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病例:患儿,女,11岁主因干咳3周就诊。患儿3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呈持续性干咳,以白天醒觉状态明显,夜睡后消失,无发热、气促、咳痰、胸闷等不适。平素体健,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查体:肥胖体态,咽稍充血,双侧扁桃体无肿大,无皮疹,就诊时呈连续性干咳,频率约为40次/分,但无发憋、口唇发绀、呼吸困难等症状,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腹及神经系统未见异常。辅助检查:血常规WBC12.11×109/L,N54.8%,L37.1%,M:8.1 % 。胸片示:右下肺纹理稍重。
初步治疗:根据病史,在不能排除感冒后咳嗽的情况下,予抗炎、抗病毒、止咳对症治疗6天,不见好转,由于患儿咳嗽频繁,不易自控,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为排除呼吸道其他因素所致咳嗽,进一步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1:40),血沉正常,皮肤过敏原筛查:(-),PPD(-),胸部CT:未见异常,支气管镜:未见异常,肺功能:通气功能基本正常,最大自主通气量正常,通气储量百分比中度不足,弥散功能正常,残总比正常。
试验性治疗:上述治疗6天不见好转后,加用“可待因”、“氯雷他定”口服3天,症状同前。追问病史,该患儿父母忙于工作,患儿跟外祖父、祖母生活在一起,平素语言不多,很少与老人沟通,近日正逢中考阶段,咳嗽是突发出现的。在不能除外心因性咳嗽后,停用上述药物,进行了“支持性心理治疗”,嘱患儿放松休息,减少夜间学习时间,多睡眠,口服多种维生素作为“安慰剂”,治疗10天,再次就诊时,似乎咳嗽较前频度减少,但仍存在一声接一声的咳嗽。 该患儿是否存在精神因素所致气道高反应状态?故再予口服“顺尔宁”10mg/日,2周后,干咳频率程度明显缓解,在与患儿电话随访询问时,患儿语音连贯,未出现咳嗽。1个月、2个月再次门诊复诊时,患儿状况良好,未再出现上述症状。患儿很有礼貌、表情愉悦的样子。
【关键词】咳嗽;治疗;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心理干预。
讨论:随着生物学模式逐渐被社会-生物-心理学模式所替代,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愈来愈受到医学、心理、教育界的关注,行为问题已占儿童就诊总数的2%-5%[1],儿童心理行为问题中常见儿童多动症、遗尿、厌食偏食、腹痛、学习困难、恶心、呕吐、头痛等,但很少有报道咳嗽与此有关。
该患儿所出现的咳嗽,不能除外是心理问题所致的身体疾病。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2],如果父母对个体的情感表达缺乏温暖,会使患儿逐渐产生无助、自卑、冷落感、不安全感等,一些儿童为获得他人的爱与关注,常出现一些临床病症。此类患儿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临床辅助检查多无阳性结果,与临床症状明显不符合。
该患儿父母忙于工作,基本上跟老人生活在一起,平素少言寡语,与周围人沟通少,近日进入中考阶段,突发频繁干咳,晨起为著,不能自控,以致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此外,患儿体质属肥胖型,性格内向,是否有潜在的心理障碍?
此患者经抗炎、抗病毒治疗无效,加用可待因、氯雷他定治疗效果不佳,支持性心理治疗、加用安慰剂和顺尔宁联合治疗两周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在临床工作中,临床医生的思维应该多元化,不应忽视心理疾病,在诊治中更应该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动、生活环境等,以免延误诊病情。这样对预防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及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心因性咳嗽,在成人和儿童中均可出现。目前学者们对 “心因性咳嗽”或称“习惯性咳嗽”的临床特征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的来讲,基于专家的意见,诊断“心因性咳嗽”或“习惯性咳嗽”之前,必须对患者做全面的评估,排除抽动症及引起慢性的咳嗽的其他一些少见原因,除外临床心肺功能检查异常等情况后,且通过行为矫正或心理干预能使咳嗽症状改善,方可作出诊断。对于成人的持续性咳嗽,即使已经做了广泛全面的检查也未发现原因,如果行为矫正和/或心理治疗失败,那么应诊断“不明原因的咳嗽”而非“习惯性咳嗽”或“心因性咳嗽”。对于儿童,排除罕见的咳嗽病因时应务必个体化,因为一些不当的调查和治疗反而会增加其发病率。是否存在夜间咳嗽不能作为诊断或排除心因性咳嗽的标准。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如果咳嗽确实与心理因素相关,在排除其他病因后,应积极给予行为矫正或心理干预[3-5]。
参考文献
[1] 陈青,饶立德,郭玉.156例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咨询分析[J].福建医学杂杂志,1997,19 9(5):40-41.
[2]肖长根,唐秋萍,邓云龙.儿童心理虐待与忽视同父母养育方法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 15(3):200-202.
[3]Richard S Irwin, William B Glomb,Anne B. Chang. Habit Cough, Tic Cough, and Psychogenic Cough in Adult and Pediatric Populations : 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CHEST2006,129:174S¨C179S.
[4] Anbar RD, Hall HR. Childhood habit cough treated with self-hypnosis. J Pediatr 2004,144:213–217.
[5] Powell C, Brazier A. Psych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management of respiratory symptom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Paediatr Respir Rev ,2004,5:21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