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音乐体验台——浅谈高中高效音乐课堂的构建对策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高世平
[导读] 体验式教学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它能够改变音乐课堂的形式化教学
        摘要:体验式教学法是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它能够改变音乐课堂的形式化教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学习中,从而提高音乐课堂的教学有效性。高中音乐教师必须充分认识体验式教学发的积极作用,从视听结合、听动结合、听创结合、唱画结合四个方面入手搭建音乐体验台,带领学生在体验音乐中走入音乐世界,从而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音乐;体验式教学法;高效课堂;构建对策
        体验,是指让学生亲自参与或置身于某种场景,让学生通过听、看、思、动、画等多种方法,通过感知、感受、体验来认知事物。将体验式教学法具化到高中音乐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的审美内容,同时能够创新音乐课堂的教学方式,实现对学生音乐素养的综合培养,让学生在音乐学习中获得愉悦体验。
一、视听结合,所看即所听,直观有效感受音乐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每一个音乐背后都是一副美丽而又多彩的画面。要想让学生进入音乐世界,品读音乐作品背后的画面,感受音乐作品的内涵。让学生在听的基础上会唱、听的基础上深思[1]。教师就要尽可能的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为学生展示音乐画面,利用多媒体、图画或联系生活等实现视听结合,给学生以视觉刺激,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感受音乐作品表现的画面,进而在画面感受的过程中有效学习音乐。
        如在开展《长江之歌》音乐作品教学时,该首歌曲属于影视音乐,并且音乐旋律多样变化,给人以雄伟、开阔、赞美、激昂之感。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该影视作品的情感,让学生在聆听之中品味音乐作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该首歌曲对应的影视作品,通过视频展示的方式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该首歌曲对应的影视作品是《话说长江》,教师可以搜索《话说长江》的影视片段为学生进行配乐播放,让学生在观看中深入音乐作品和音乐画面,进而从看的角度理解听,从听的角度进行看,实现视听结合。
二、听动结合,所听即所动,亲身参与体验音乐美
        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反应能力。为达到这一教学目的,高中音乐教师就可以在开展音乐教学时从“听动结合”的角度让学生深入音乐作品[2]。这样学生对音乐要素的变化能够在动的过程中有一个更直接的感受,对旋律的把握也更到位。且听动结合改变了过去教师“演示式”教学的情况,能够让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音乐节奏。学生的主人公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大提升。
        如在学习《黄河大合唱》时,《黄河大合唱》分为八个乐章,不同的乐章有着不同的情绪变化。在欣赏其中的《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采用“聆听——跟唱——朗读——合唱——轮唱”的方式来进行音乐教学。在聆听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感受音乐旋律、音乐情感,让学生小心地进行根长,能够让学生对音乐旋律的把握更加到位。这时教师在开展朗读活动,搭配《保卫黄河》的旋律,学生在朗读“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各种歌词中能够以读、以感更深入的品味作品的歌词和作品的情感。然后教师带领学生跟随《保卫黄河》的唱歌变化,进行合唱以及轮唱练习。学生仿佛成为了保卫黄河歌唱团中的一员,课堂教学效果十分突出,学生也因参与体验而兴致满满。


        再如在进行音乐知识教学时,如为了让学生感受旋律的断奏和连奏。教师可以让学生A坐下,B站起来。要求B跟随音乐在A身上敲击节奏,当音高时,敲击为上半身,当音低时则为下半身。这样学生在直接的参与与体验中把握了旋律的节奏,音乐课堂趣味满满,又没有脱离音乐的本体,教学十分有效。
三、听创结合,所听即所想,延伸想象理解音乐美
        高中学段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音乐素养,且学生的整合能力、出创造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时要充分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在音乐教学时实现“听创结合”,为学生搭建创造的舞台。这样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会更深层,也在创造、创编、想象中实现了学生音乐素养的有效培养。实际上给学生搭建创造的舞台,是延伸学生想象力的重要方式。在过去的音乐课堂上学生更多的只停留在对这一音乐作品的理解上,对其中的用词、用句、旋律等理解都较为肤浅,而鼓励学生延伸想象,进行创编,实现“所听即所想”,能够有效助力学生的想象,进而让学生深入音乐世界[3]。
        如在学习歌剧《白毛女》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歌剧舞台”。学生们变成了“戏中人”。有的学生是杨白劳,有的学生则是王大婶。杨家女儿头上戴着二尺红头绳···教师要求学生们结合自己对歌剧的理解,更进一步的创造性表现人物形象。如扮演杨白劳的同学,结合躲债的这一背景。创造性的将杨白劳的恐慌、小心翼翼、紧张、期盼等情绪表现出来。这一的歌曲舞台让音乐课堂变得趣味满满,学生们有的观看,有的思考,有的聆听。大家对《白毛女》这一音乐作品的理解十分深入,成为剧中人、歌中人。
四、听画结合,所听即所绘,艺术融合表现音乐美
        音乐与绘画之间本身就具有共通性。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都属一种艺术,将听与画结合在高中音乐教学课堂学生能够从绘画的角度去诠释对音乐作品的欣赏与理解,这样能够更有效的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也能够让唱与画完美结合,能够让抽象的音乐符号、音乐概念变成学生手中的画作,从而在艺术融合中实现“所听即所绘”,在学生的绘画体验中加深学生的音乐学习有效性。
        如在开展“高亢的西北腔”中的《上去高山望平川》,歌词中这样写到“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跟着这首歌曲的旋律,感受其高亢悠扬、开阔起伏的变化,在脑海中勾勒对应的画面。并且让学生们将自己脑海中的画面绘到纸上,学生们兴趣满满。音乐课堂的也因绘画的加入而实现了艺术融合,在这样的绘画体验活动中高中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结束语:
        总之,高中音乐教师若能在开展音乐教学中为学生搭建音乐体验台,就能够深化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能够让学生在观看、参与、想象、绘画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品味音乐。能够有效达到高中音乐教学目标,建构高效、灵动、多彩课堂,让高中音乐教学因体验而精彩。
参考文献:
[1]刘丹.高中高效音乐课堂教学之我见[J].中华传奇,2019(26):69-69
[2]刘书瑶.体验式教学在高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求指导刊,2019(21):114-115
[3]周晓燕.体验式教学法在高中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6(05):108-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