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教育学文摘》2020年8期   作者:赵莲华
[导读] 新课改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的认识
        摘要:新课改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全面改革,同时也提高了人们对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基础教育的认识,本文从新课改的要求出发,结合小学语文课堂的具体教学状况,提出了提升课堂有效性的策略,力图为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与实践的依据。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性

        前言:小学语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基本的理论认知基础上进行听说读写的全面教育的一门学科。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为学生营销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与环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利用丰富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一 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都应该把兴趣的激发放在第一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在阅读中发现乐趣。为了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我们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如提问。面对学生,教师必须根据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特点,设计问卷。问题不能太简单,问题太简单,学生回答得太快,很难引起他们的深入思考。同样,问题不能太复杂,防止学生在阅读时出现挫败感。小学生还具有容易被新奇事物和丰富想象力所吸引的特点。 
例如,在在小学语文的过程中,多媒体投影仪可以用来给学生看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电影和电视材料,这可以大大地加深学生对文本背景的理解,从而更好地掌握课文的情感和内容,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迅速提升[1]。
(二)巧妙问答,解决问题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在进行课文阅读时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关于文章本身的问题,有些则是关于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教师需要对这些阅读问题进行概括总结,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具体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此外,他们需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排除相关的困难,这样学生们就能在学习中思考和理解。在一定程度的思考和认知之后,老师们可以引导学生去正确的方向思考。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不理解的部分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回答问题,以提高阅读能力。同时,它还能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和进行发散思维,大大提高了整体的阅读效果。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内容设计和讨论相关的情节,这样学生就能阅读有良好的思考模式和相关的问题,这样他们就能在阅读中思考和感受。比如当教师在讲授《小兴安岭》时,可以引导学生们在头脑中勾勒出美丽的场景并思考这篇文章的独特之处。然后,他们可以用进行集体阅读活动的方法来可以分享和交换这些文章的内容。通过设计问题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
(三)改进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
        在日常的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需要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科学的阅读方法,革除传统的阅读方法的弊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自觉阅读成为可能。同时,读书不应是一种机械的阅读和阅读过程,而是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因此,在坚持阅读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在阅读时学习,学习书本的知识和真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计划和目标中学习并阅读,这样他们就能从阅读中获得更多的东西并激发他们对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阅读中,老师对学生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2]。
二 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不应该是生活在真空里,他们应该认识真实的世界,在真实的生活中获得自己的感受。但是在面对一些他们从未见过的景色与事物时,学生难免会感觉到写作的难度,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通过视频的直观的方式,向学生展现真实的世界。创造情境需要生活的大力支撑,一些内容较为优秀的作品往往是作者感悟生活之后加以创作的,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要积极地联系生活,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结合新课标的相关要求,教师要切合实际的思考学生学习情况,为学生创建生活性的学习情境,赋予语文课堂一定的生机和活力,做好语文课堂和学生生活之间的衔接工作。同时为了渲染课堂学习气氛,教师可以巧妙借助先进信息技术制作教学课件,向学生生动地呈现教学内容,给学生视觉造成一定冲击,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3]。
        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合理的辅助引导,就能够让学生在多彩的生活中,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世界,发现这个世界不一样的美丽,产生真情实感,并将这些真实的情感带入到语言应用的过程中。只有这样,学生的语言应用才是有内容有深度,而不是将他们单纯的局限在熟悉的空间里,闭门造车,生搬硬套。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语文的学习是件美好的事情。
三 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互动式教学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
        互动式教学提倡的是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日常学习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成为互动式教学的受益者。课堂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做,而是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启发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明白应该怎样做。教师还可以参加到课堂讨论中去,积极的引导学生,清楚的知道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善知识结构,获得知识内容。配合多种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多媒体互动下爱上学习互动式教学有助于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迅速地掌握到学习的技巧,便使得他们在与他人不同起跑线的道路上快了一步[4]。
(二)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听见世界的声音
        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课堂也并不例外。不仅可以让课堂图文并茂起来,还能通过“云课堂”,“微课”等现代方式,让不同地区的学生都能够享受一线大城市的课堂资源,实现“有教无类”的古典教学精神。
        多媒体技术让课堂教学模式更加丰富,教师可以摆脱单纯的黑板教学,而采用多媒体技术,使用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引导式教学。语文的教育归根结底还是能力的培养,不在于学生记住的标准答案有多准确,而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自己思考解决问题。
(三)体验教学给学生最真实的世界
        语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非常强,几乎是所有的知识都能从生活中获得。那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备课水平,从现实生活中寻找案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知识中体验生活。语文要教会学生的是一种思考释放,是语言与思想的统一,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发挥联想,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对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3]。
        教师还可以通过各种贴近生活的作业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观察生活获得内心的感悟。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是最丰富的,教师可以引导性的提出问题,让学生们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
        除夕之夜让学生买对联,挑对联,书写对联,自己原创对联,让学生给饭菜取寓意美好的名字,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魅力。这些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能让他们领悟生活中的语文。
结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增强语文教学水平,是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要实现的两大教学目标。教师应该积极的面对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方式方式,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从而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范耀英. 新课改下,如何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语文课内外,2019,(013):113.
[2]王学兰.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J]. 中国农村教育, 2019(002):P.93-93.
[3]曹云霞.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 华夏教师, 2019(29).
[4]唐美文. 新课改下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 教育观察, 2019(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