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小学教学水平有了很大进步,尤其是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深受家长和老师的重视。阅读是小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年级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阶段。针对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探讨将阅读推广嵌入到语文教学当中,以期促进学生阅读,做到教学相长。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阅读推广;策略
引言
阅读在语文学科中占有较大的板块,对于教学来说它是重点内容,而对于学生来说,阅读不仅能够帮助他们丰富基础知识和语言文字,更加能够影响品性,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涵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从实际来看,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理想,阅读教学基本处于浅层次的理解,学生对阅读的热情并不高涨,根本上掌握的阅读技巧很少,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探索科学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在小学阶段建立良好的阅读素养。
1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1.1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小学生受年龄、思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缺少一定的自我约束能力,语文教学课堂上经常会出现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等问题,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原因之一。而要想有效改善这一问题,关键还是要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才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活动的有序实施,则能够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之中。由此可见,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应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1.2有助于丰富视野,强化写作水平
阅读是丰富学生视野的有效途径,多样化的思想、世间万物的描写以及形象生动的故事,如同浩瀚的大海,学生可以从中汲取大量的营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说是帮助学生开阔眼界的一个过程,学生可以从中认识到不同的阅读题材,领略五彩缤纷的场景,体会多样化的情感。而且阅读视野的丰富,大量文字的积累能够直接作用于写作,帮助学生流畅写作的同时,提升文笔。
1.3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小学生因为年龄小,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会受到周边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在学习能力以及心境发展等方面,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外阅读活动组织过程中,为学生创设出较为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之中。而学生一旦参与到课外阅读活动之中,自然就能实现阅读积累、知识巩固与拓展的目的,长时间坚持下去学生能够积累较多的素材,为其写作奠定基础,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较为良好的阅读习惯,语文学习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与提升。
2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1采用游戏教学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学经常会组织一些小的互动,但是很少有有教师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寓教于乐,将教学内容与游戏充分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最终达到游戏和学习的平衡,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有不会使教学效果受到游戏的影响,这样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在顺应学生天性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探究学习等。
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阅读学习,教师首先要有很好的课堂把控能力,要学会在适度的范围内控制学生游戏的原则和游戏的开放程度,同时还要注重知识与游戏的结合,有很好的把控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次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要注重结合微课和多媒体进行游戏的趣味性教学,利用线上的阅读游戏来增进学生的参与程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吸收;第三,教师还要带领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活动的游戏参与,或者是将语文阅读的教学课堂转移到户外和社会上的某项活动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动手和进行感知,在思维和情感的双重推动下进行学习。
2.2以写促读,夯实阅读基础
阅读往往离不开写作,阅读的深入还伴随写作水平的提高。通过写作来促进阅读,夯实阅读基础。如及时进行小练笔训练。根据阅读中所涉及的写景、叙事、抒情或议论的方法技巧,抓住某一景、一事、一理、一情,运用一种手法或技巧进行练习。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有一个语文要素。比如“思路要清晰”这一要素,要求学生根据本单元几篇课文共同体现出来的主题进行梳理,将几篇课文的共同点和异同点做成表格提纲挈领地梳理出来。之后借鉴某一主题进行小练笔,要求思路清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教师要认真批阅学生的习作,指导出现的问题,并进行二次练习,直到学生基本掌握这个语文要素的习作要领。同时,学生也在一次次修改的过程中不断阅读文本,达到了以写促读的目的。
2.3组织朗读比赛,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
当代二胎政策的实行,依然改变不了当前的社会局势,独生子女还是占绝大多数。而学生们在家庭中深受爷爷奶奶们的过度宠爱,致使学生养成坐享其成的性格,甚至无法和同龄小朋友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性可持续发展。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以及阅读情感,经过学生小组之间相互合作与沟通,从中学会揣摩词语间的深层情感及主要内涵,并与作者的主旨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此外,教师开展的朗读比赛可以抓住学生的求胜心理,并诱导学生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增加学生的学习效率及教学质量。
2.4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营造逼真教学情境
在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课本教材带领着学生进行阅读,学生长时间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阅读激发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更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情感,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无法显著提高。针对于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语文阅读方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呈现课文中的内容及画面,逼真的画面和音乐的烘托,很快吸引学生的眼球,把注意力投入其中。随后学生在阅读课文时更加深切的体会到作者创作时的情感,以及文中的深层意义,使得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有着显著提高。多媒体展现的画面,有效的帮助学生进行想象,扩大了学生的想象空间,为今后的写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与此同时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积极去探索课文中的知识海洋。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语文知识紧密结合,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了学生视野,陶冶性情,有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及阅读的积极性。
2.5经典阅读推荐,强化学生阅读鉴赏水平
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如果单一借助教材中的阅读文章,学生的阅读视野会受到严重的限制,所以在基础语文教学中,还需要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一方面是对课堂阅读知识的补充和升华,另一方面是阅读视野的拓展,思想道德观的影响。而最佳的手段是向学生推荐经典阅读书籍,组织学生共同开展经典阅读的活动,分享阅读感悟,让阅读成为一种丰富生活的方式。
结语
在多种形式和多重思维的影响下,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内容会更加丰富,教学的形式会更加灵活,这对于促进学生活学活用,促进学生的感知能力的增长和表达能力的提升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次教师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在能力和积累上的双重收获,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蒋素芳.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探析[J].快乐阅读,2016(6).
[2]刘瑾.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5).
[3]高盛军.小学语文教学中开放性阅读的应用探讨[J].文理导航,2013(21).