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时期,各行业领域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多,技能型人才是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促进产业链升级的重要基础。中职技能大赛是提升中职技能人才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心理素质对中职技能大赛来说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心理素质在中职技能大赛中作用进行分析,然后探讨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心理素质关键因素,最后提出培养中职技能人才心理素质的措施。
关键词:心理素质;中职;技能大赛;作用
在中职学生技能水平培养过程中,国家以及各省市级主管部门,都会定期组织专业的技能比赛,通过中职技能大赛活动,不仅能够对中职教育教学质量进行有效检验,同时也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能够挖掘学生潜能。心理素质在中职技能大赛中是一个重要的“因子”,是确保参赛者能够保持清醒头脑、稳定发挥的重要基础。基于此,加强对心理素质在中职技能大赛中作用的研究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良好心理素质对中职技能大赛的作用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心理素质教育必不可少,尤其是对于技能人才培养中,心理素质对于提升技能人才水平有很大帮助。在中职技能大赛中,无论是调用理论知识,还是技术操作,精准操作标准、复杂问题情境等,都会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压力,当然也有内心的种种压力。高强度的技能训练,对参与大赛的中职学生来说,会面临身心素质考验,为了提升自我成绩,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理论、娴熟技能操作水准,同时更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2中职技能型人才心理素质内涵分析
2.1 心理承受能力
心理承受能力是心理素质具体体现之一,是个体在和外界环境、他人进行相互作用中性对稳定的心理表现,往往会通过某种语言、行为或思想进行表达。承受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决定其心理素质水平。对于技能岗位来说,中职人员培养中必须帮助其树立工匠精神,加强心理素质培养,保证其心理承受能力能够符合技能大赛的需求,满足今后走向技能岗位的需求。
2.2 心理潜能
生理潜能与心理潜能一起构成了人类的潜力,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到潜能的开发。对于心理潜能来说,通过有效刺激其意志,表现为坚持不懈、毅力、意志力等。在中等职业教育开展过程中,很多院校都开设特殊特殊课程,用力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例如,一些中职院校通过设置技能小组、竞技赛等,突破传统课堂教学,让学生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发挥自身价值,挖掘学生潜能。心理潜能同样处于心理素质的一种具体表现,新时期必须注重挖掘学生潜能,将其作为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
2.3 心理特征
所谓的心理特征,是在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在技能大赛过程中,高精准度、高水平的技能操作需要参赛人员能够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灵活思维能力,还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力。根据相关调查研究,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心理健康状态有待提升,必须将良好心理特征作为评价中职技能人才的相关指标。
3在中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中进行心理素质的训练
3.1 注重平时训练过程
想要在比赛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中职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注重积累,认真开展相关训练。指导教师也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比赛要求,为学生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对训练进度、内容等进行有效的调整。最开始进行训练中,通常学生会表现出好奇、兴奋等特点,在随着训练时间延长,或者临近比赛的日期,学生会出现紧张、烦躁等情绪,要求指导教师能够更加严格的管理,在生活中也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一旦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则必须及时解决。学生在训练中可能会出现反常情绪,教师不能进行一味的批评,甚至是职责,需要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为学生接触困惑,保证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比赛训练之中。
一旦学生训练中暴露出焦躁、暴躁等情绪,不能强迫学生继续训练,需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放松心情。
3.2 转变教育培训理念
在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的今天,中职院校应该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为基本目的。尽管培养学生技能水平是中职院校办学的重要目标,但“技能优先”的理念已经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需求,避免将学生培养成缺乏情感的技能操作机器。因此,必须做好相关改进工作。一方面,必须注重优化文化氛围,意识到文化环境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在中职院校中定期开展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与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经验,让其逐步接受心理素质课程;另一方面,反复枯燥的训练很可能会影响学生热情,必须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技能训练的多元化模式,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评估系统,将学生心理素质当作是学生评价的关键指标,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提升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水平。
3.3 开设心理素质培养课程
中职院校以往开设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效果不佳,针对中职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必须增设心理素质培养课程。不仅需要能够设置科学合理的认知概念,根据相关调查发现,非理性认知会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继而对其个体行为造成影响;通过有效的心理训练课程,改善中职学生的心智,根据中职技能人才生涯发展目标,构建完善的心理素质培养模式,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确保学生在掌握娴熟技术同时,能够有过硬的心理素质。
3.4赛前心理与比赛心理训练
对于中职技能大赛来说,尽管参与比赛学生进行了充分准备,但在比赛即将来临之际,学生仍然会存在紧张、焦虑等心理,需要指导教师能够理解学生,注意交流方式,避免将这种情绪放大。教师通过正确的引导,避免将负面情绪带来学生,还可以通过心理疏导、按摩等方式,帮助学生放松精神。
具体比赛过程中,由于比赛环境、竞争对手、现场氛围等都会给学生造成较大心理压力,甚至会引发选手的误操作。因此,在比赛前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比赛相关材料,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几次仿真比赛,通过不同比赛场景的仿真创设,消除学生对比赛的陌生感,尤其是第一次参加比赛的,通过更加熟悉比赛场地、位置、规则等,能够消除学生不良心理。当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暗示,让学生学会用“我能行”、“加油”等自我激励的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处于兴奋状态。教师必须时刻关注学生情绪、心态,给予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心理疏导,避免不良情绪及心理对学生比赛发挥造成影响。
4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培养技能型人才是中等职业院校重要的任务,而中职技能大赛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对于参加中职技能大赛的学生来说,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重要基础,一旦心理素质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比赛成绩,对其今后走向职业技能岗位也会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在中职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其心理素质的培养,通过日常训练、心理素质课程以及赛前指导等方式,帮助其不仅掌握扎实的技术理论、娴熟的技能操作,同时具有良好心理素质,为其今后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喆.浅谈高校技能大赛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作用[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21(8):222-223.
[2]李程忱.浅谈技能竞赛对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9,15(8):123-124.
[3]王磊.浅谈技能大赛对中职数控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J].中学课程辅导.2019,26(1):28-30.
[4]张亚琦,杨锋.浅谈如何提高建筑装饰技能大赛竞赛成绩[J].建材与装饰.2019,11(3):47-48.
[5]刘红.中职英语技能大赛情境交流环节的教学与训练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16(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