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外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感染病原菌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0/7/24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3期   作者:王艳霞
[导读] 研究骨外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感染病原菌。
        摘要:目的:研究骨外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感染病原菌。方法:筛选2015年2月-2020年5月我骨伤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和感染病原菌类型。结果:162例患者均送检,134例患者运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2.72%;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9株,苯唑西林61例,利福平1例,左氧氟沙星5例,克林霉素61例,红霉素57例,复方新诺明35例;大肠埃希菌60例,哌拉西林舒巴坦1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5例,头孢吡肪12例,左氧氟沙星27例,阿米卡星2例,亚胺培南1例,美罗培南1例,氯曲南34例,头孢曲松41例。病原菌分布特征:检出的162例患者中160检出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6例,革兰阴性菌85例,真菌3例,其中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60例)、铜绿假单胞菌(15例)和鲍曼不动杆菌(10例),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69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结论:骨外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较普遍,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埃希菌是比较常见的两种感染病原菌,病原菌对应运用的药物不同,药物运用不当极易产生耐药菌,因此在临床中需要严格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包括用药指征和用药剂量,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确保临床治疗的效果。
        关键词:骨外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病原菌分布

        骨外伤是临床骨科比较常见的一类病症,在实际临床中的发病率较高,骨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大额影响,严重时可引起褥疮、便秘以及栓塞的发生,患者的免疫功能也会不同程度的受到影响,在临床中增加感染的发生,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抗感染治疗,引发感染的病原菌种类不同采用的抗菌药物不同,现阶段临床中具体的抗菌药物较多,具体的病原菌种类也相对较多。现就我院2015年2月-2020年5月收治为162例骨伤外科住院患者,研究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和病原菌分布状况,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2月-2020年5月,共162例骨伤外科收治的住院患者进行此次研究,选取标准:选取成年且未超过65周岁的患者;选取均在骨科住院治疗的患者;选取明确感染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的患者;选取临床病历资料完整的患者;选取家属对此次研究内容了解并签署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排除重要脏器患病的患者;排除有抗菌药物使用过敏史的患者;排除妊娠或者哺乳期的患者;排除未良好完成本次研究的患者。
共162例骨伤外科住院治疗患者,性别资料:男性患者93例,女性患者69例,年龄资料,下限值为18岁,上限值为64岁,平均值为(46.72±5.94)岁,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没有显著特异性,符合研究对象选取标准,院方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开展此次研究,研究有意义。
1.2方法
1.2.1药敏试验和细菌鉴定
样本采集严格按照相关实施规范,进行样本收集,细菌培养以及分离,血液样本采集后采用我院血培养仪器后者直接将样本值与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或者血平板,置入35°孵育箱中7%的二氧化碳中进行培养。
细菌鉴定采用全自动生物分析仪检测,药敏试验军体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具体评价参照2000年,美国临床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1]。


1.2.2菌株质控
        大肠埃希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细胞菌ATCC27853,以上均来自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2]。
1.3观察指标
        分析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和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具体以临床统计数据为准。
1.4 统计学方法
用软件SPSS20.0对两组的临床数据予以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X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检测标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62例患者均送检,134例患者运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2.72%;抗菌药物使用状况: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9株,苯唑西林61例,利福平1例,左氧氟沙星5例,克林霉素61例,红霉素57例,复方新诺明35例;大肠埃希菌60例,哌拉西林舒巴坦1例,头孢哌酮钠舒巴坦5例,头孢吡肪12例,左氧氟沙星27例,阿米卡星2例,亚胺培南1例,美罗培南1例,氯曲南34例,头孢曲松41例。病原菌分布特征:检出的162例患者中160检出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76例,革兰阴性菌85例,真菌3例,其中革兰阴性菌包括大肠埃希菌(60例)、铜绿假单胞菌(15例)和鲍曼不动杆菌(10例),革兰阳性菌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69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例)。
3 讨论
现今,创伤性床上后骨感染慢慢将血源性创伤后骨感染取替,进而成为了发病的重要因素。抗菌药物的出现,在保障人类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知识普及和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我国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比较普遍。在临床上人们更多的只是看到抗菌药物的救治作用,而忽视了其不良反应。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病死率,而且还能导致耐药株的出现和严重的毒副作用。骨伤外科中易发生院内感染,具体诱发感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由于患病患者额的生理指标变差,机体免疫力出现下降,诸多患者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运用抗菌药物,部分较为严重的患者还需联合使用抗菌药物,骨伤外科诱发感染的病原菌较多,而现阶段临床中的抗菌药物种类也较为丰富,因此临床中对病原菌的检测和针对性抗菌药运用成为重要的抗感染治疗内容[3]。
本次研究结果为:骨外伤感染具体的病原菌种类较多,在临床常见的分类方式为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常见的抗菌药物有: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钠舒巴坦、头孢吡肪、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氯曲南、头孢曲松;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的抗菌药物有:唑西林、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在实际临床中还需要具体菌类检查,选择针对性药物,同时还需要注意用药剂量的控制。
综上所述:骨外伤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应依据病原菌,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病原菌对抗菌药物耐药性严重。病原菌耐药性的逐年上升已成为临床治疗所面临的严峻问题,及时了解住院患者病原菌感染的流行分布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对临床用药治疗具有良好的指导作用。因此在临床中需明确病原菌后决定用药种类和用药剂量,以减少多重耐药菌株的产生与流行。
参考文献
[1]陈燕娣,蒋晓春,黄婷婷,等.脑外伤感染病原菌及治疗后巴士指数和SAS及SDS评分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29(13):1989-1992.
[2]孙景熙,王福斌,陈剑明,等.手外伤感染患者伤口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8,56(04):111-115.
[3]修连喜,肖一星,林素珍,等.骨外伤严重感染药学会诊实践与体会[J].海峡药学,2017,29(04):204-2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