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与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蔡巧娟
[导读] 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占据较大比重,其教学质量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
        摘要: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体育教学占据较大比重,其教学质量会影响到学生的综合素质。部分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给予体育这门学科应用的重视,直接影响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因此,在对小学体育教学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首先明确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发挥体育教学活动的作用。本文首先分析小学体育这门学科存在意义,结合现状提出时效性解决措施,满足学生今后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目标;创新策略
一、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简而言之,体质就是身体的质量,更是衡量人们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体质进行细分,包含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健康的体魄是学习、生活的前提基础。近些年来,我国小学生的体质呈现下降趋势,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教育,应担负起提高学生体质的重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开展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带领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并对锻炼的负荷进行合理控制,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根本目的。
(二)增强学生适应能力
        健康的主要内容包含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等。因此,现阶段的学生应具备健康的体魄与正确的三观,并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相比较而言,体育教学属于开放式的活动,需要多名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相互交流共同合作。部分体育项目的开展较为注重彼此的协调合作,例如足球教学、篮球教学等,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应相互帮助与支持,充分发挥团队的作用,并根据对手的实际情况,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更好的提高小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学习是学生的天职,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时期是学生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更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树立正确三观的主要环节。但是受各项因素的影响,学生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压缩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利用节假日为其报各种补习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以户外教学为主,学习内容较为丰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既能够学习体育技能,也能够感受到运动的快乐,缓解学习的疲劳。
二、现阶段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相对单一
        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体育课堂主要由固定的环节组成,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导致课堂氛围死气沉沉。体育锻炼本应是一件愉悦的事情,但因教学方式缺乏新意,直接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效果较差,难以满足正常的体育锻炼要求。另外,在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当中,并没有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与感情需要,只是单纯的锻炼身体,没有达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忽略体育学科作用
        在当前的大环境下,学生每天都要面临繁重的学习任务与升学的压力,直接缩短其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另外,因加强过于强调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忽略了体育锻炼的作用,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尽管教师为其制定了相应的锻炼计划,但因各种原因导致学生并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

受相关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均没有给予体育这门学科高度重视,导致学生身体机能下降,直接影响其今后的持续发展。
三、提升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创新策略
(一)发挥教师榜样作用
        教师是学生模仿的主要对象,教师平日的言行举止,均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学校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教师也是学生接触最多且最崇拜的人之一,教师应树立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时刻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发挥自身榜样作用。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传授相关知识,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光辉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主动参与到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中。
(二)丰富体育教学方法
        受各项因素的影响,我国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内容较为单一,直接降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小学体育教学内容进行丰富,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另外,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其实际需求,结合其年龄与兴趣等特点,设置符合其需求的体育活动,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对小学体育教学活动进行改革,完善体育教学方法,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
(三)营造和谐教学氛围
        因小学体育教学具备多样化的特点,不仅能够在室内学习理论知识,还可在室外开展实践活动。无论何种教学模式的开展,教师都应考虑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进行完善,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教学氛围。久而久之,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四)优化体育教学模式
        科学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该是灵活的、变化的,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为突破传统教学理念的限制,需对自身功能进行强化。另外,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使其愿意主动参与到体育课堂活动当中。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发挥引导者角色,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学习意识,真正发挥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势,强化学生的锻炼意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体育这门学科占据较大比重,对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起到积极促进作用,甚至在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中也起到间接作用。因此,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提高自身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实现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功能性力量训练的实质及其训练方法探析——基于悬吊训练、振动力量训练、核心力量训练、本体感觉功能训练[J]. 季磊.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2].进行有效教学,提高高中体育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A]. 杨明辉,裴小艳,向敏.《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四卷)[C]. 2017
[3].以创新求是精神 全面深化高等体育院校教育综合改革——兼论我校学科专业特色与人才培养目标[J]. 刘青.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作者简介:蔡巧娟(1990-04-29),女,汉族,籍贯:福建省泉州市石狮市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