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汽修专业课外活动促进专业教学实践性探索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谢宾仁
[导读] 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对专业了解不足,学习能力偏低,对项目模块了解不透彻
        摘要: 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对专业了解不足,学习能力偏低,对项目模块了解不透彻,什么都想学但不知道哪个模块适合自己,上课也是模棱两可,课余时间自己的积极主动性不足,学完专业课程也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加上车间设备资源有限,日常教学不能满足每位同学的实际想法和需求,时间长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甚至不愿意去动手操作。课外活动趣味性强,更多的以学生为主体,相对自由轻松。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课外活动,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相结合,细化教学内容,把笼统的专业知识模块化,帮助学生定位适合自己的项目,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模块化  关联  教学实践  定位
        一、目前中职汽修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普通高中的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以便将来用其谋生和服务于社会。中职学校招生几乎是“零门槛”所以学生质量相对较差,而日常专业教学科目较多,学生学习容易伐味,加上汽修行业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包含的工种和模块较多(钣金、喷涂、营销、机修、电气、快速保养维修、底盘、美容装饰、新能源等),学生自己不能有一个正确的定位,课堂时间有限每个同学动手机会不多,学习氛围不够浓烈,久而久之学习兴趣下降。而教师按照教材教学比较笼统,容易产生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学生在单纯的学过理论后过一段时间再用理论来验证,有的早已经丢失的差不多。教师教理论,师父教实践,理论和实践难以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和师父的不协调,也容易造成学生实践中的浑浊,中职学校中“双师型”教师的缺乏,使课堂上讲解的维修知识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二、探索问题综述
        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内容相结合,细化教学内容,把笼统的专业知识模块化,帮助学生定位适合自己的项目,找到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习热情,提高动手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作为汽修专业的专业教学人员必须在中职教材的基础上做一定的调整,把理论教学中必须渗透新型车相关内容,在实训设备上配置新型汽车解码器等诊断设备,突出强调汽车行业“七分诊断,三分修理”的状况。这样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现行业汽修知识不会脱节。理论知识的乏味性在教学过程中难已解决,如果运用更多的教学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效率较低,另外一方面占用大部分教学时间,导致教学进度落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每一个模块,深入了解自身兴趣和专业知识的关联,从何找到一个自己的感兴趣且能深入学习的模块。这样的模式即能让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能减少教师的教学负担及教学实践。学生在一个模块有了一定的基础后,能带动身边的其他同学加入到相关的课外活动中去,久而久之,学生之间也能产生一种竞争意识,专业知识也会随之增强和扩展。学生会在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中自己钻研和实践,去发现新的问题和更深层次的理论知识。真正的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因为想要有好的实践,必须要有好的理论知识来铺垫。


        三、课外活动融入教学的意义
        课外活动形式多样,模块开展较多,没有课堂上的条框限制,学生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块进行学习,且内容直接,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较多、气氛活跃,学习氛围浓烈,能深入了解自己选择的学习能容,激发学习兴趣,找到模块之间的关联,由点到面掌握技能,学生深入学习一个模块内容之后,想进一步提高,自己发现模块之间是有联系的,能主动拓展课堂知识,达到最终效果,加上教师把自己课外活动获取的教学经验和方法融入课堂,提高课堂教学能力,活跃课堂气氛,把书本内容模块化,找到关联,提升教学效果。此外,以小结和比赛的形式来营造学习氛围,选拔国赛、省赛、市赛学生,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势头,让学生自己感受每天的收获,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采用“学”为主,“教”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考虑所教班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实际,制订适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及教材,提高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
        六、拟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1. 开展形式多样覆盖汽修专业模块多的课外活动
        2、示范课的形式交流探讨
        3、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想法
        具体措施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培养技能为核心进行教学模块的设计

  根据汽修专业的教学实际,在进行教学模块的设计上需要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将构造和维修两部分的理论知识进行有机地整合,划分为具体的教学模块,对相关的工艺知识以及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即进行技能训练,有效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二)以场景化教学方式提升模块教学的效率

  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意教学场景的创新,在模块化教学的指导下,应该以具体的操作和生产场景为辅助方式,使学生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边学边做,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也使学生的技能掌握得更加扎实。

(三)以精品课程的塑造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汽修模块,在开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塑造精品课程,并以精品课程为旗帜带动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多元评价

  模块化教学方式的采用,需要配合以合理的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往的学习评价方式以期末考核为主,在应用模块化的教学方式之后,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应该与课堂上的学习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技能等级鉴定(1+X),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全面性。

(五)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校企合作

  中职的汽修教学是为了培养汽车维修专业人才,学生的实操能力是学生顺利就业的保证,为了增强学生对技术的有效掌握,中职院校应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学生技术能力的有效提升。通过模块化教学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本身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在进入企业之后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的生产,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使企业主动参与到技术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来。
        结束语:
        学生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深入了解汽修模块及模块之间的关联,提升学习兴趣,放下手中的手机游戏,相互感染,建立自信且在汽修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实施模块化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形成连贯的学习思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选择个性化的模块组合方式,形成自身的学习方法和技能优势,在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之后,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开展自身的业务,有助于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能够使中职院校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田雄伟.职业学校汽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10):107-108.
[2]李树丰.技工学校汽修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4):8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