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席东
[导读] 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生活化教学体现出的运用作用
        摘要:物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到生活化教学体现出的运用作用,合理使用多种生活化资源开展高水准的知识讲解,提高初中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感受到课程知识的特色。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引导班级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与深度思考,不符合初中生呈现出的学习兴趣与探索需求,限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所以本文分析物理教师如何对初中生开展生活化教学,通过生活化对学生们开展更高层面的知识讲解,这样利于培养班级学生的探索兴趣与学科能力。
        关键词:物理教师;生活化教学;初中生;教学方式;教学质量

        前言: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指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索,没有让班级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体现出的特色与运用价值,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研究指出生活化教学具备比较强的运用价值,通过生活资源的合理运用能打造更高层面的探究平台,引导学生们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探索与认知,利于提高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所以物理教师应该运用生活化对初中生开展创新性的知识讲解与学科能力的有效培养,以此提高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一、物理教师应该运用生活化资源开展创新性的课堂导入,吸引班级学生的关注力与探索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指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索,不能通过课堂教学让班级学生感受到学科知识的特色与运用价值,限制课程教育的实效性。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与学习能力,本文认为物理教师应该运用生活化资源开展创新性的课堂导入,吸引班级学生的关注力与探索兴趣[1]。这样可以指导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探索,强化学生们对所学知识点的运用能力,以此收获更高层面的课程教育效率。
例如,物理教师对初中生开展“噪声的危害和控制”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变陈旧的教学方式,重视运用生活中的课程知识开展创新性的课堂导入,引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探索。物理教师能通过信息技术展示社会生活中出现噪声的现象,也能展示生活中噪声造成的各种危害,立足这些资源的运用实施创新性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们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与运用思考。这样可以指导学生们对课程知识进行探索,立足课堂教学对初中生讲解噪声危害的知识,组织学生们讨论解决噪声问题的各种策略,提高学生们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
        二、物理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讲解课程重难点知识,提高初中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
因为生活化教学具备比较强的运用价值,通过生活资源的合理运用能打造更高层面的探究平台,引导学生们对知识点进行深度探索与认知。所以在对初中生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物理教师应该实施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们探索课程知识的兴趣。基于初中生学习学习规律与认知情况,本文认为物理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讲解课程重难点知识,提高初中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


以“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课堂教学为例,物理教师应该围绕生活中的能源使用与持续利用等内容对课程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让班级学生对能源的持续化发展进行深度的探索与情感思考。然后提出“为什么要对能源进行合理化的运用?”“谈谈能源持续化发展对绿化祖国的积极意义是什么?”“从物理学角度思考怎样保障各种能源的有效率用?”通过这些问题提出,物理教师能指导初中生对课程知识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索,立足初中生的思考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知识讲解,让学生们对知识点实施深度的认知[2]。这样可以增加初中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程度,提高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也利于学生们树立节约能源与持续化发展的良好意识。
        三、物理教师围绕课程知识组织初中生进行生活实践,强化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研究指出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引导班级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探索与深度思考,不符合初中生呈现出的学习兴趣与探索需求,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而生活化教学是一项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更好展示出课程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联,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的认知程度。所以物理教师在对初中生开展课程教育的过程中应该开展生活化教学,除了开展理论层面的知识讲解,教师也需要围绕课程知识组织初中生进行生活实践,强化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例如,物理教师对初中生开展“摩擦力”讲解的过程中应该革新陈旧的教学方式,在讲解基础课程知识之后也应该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们进行实践探究。基于初中生体现出的课程基础与实践探索能力,物理教师应该将班级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小组实践的方式对摩擦力的现象与运用价值进行多个层面的探究,通过生活实践增加班级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程度[3]。这样能改变之前的教学方式,也能通过生活实践的方式锻炼班级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更可以提高课程教育的实效性。
        结论:物理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应该将生活化教学模式运用到具体的课程知识讲解中,立足生活化教学的开展强化学生们的学习意识与探究动力。基于初中生的思维特点,物理教师应该运用生活化资源开展创新性的课堂导入,吸引班级学生的关注力与探索兴趣。同时,物理教师需要通过生活化教学讲解课程重难点知识,提高初中生对学科知识的认知程度。此外,物理教师也可以围绕课程知识组织初中生进行生活实践,强化学生们对学科知识的实践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梁喆.融合STEAM理念的初中物理实验生活化教学——以“光的折射”为例[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20(02):29-31.
[2]马兴卫.基于教学生活化的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以“照相机与眼球  视力的矫正”教学为例[J].物理教学,2018,40(04):45-48.
[3]郭建南.源于生活  走进生活  超越生活——关于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思考[J].湖南中学物理,2017,32(12):26-2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