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聋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实现探讨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曹静宜
[导读] 聋校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感官缺陷,较之普通小学儿童而言
        摘要:聋校小学阶段的儿童由于感官缺陷,较之普通小学儿童而言,他们在学习上都存在着较大的困难。他们在数学课堂中,往往无法理解较为抽象的事物,这时教师便需要利用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思考。基于此,本篇文章对聋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意义和实现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聋校;小学数学;实践活动
引言:
        聋孩子由于听力的缺失,所以对外界信息的接收力较差,尤其是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差,并且多数孩子学习兴趣不高,所以数学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存在较大难度。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强,往往又用数学符号传达信息。而借助于数学实践活动,能够提升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刺激多感官共同参与信息的接收,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
1 实践活动在聋校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实践证明,实践活动在聋校数学教学中应用有诸多优势:一是可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视觉环境,弥补他们的听力缺陷,消除学习障碍,有助于学生通过视觉思维和动作思维认知数学、学好数学,发展数学思维能力;二是可以让数学知识更加形象化、直观化。实践活动的直观形象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通过图片、文字、图表、视频和动画等多种形式,将知识生动呈现在学生面前,能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适应性,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究热情和主动学习意识;三是可以通过生活的再现、事物的演示、多媒体应用等各种手段,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为学生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 传统的聋校数学教育模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都有的一个通病,在特殊教育中仍然存在,那便是阻碍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特别是对于聋儿这个特殊的学生群体,聋儿并不能像普通的学生那样依靠听觉来获取信息,聋儿接受外界的信息主要依靠视觉,长期借助视觉一方面发展了聋儿的形象思维,使得他们对于直观的事物具有更好的记忆和学习的能力,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种相对单一信息获取方式不利于聋儿抽象思维和能力的发展,因此大部分聋儿学生对于抽象知识的接受能力偏低。面对这种现状,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能力,但是沿袭传统的教育模式,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用笔为聋儿进行示范,聋儿参照教师所画内容进行机械地模仿,造成很多教师片面地认为聋儿缺乏自行创作的思维和能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没有对聋儿进行有效地引导,加之信息传递的不对等,使得实际教学并没有起到其应有的作用,完全没能调动聋儿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聋儿的相关思维没能得到有效的开发。
3 在聋校中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措施
3.1 采用情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因其身体上的缺陷,如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讨论和关注的话题。对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的情景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通过情景引入模式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和活力,同时借助现代信息多媒体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提升。


3.2 利用实践活动将数学知识由抽象化转为具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对于聋儿学生之所以比较难,在于数学知识本身比较抽象,符号性语言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有难度。尤其是他们的抽象思维发展十分缓慢,形象思维相对稍好,他们比较喜欢用感性思维去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于一些学生喜欢的事物来转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熟悉感,不至于感觉陌生。比如,在学习圆柱体时,他们对教材中平面化的圆柱体难以在头脑中形成圆柱体的形象,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拿出圆柱体的模型,向学生展现出来,使平面化的图形变得立体起来,并且转换不同的角度,让学生能够深切地感知。学生对这些具象化的事物,看得见摸得着,在心中建构这些事物的形象没有多大难度,而且可以联想到生活中类似的事物。对于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没有难度,他们才更容易产生兴趣。
3.3 教师在践行数学实践活动的时候要看重同聋儿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但是这里需要进行特别地说明,虽然社会倡导对特殊人群的人文关怀,摘掉看待特殊人群的有色眼镜,但是在现实中与聋儿交往中便会发现,大多数的聋儿仍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问题,很多聋儿脾气暴躁、内心封闭,自卑情绪严重,加上其父母对其溺爱和社会部分人的歧视,教师要想与聋儿真正的进行平等的交流仍然有一定的困难。教师要想与聋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交流,需要缓解聋儿的心理状态,只有一个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才能接收到外界传递的正能量信号,接受来自于他人的善意。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聋儿在特定方面的特长,从而通过发展聋儿的特长建立聋儿交往的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要更多地领着聋儿走出教室,使聋儿更加熟悉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破除心理上的陌生感。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以一个积极阳光的形象与聋儿们站在同一位置上,切忌畏畏缩缩,刻意与聋儿们保持距离,伤害聋儿们的自尊心。
3.4 利用实践活动丰富数学练习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聋孩子们在身体上有残缺,使得他们学习数学相当吃力,在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比正常学生也就更多,他们在接受数学知识的速度比较慢,而且记忆力也不够好,往往是刚刚学过了,过了一会就忘到九霄云外了。因此,有必要对他们进行一些练习训练,以便让他们得到及时巩固,延长他们遗忘的时间。但是,面对单调的练习,孩子们往往提不起兴趣,甚至厌倦这样的训练。而实践活动可以丰富练习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对他们出示的题目,尽量符合他们的认知能力,使他们都能够回答上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的能力达到一定基础之后,再给他们增加训练难度。尤其是一些带有游戏性质的答题活动,能够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积极参与进去。在他们的能力允许的条件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抢答的环节,调动他们的表现欲。在种种激发手段下,他们对数学也会产生兴趣,愿意用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出色表现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引起他人的关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聋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积极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对教师与学生而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培养其思维能力,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将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有效运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成绩,进而有效提高聋校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志荣.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研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9(20):44-45.
[2]刘桂香.探究特殊教育学校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关爱教育[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2):110.
[3]黄利平.让综合实践活动更贴近残障学生[J].人民教育,2018(08):8.
[4]马巧茸.教育现象学视野下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的生活体验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8.
[5]刘海平.特殊教育中的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之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2):6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