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小组合作优化初中历史教学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南拉
[导读] 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教育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意义上的教育模式已很难适应现代化的教育需求。小组合作就是引导学生围绕既定的学习任务,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合作探究。将小组合作有效地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既能增强生生之间的互动,又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因此,教师不妨让小组合作成为初中历史课堂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将小组合作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进而让学生共同经历历史知识的构建过程。
        关键词:小组合作;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引言
        如果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只知努力超越班级里的每一个人,学习的积极性会在极大程度上被抑制。要使学生历史水平有整体的提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改变以往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学习,督促学生共同研究自主学习。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
        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主要是:初中历史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课间互助学习与研究,课后团结友爱;有利于班级整体成绩的提升;有利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有利于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班级历史学科水平。
        二、提高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性策略
        1、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形式需灵活多样
        提高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性策略之一是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形式需灵活多样。小组合作学习分组并不是可以随意为之的事,需遵循一定原则,否则后果很严重。总体应该遵循“组内最大不同”“组际最大相同”的原则。“组内最大不同”意思是分组后每一组的组员在性别、性格、成绩、能力、兴趣等方面要尽可能不相同。“组际最大相同”就是说在组内最大不同的基础上,各组之间的性别、性格、成绩、能力等应尽力做到均衡。在这个大原则的前提下,再按照阶段化和自主化两个小原则进行分组。阶段化是指根据小组合作学习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分组形式。总之,在进行分组时,应该按照当时的教学任务,视具体实际情况而定。可以按照座位就近、学生选择、教师安排、成绩情况、随机等因素分组,也可以按照性别、性格、能力、兴趣、任务、行为表现等因素进行分组。
        2、小组合作学习座位安排应科学合理
        提高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性策略之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座位安排应科学合理。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摆放形式常见的有秧田式、马蹄式、半圆式、丁字式等。座位的摆放,是为学生合作学习服务的,而不是相反。不应该为形式而形式,防止过分专注于座位形式。什么样的座位摆放形式才是好的呢?可以说,凡是可以方便师生、生生之间交流合作的形式就是好的。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第一,是座位安排应该重内涵轻形式。教师必须清楚不同座位安排形式的优缺点,不同形式会对合作学习产生不同的影响。

有内涵、符合需求的座位安排形式才是最好的,忌一味地追求新颖独特。有的时候座位安排不妥当会带来小组合作效率低下的问题。比如,以花朵绽放式的围坐形式既有利也有弊,其利的一面是有利于交流合作和监督,其不利之处在于有些学生背对教师,看黑板需要在椅子不挪动的情况下转身180度。于是,有的教师为了更好地衔接小组合作与大班授课,采用万向轮转椅。这种做法有很大的风险,转来转去,不但效率大大降低,而且有时会造成课堂混乱,因为有些学生会将转椅当成游戏玩耍的工具。第二,是座位摆放要简单易行。总而言之,不同的教学需求则应采用不同的座位摆放形式。有的座位摆放形式虽然简单,例如面对面、丁字式、秧田式等,但是却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既能使教室桌椅整齐美观;又扩大了空间利用,可以方便教师在各个小组自由穿梭;还能很好地缩短学生间的空间距离,方便学生交流与合作学习。
        3、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
        提高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性策略之三是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反思总结,在理论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保持先进的教学理念,在历史教师的职业生涯中,除了保持必要的学科知识以外,应该时刻保持敏锐的嗅觉,当有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出现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并主动分析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充分考虑是否符合本校的教学目的和学生情况。对于教案的设计要细化,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要把时间尽可能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上产生一种不断讨论思考的学习氛围。
        4、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冲突需提前预测
        提高初中历史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有效性策略之五是对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冲突需提前预测。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容易产生群体认同,从而忽略个人观点,压制不同意见和建议。由此可见,在学生沟通和交流中,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缺乏有效的冲突管理,则会导致冲突升级,出现问题泛化、责怪别人、人身攻击、命令和威胁等现象的发生。因此,在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进行“冲突预测”。通过对学习内容的分析,发现其中容易引起争议的问题,并对可能发生的矛盾及过程进行预设,这将更利于教师在学生产生争议时的调控和引导。对冲突双方,不应该简单地肯定一方否定另一方,应该让他们说清自己的意见并认真听取对方的意见,这样方能化解冲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结语
        总之,小组合作是一种非常适合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历史学习,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范晓红.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2(2).
        [2]叶海深.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5(20).
        [3]廖根生.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J].农家参谋,201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