介绍彩墨脸谱的起源、制作方法等等,相比文字的介绍,视频介绍更能让学生有深刻的印象,也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可能文字介绍学生并不感兴趣,教师讲很多次学生也记不住,没有概念和基本的了解,但是通过视频的放映,能让学生立刻就有印象,甚至可以娓娓道来,学习到的内容更多,学生的美术素养也就更容易显现出来。多样化教学能够让学生看到美术的不同表现形式,不会认为美术就是单纯图画,能让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美术。
(三)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学生兴趣
多样化教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教师还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的魅力,对美术感兴趣不仅仅是因为被新颖的教学方式吸引,而是被美术本身吸引,教师可以利用多样的教学资源来提升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比如美术的雕塑、各种形式的美术画作以及摄影等等,这些都是美术教学很好的资源,教师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把这些美术作品带到课堂中,让学生欣赏。
(四)推进课业教学,提升学生思考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见解和思考,而不是只会按照固定的方式理解美术作品,所以教师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从小就有这种想法,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习惯了给学生讲解美术作品,让学生能在课堂中很好的理解,课堂时间有限,教师没办法让学生把一整节课的时间都浪费在思考上,所以会直接帮助学生理解,但是在课后对学生没有任何要求,导致学生几乎没有思考的时间和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后开始给学生一些任务,让学生通过网络或者是去美术展馆中欣赏一副美术作品,看看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能在没有教师思维的干涉下去独立、自由的思考,让学生习惯,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质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教学生美术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他们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丁迎春.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美术课堂教学探研[J]. 成才之路, 2017(35):45-45.
[2] 卜金祥 . 让学生站在美术课堂的正中央——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美术教学实践与思考[J]. 美术教育研究, 2018.
[3] 王爱春. 基于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价值再探析[J]. 中学教学参考, 2017(24):37-37.
作者简介:卢军庆(1970-01),男,汉族,籍贯:湖北省武汉市,当前职务:教师,当前职称:中学高级,学历:本科,研究方向:高考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