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思路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第8期   作者:王力勇
[导读] 美术学科比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
        摘要:美术学科比较重视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和创造,因此,教师不能局限于技能和知识的讲解,还应重视学生的欣赏能力发展,发挥中职美术教学的美育效果。只有完善当前的欣赏课教学思路,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美术素养的发展。
        关键词:中职美术;欣赏;研究

        前言:中职美术欣赏课是重要课程组成部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美术欣赏水平,让学生产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美学思想。在以往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能仅仅关注语言讲解,忽视了学生素养和品格的发展。为了提升美术欣赏课的质量,必须转变传统思路,引入新教学方法。
        一、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特点
在欣赏一个美术作品过程中,应结合作品类型采取针对性欣赏方法。在内容选择方面,结合学生的美术基础能力,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强烈风格的作品组织教学活动。针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设置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一些作品更加重视历史内涵和时代背景的表达,一些作品更加重视结构性和完整性。通过引导学生把握作品特点,能避免学生盲目欣赏,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正所谓“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意思就是如果学生只能用“画的真像”来鉴赏一个美术作品,那么他们的审美水平和一个儿童没有什么区别。
例如,在组织学生欣赏《格尔尼卡》的过程中,强调作品具备的历史感,让学生明确作品的历史背景,进而了解作者在作品中展示的情感内容。通过观察牛和马的嘶吼状态,能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暴力和残忍,这就比较贴近画作的主题,也就是对于纳粹党的控诉。在为学生讲解作品历史背景之后,学生能把握画作的重点进行欣赏,更深入了解作品内涵,保障了欣赏教学的效果。
        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欣赏
在中职美术教学中,利用合作学习的模式有利于提升欣赏教学趣味性和活跃性。学生在小组学习中,能积极提出自己对于作品的看法,提升自身解决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利用分组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获得欣赏和观察的机会,进而发展审美素养和思维习惯。例如,在讲解花鸟的作品过程中,让学生以小组的方式进行探究,为学生布置评价和欣赏作业。小组中每个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欣赏和评价作品。例如,可以从小鸟的眼睛或者姿态角度进行评价。也可以从作品色彩和着墨的浓淡方面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每个人关注的细节不同,能提升欣赏的深度,让学生在讨论中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观点,并且记录不明白的问题。在课堂总结过程中,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总结分享,而后利用全班的力量解决难点问题,这样有利于发挥集体的力量,让学生提升参与积极性。
        三、创设情境辅助欣赏教学
不同的美术作品门类,有着不同的特征,在空间性、静态性、视觉性、造型方面存在差异。

利用情境创设的方法,让学生直观体会这种差异,了解美术作品中的意蕴美和情感要素。不同美术作品的制作方法和物质材料不同,所以在审美形式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例如,绘画中表现的线条、笔触、明暗和色彩等有着一定的差别。雕塑中,不同的作品在机理、质感方面存在差异。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体会这种形态和风格差别,而是单调的文字讲解,更有利于学生欣赏能力的提升。他们能有机会体会和比你各种艺术语言的差异,并且利用笔述或者口述的方式表达对于艺术语言得了产品和感受。利用音乐也可以创设情境,有效渲染艺术作品的氛围,避免欣赏教学落入枯燥的抽象概念讲解和理论阐述中。例如,对于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让学生在聆听饱含情感的《父亲》歌曲之后,在引入作品的解说内容,一个贫穷、善良、朴实和勤劳的老农形象呼之欲出,学生在欣赏中产生了深度思考。
        四、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中职美术欣赏课堂不能是教师的一言堂,也不能全程由学生主导。教师应重视师生互动,通过师生共同讨论,体现欣赏课堂的民主性,教师和学生之间能有效交换观点。美术欣赏并不是绝对的,教师的看法或者观点也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师生之间的互动比较关键,学生能质疑教师的观点,也可以在教师的说法基础上进行拓展。在欣赏教学中,遵循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路,让学生关注作品的细节。包括当做、人物、环境等,都要弄明白,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和原因,说出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感兴趣的部分。借助师生互动,学生能从原本不熟悉、不理解的作品中发现美感,能拓展自己的思路,形成一定的艺术辨别能力,在表达过程中也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1]。例如,对于中国美术民间美术作品的欣赏,教师和学生各自收集民间的竹编、草编、民间玩具和剪纸等资料内容,可以从网络或者杂志中搜集相关图片资料,结合风格、创作年代和作者、类别进行整理。搭配文字说明之后,能领会中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和闪光点。在课堂中,学生和教师交流分类的方法,并且分享对于作品的认识,能更加了解民间艺术作品的源头,全方面欣赏相关资料。当前流行的动画动漫、手机游戏美术作品和沙画等等,都可以成为师生互动的欣赏对象。结合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美术教育资源,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展欣赏能力[2]。
        结论:美术欣赏教学并不是一味的灌输,也不是从头至尾的填鸭教学。教师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的情况出发,把握学生的情况和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能力和习惯。欣赏教学的目的不是传授欣赏知识,而是鼓励、激发和唤醒,让学生体会作品深层的美感,发挥美术教育的作用和价值。
        参考文献:
        1.邓学辉.如何利用微课教学提高中职美术学生的欣赏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9(09):160-161.
        2.王君.中职美术教学中学生欣赏力的提升探究[J].艺术评鉴,2019(09):140-14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