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刘明伟
[导读] 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能够提高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等优秀的素质
        摘要:体育核心素养是指在体育学习中,学生能够提高体育品格、运动能力、健康行为等优秀的素质。本文基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然后分析了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从加强引导,积极创设情境、将教学和玩耍结合在一起、校内和校外体育的相结合、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四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初中体育是初中教学中重要的学科,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必要的。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半成熟阶段,是发育的重要时期,加强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让学生在道德方面有更深入的认知,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学生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在体育学习中不仅可以拥有强健的体魄,还可以拥有一个健全的人格。
一、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现代社会是一个人才济济的时代,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所以在学生在校期间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是万物之本,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促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体育对自身的重要性,可以加强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促进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从而帮助学生养成终生坚持锻炼的好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1]。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初中生的价值观意识还在形成阶段,是建设良好三观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学生可能会产生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及偏激的行为,对此情况,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梳理和开导,避免学生因此产生不好的影响。因此,加强学生的体育中的核心素养可以对以上的问题有效的避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对错行为进行及时的评价和管理可以促进学生良好的发展。
二、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核心素养的实施策略
1.加强引导,积极创设情境
        学习是一种积累认知的过程。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前期要做好精心的备课,引导学生对体育知识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2]。首先,加强学生在运动能力方面的认知,根据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现有认知,结合各种体育项目的特点,引导学生在面对新知识的时候能够积极的进行探索,自己找出体育项目的差异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和健康的行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次讲授、提问以及示范等等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注意。在课堂上要积极创设情境要吸引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所学的知识能够应用到锻炼中。例如在学习篮球交叉步持球突破的部分,带领学生回顾之前所学的在有防守的情况下应该怎样投篮,引出今天要学的交叉步持球突破战术,让学生学会在困境中怎样突破重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的教导,让学生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健康行为。学习后要进行小组PK对决,在比赛中详细给学生讲解篮球的规则,对于违规行为要严厉禁止,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2.将教学和玩耍结合在一起
        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要善于利用教学和玩耍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入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加入一定的竞技环节,促进学生之间的良性竞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在娱乐玩耍中即锻炼了身体,又增强了自身的核心素养[3]。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学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造成情绪波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不利于学习的情绪。为了减少这些不利因素的产生,教师在授课中要开展一些有益的游戏,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为学生营造一个趣味横生的学习环境来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例如根据初中学生的身体情况,进行一些踢毽子、抛球、青蛙跳等小游戏在教学中,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在体育课中的学习兴趣,从而能够良好的开展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实现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2.校内和校外体育的相结合
        学校可以定期开展一些校外的体育活动和游戏,能够很好的促进学生身体素质良好发展。校外活动虽然不如课堂教学规范,但是约束性少,方式比较自由,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体育才能。能够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增强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范围。在校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运动方式,将校内和校外体育结合到一起,规范学生在校外的活动,使学生在校外也能开展有效的体育运动。发展学生的自主锻炼的意识,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例如在校外的体育馆开展大型跳绳比赛,全校学生参加。以班级为单位,班级内部先进行竞争,挑选出每个班内跳绳次数最多和限时内完成最多的学生,来与其他的班级进行比赛,还可以组织跳绳接力赛,学生们自由结组进行比赛。通过开展这样的运动,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班级荣誉感。
3.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动,要求初中体育教师在课堂上能够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模式,教师作为引导者的身份来进行教学。初中体育教师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正确把握体育教学的特征,在生本课堂下开展生生合作模式教学,建设一个生动有活力的体育课堂。为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在教学中既要行驶作为教师的权利,又要担起应有的责任。对于教学创新,教师可以利用分层教学法来开展。可以对班内的学生进行男女分组和体能分组,由于男女在体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运动方面也要进行区别对待,身体素质好的学生和体育基础差的学生也要进行分组。对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活动激烈的体育项目,要增强学生的进步。对于体育基础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较为容易的项目,循序渐进的增强学生的体质,以免激烈运动时造成身体伤害。使所有学生在体育教学中都能参与进来,结合自身的特点有针对性的提高自身素质,能够享受到体育的魅力[4]。教师在设置任务的时候,尽量不要设置太难的项目,在学生学习的前期阶段,减少学生的挫败感。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到成就感,从而爱上体育运动。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进行沟通和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案,使学生能够越挫越勇。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体育中加强学生的核心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初中体育教师要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身份,体育课程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提高精神境界,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教师要坚持对教学的研究和创新,不断进行更好的改革,帮助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能够全面发展,符合现代新型人才的标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长江.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J].农家参谋,2020(05):242.
[2]李荣.浅析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8):161+163.
[3]陈金明.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方法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9(10):115-116.
[4]屠鲁敏.新课标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研究[J].运动,2018(22):108-10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